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世界家具制作和采购中心向中国转移进程的加快,近期又有不少海外家具商加紧布阵中国市场,此番他们瞄准的已不仅仅是家具的销售市场,更多的则是在中国大陆开工设厂,安营扎寨。值得关注的是,以往海外家具企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的情况正在改变,他们在中国的投资区域更加广泛,很多海外企业的目光开始投向西部市场,2003年下半年以来这种趋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日本跨国工业企业的国际化生产和经营中南财经大学投资系李茂红一、国际生产众所周知,日本工业企业大量地在海外设厂,变国内生产为国际生产是在80年代后半期以来才弓!起世人瞩目的现象。因此,与美、欧老牌跨国工业企业相比较,日本企业的国际生产发展是一个更值得研...  相似文献   

3.
<正>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大陆与港澳、台湾两岸三地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港澳台外商在大陆投资设厂与合资办厂的势头旺盛,不仅促进了大陆制造业的发展和出口增长,而且在两岸三地间形成了密切的产业分工格局.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这种产业分工将进一步演化发展.一、港澳台商投资与两岸三地经贸发展香港厂商在中国大陆投资起步最早,热情最高,而且持续不衰.据香港报刊估计,到1994年为止,大约有近80%的大中型香港厂商已在大陆,特别是广东省投资设厂,仅珠江三角洲一带所设企业即达2万家,投资总额超过100多亿美元,雇用员工达300万人,目前已有约5万名香港管理人员在内地工作.  相似文献   

4.
由于日元的大幅升值,日本企业界掀起一股海外风潮,日本大型企业直接将其生产基地移往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各国。最近日本进一步将企业转移至中国大陆、越南及印度等地区。日本对外转移的产品主要是:电视产品、办公设备、通信设备、  相似文献   

5.
杜海东 《世界经济情况》2006,(16):27-29,26,33
中国企业目前在海外上市的首选地是纽约和香港。然而随着香港市场的日益拥挤和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并不如人意的表现,中国企业必须要寻找新的海外上市途径。日本东京Mothers市场正是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新的海外上市的最佳选择。当然,中国企业到东京Mothers上市也存在着一些障碍,例如庞大的费用支出,以及近期东京证交所发生的一系列负面事件所造成的投资疑虑。但是,相对于上述的障碍,更多的是中国企业到日本东京Mothers上市的有利条件:中日间商业贸易关系不断加深、日本的投资家对中国企业的熟悉程度、东京证券市场在世界资本市场上的地位以及日本资本市场对吸引中国企业上市的积极态度。因此,中国企业向东京市场分流将必然成为未来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广阔诱人的国际市场强烈吸引着中国企业目光,惊心动魄的海外风云时刻激发着经营者的征战热情。间接贸易不如直接生产,海外设厂于是成为许多国内企业走出去的不二抉择。但当我们仔……  相似文献   

7.
《上海经济》2005,(6):19-20
台企陆投的经营之道几乎就是转移出来的战略优势. 设厂.和大陆市场接轨后,台资企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资本在大陆迅速扩张开来,躯体像海绵一样膨胀起来.大陆市场是一个避风港,在外部经济危机频发的情况下,港内企业可以从容调整,甚至扩张;大陆的市场却是个放大器,任何产业,无论是朝阳还是夕阳,都会被放大10倍、100倍;大陆市场尤如练兵场,无论落败到何种地步,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广阔诱人的国际市场强烈吸引着中国企业目光,惊心动魄的海外风云时刻激发着经营者的征战热情。间接贸易不如直接生产,海外设厂于是成为许多国内企业走出去的不二抉择。但当我们仔…………  相似文献   

9.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超越国境疆界的限制,把经营活动从国内发展到国外,走向世界,并融合于国际经济社会的过程。根据这一定义并结合世界各国的经验,企业国际化大体经历如下四个发展阶段:①出口贸易阶段;②国外设厂阶段;③跨国公司阶段;④全球化企业阶段。从战后日本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看:50~60年代是以扩大出口贸易为中心的发展阶段;70~80年代初期是以扩大国外设厂为中心的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以后是走向跨国公司的发展阶段;进入90年代后,多数企业虽仍处于跨国公司化的发展阶段,但少数企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球化企业阶段。这是日本企业经营活动从国内发展到国外,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从多国发展到全球的全过程。由于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日本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投资的脚步虽比欧美跨国公司晚了好几年,但其善于利用与中国距离近的地理优势,及中国人崇尚日本品牌的消费特点,大量出口日本家用电器,如电视机,录像机,音响,照相机,冰箱,洗衣机等产品到中国,这些产品在1991年以前几乎占据了我国家电市场的七成以上,这种不用到中国设厂又能大量出口占有中国市场的模式,使得日本跨国公路满足于现状,并不急于到中国投资设厂生产。  相似文献   

