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关系,伴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劳动关系越来越向着“非标准化”的趋势发展,研究“非标准劳动关系”对于规范劳动力市场和促进我国劳动法律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一、劳动关系的非标准化趋势劳动关系是劳动法的研究对象,但对于“劳动关系”的概念学者多有争议,尚无  相似文献   

2.
"一刀切"式地规定劳动关系,很可能将是法律与市场之间一次生硬而笨拙的对接《劳动合同法》的出台给中国企业界、法律界带来了少见的喧哗与骚动。政府通过立法手段来干预国内目前的劳动关系是有必要的。出让一些所谓的"效率"换取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普遍的共识。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在多层面多领域都存在着失衡、失序、失范的现象。从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劳动合同法》,是政府意图在劳动关系领域为中国社会确立一个有公示效应、平衡效应的准则与样板,传递出新一届政府"以人为本"的主旨信号。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时代》2010,(7):102-103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而建立的劳动关系的书面法律凭证。劳动合同也是稳定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强化劳动管理、劳动者保障自身权益、处理劳动争议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劳动关系在总体上保持大致平衡的前提下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中国企业的长足进步与日臻成熟正佐证了这种关系的基本协调性。然而,中国经济的大踏步前进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浪潮,无不冲击着中国现存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在基本协调中近年来开始出现震荡。有专家称,改革开放中孕育起来的较为脆弱的劳动关系已经到该大幅度调整的时候了,因为缺乏法制保障的"法外行"旧有劳动关系寿终正寝正当时节。  相似文献   

5.
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关系管理长期存在着廉价劳动,强制(或变相强制)实习,社保缺失,法律缺位等突出问题,其根源在于对学生实习期劳动关系的认定分歧.本文认为,职业院校学生与实习单位的关系应当以学生是否是实习的最大获益者而定,在操作层面上,要将学生在实习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时间列为重要指标.基于此,对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期的劳动关系管理应当遵循四条路径:一是创新企业实习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二是改进职业院校实践教育教学模式,三是强化政府劳动保护职能,四是加强国家劳动关系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发展,劳新者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愈来愈多,劳动关系亟待规范,本文拟对当前劳动关系中较突出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隐性就业"导致了劳动关系管理混乱隐性就业,是指企业职工在没有与原工作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情况下而在社会上已找到一份工作,从事有收入的劳动。其主要表现形式:(1)已在其他单位工作,但没有与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2)已领取个体工商户或企业法人执照,从事经营活动;(3)从事不固定的工作,经常变换工作单位、岗位或职业,或没有领取营业执照,从事临时性的经营活动。产生隐性就业的原因很多: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比  相似文献   

7.
近年,“劳动关系”问题的探讨迅速升温,这应当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毫无疑问,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劳动关系的和谐。理论上一般认为,劳动关系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经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其基本的属性是单位和个人为实行劳动过程而结成的一种“关系”。由于建国后很长时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淡化了劳动关系的这一基本属性,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这种属性又凸显出来。但现阶段劳动关系到底是什么状况?企业劳动管理中劳动关系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劳动法规的适用上怎么掌握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用人单位为了减轻用人成本和管理成本,常常制定一些职场"潜规则",如密薪制、"生育禁令"、禁止"办公室恋情",或者为限制高级人才流失而规定夫妻双方在同一单位工作的,被视为高级人才的一方若想离职,另一方也必须离开等,而这些"潜规则"往往会成为引发劳动争议的焦点。本期我们请到长期处理这类劳动争议案件的专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明确相关问题,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用人单位为了减轻用人成本和管理成本,常常制定一些职场"潜规则",如密薪制、"生育禁令"、禁止"办公室恋情",或者为限制高级人才流失而规定夫妻双方在同一单位工作的,被视为高级人才的一方若想离职,另一方也必须离开等,而这些"潜规则"往往会成为引发劳动争议的焦点.本期我们请到长期处理这类劳动争议案件的专家,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明确相关问题,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相似文献   

10.
日前,上海市劳动关系协调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总工会和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颁发的《关于试行劳动关系协调员制度的意见》(沪劳联办[2005]1号)(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举办的首届劳动关系协调专业培训班,在上海市企业管理进修学院开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保障》2010,(8):47-47
编辑同志:我已在单位工作了4年,劳动合同将于2011年12月到期。单位因业务发展需要将于下月搬迁到外地,而我家在本地,不愿随单位外迁。单位因此要与我解除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工伤保险条例》把劳动关系特别是事实劳动关系推到了最前沿。工伤认定方面的一些典型的案例(如劳动者刚到单位工作的第一天就发生了事故),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事实劳动关系是否存在”这一问题。到底具备哪些条件就可以确定事实劳动关系存在?本文结合工伤认定的实践提出一个界定的原则,供大家探讨。一、事实劳动关系确定原则的提出劳动制度改革二十多年的实践,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依法建立劳动关系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但用人单位在具体的操作中有意或无意不签劳动合同的情形依然存在,就是说作为合法建立劳动关系的形式要件劳动合…  相似文献   

13.
劳务派遣是一种招聘和用人相分离的劳动力经营模式,它是指依法成立的劳务派遣公司根据企业(用工单位)的需要,派遣与其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务工到企业工作,企业支付用工费用的行为。劳务工与劳务派遣公司是法律上的劳动关系,而劳务工与企业是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律师:有一事想请教,现在好多劳动纠纷争议使我们感到迷惑。比如涉及到劳动关系时,有人说是事实劳动关系,有人又说是劳务关系。我的侄儿在东莞与工作单位发生了劳动纠纷,就碰到这种情况。所以我想了解一下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有哪些不同?对解决劳动纠纷有什么影响?东莞海萌海萌读者: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在法律上是两个  相似文献   

15.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后,由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被派遣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参加劳动,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行使劳动指挥权和管理权的特殊劳动法律关系。近年来,这种用工制度在邮政、电信、  相似文献   

16.
《创业者(广州)》2006,(2):13-13
劳顾问: 前不久,我们单位口头通知我们,说单位近期不景气,要和我们解除与单位所签订的劳动关系。经过与单位协商,我们便与单位签订了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并按法规规定领取了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但事后有人告诉我们,说单位没有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我们的做法是违法的,也是无效的。我们事后要求单位更改决定的做法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吗?  相似文献   

17.
根据当前劳动争议案件中新问题、新矛盾迭出,劳动执法人员在处理过程中衡量标准和处理尺度难以把握,给劳动争议仲裁处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的事实,笔者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点粗浅看法。一、事实劳动关系的分类和有关法律依据1.事实劳动关系的种类(1)原劳动合同到期,单位与职工既未终止又未续签,但职工仍在原单位工作,所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此种事实劳动关系可根据原劳动合同年限(劳动者工作年限)划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原工作年限不足十年,另一种是原工作年限在十年以上的。(2)从工作之日起就未签订过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2.对两种事实…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困难企业下岗职工有不少在民营企业实现了再就业,也有不少从事个体经营;许多单位通过改制生成了新的单位,职工与原单位的劳动关系发生变化。因种种原因,这些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无法续接。他们一方面不愿意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另一方面,又有着强烈的续保愿望。下文就困难企业职工暂时搁置劳动关系后如何续接社会保险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针对以前的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强调企业跟员工之间要保持一种更加稳固持久的劳动关系,以利于创建和谐社会。这一变化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作把"恋爱"变成了"婚姻"。新法即将生效,当"恋爱"变成"婚姻",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应该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20.
魏浩征  高雁 《人力资源》2005,(23):62-63
总公司、分公司、办事处、母公司、子公司……关联企业间有错综复杂的资产关系、股权关系、管理关系以及人员调动、借用、派遣关系.一连串复杂的关系给HR经理们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关联企业间的员工关系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由此引发的劳动每议也呈逐年上升之势.同一个劳动争议案件,在不同地区进行仲裁和诉讼,由于劳动法的地域性差别,往往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孰对孰错,谁是谁非,常常让人伤透脑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