11.
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动机和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企业的国际化,即进军海外市场,开始于本世纪60年代。最初的动机在于确保出口市场和利用低廉劳动力。前者主要是为了拓展和巩固欧美市场而进入欧美发达工业国进行本地化生产,后者则着眼于亚洲发展中国家,重点是“四小龙”。进入80年代,由于亚洲四小龙已完成工业化进程,生产成本急速增加,日本企业又纷纷把投资重点,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泰国、马来西业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陆。  相似文献   

12.
<正>台湾玉山科技协会在与中国大陆的两岸交流中扮演先锋重要角色,除了多位会员及早就在大陆各据点设厂生产经营外,台湾玉山科技协会与大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也藉许多共同举办活动及互访的机会,共同探讨相关产业间题及发展趋势,促进相互交流与了解,并在无形中媒合了许多企业商机及项目与市场的合作。仅将几场重要活动及照片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公布了《2006年日本企业海外事业开展问卷调查》的结果。该调查揭示日本企业开展海外事业的动因、设立海外网点的特征及国内外事业扩展的不同侧重点。虽然日本企业把中国作为设立海外网点、扩大海外事业等的首选地区,但中国在吸引日本企业设立研发网点及地区总部网点、作为产品销售及通用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等方面面临的形势却并不乐观。中国自身的投资环境及中日关系的现状等是影响日本企业对华业务开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公布了《2006年日本企业海外事业开展问卷调查》的结果。该调查揭示日本企业开展海外事业的动因、设立海外网点的特征及国内外事业扩展的不同侧重点。虽然日本企业把中国作为设立海外网点、扩大海外事业等的首选地区,但中国在吸引日本企业设立研发网点及地区总部网点、作为产品销售及通用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等方面面临的形势却并不乐观。中国自身的投资环境及中日关系的现状等是影响日本企业对华业务开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日本经济产业省不久前对日本制造业海外转移情况进行调查,在选择的约700家生产企业(中小企业占一半,骨干企业占4成,大型企业占1成)中,约100家企业已实施海外转移或正准备转移,占调查企业总数的15%。关于转移地点,最多是中国,依次是泰国、台湾省。向亚洲地区转移占总数的8成,有46%的海外转移企业将销售对象定位于所在国国内市场;32%的企业面向日本出口;向第三国出口的超过2成,出现市场国际化动向。高科技产品海外转移,中国是首选对象。以下是日本企业近期生产,开发向中国转移的动向:  相似文献   

16.
台湾综合研究院拟与祖国大陆国防科工委合资设厂本刊讯由台湾“国民党党营事业管理委员会”出资创设的台湾综合研究院不久前表示,将投资50万美元拟与祖国大陆国防科工委合资设厂,引进大陆的产业科技来台。台湾综合研究院称,为了协助台湾民间企业取得大陆国防科技从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司在海外并购中日趋成熟,融资策略得到了多样化的选择和综合应用。 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全球市场的资源配置,寻求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根据普华永道今年1月底发布的《2012年中国企业并购回顾与2013年前瞻》报告,中国大陆企业近五年来海外并购规模急剧扩大,并有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活动披露金额bt2011年增加了54%,达到了创纪录的652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以外的海外华人至少有3400万人,遍布世界168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联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到2000年12月底,中国大陆实有外商投资企业20.32万户,其中来自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有13.64万户,占全部外商投资企业的67.1%,这些数字反映出华人资本在中国大陆投资中所占的重要份额。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拓展了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在基础较好的西部地区,科研人才和科技成果资源丰富,但由于市场转化渠道不畅,未能较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海外华商善于市场包装与科技成果的产业开发,并具有海外融资优势、信息与市场优势,会带动跨国公司和其它投资主体西进,两者优势互补,将大力催发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台湾旺旺食品集团建于1962年,发展至今已颇具规模,成为台湾最大的一家米果生产专业厂,占据了台湾90%的米果市场,行销触角达海外多国市场。抱着在国内落地生根的观念,他们带着资金来大陆设厂,至今已投资逾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投资中国已经成为日本中小企业抢救业绩的一条生路。日本经济产业部近期发表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投资中国的日本中小型企业中,有大半都表示业绩上升。目前还未到中国投资的日本企业中,有17%表示将落户中国。根据调查结果,日本当局相信日本企业到中国投资的热潮还会继续沸腾。日本中小型企业看好的是中国13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许多目前已经在中国投资的日本厂商都表示:"将业务扩展到中国,不仅仅只是节省了生产费用,也扩大了海外销售网。"其中,有41%的企业指出:"中国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