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存在理论与实践的差距,需要与集体经济市场实现机制相叠加的农民共同富裕转换机制。基于鳌角石村具有延续性和可持续性的集体经济案例解析发现,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不在于形式上扩大集体经济在村庄经济中的占比,也不在于直接增加村民收入,而是坚持以村民福祉为导向发展集体经济,发挥集体经济促进持续增收、村庄建设、村民服务和乡风文明的作用,最终为农民物质和精神都富裕提供支撑。以村民福祉为导向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关键是村级组织负责人及团队的道德文化、领导能力以及村民有效参与、福祉关联的治理结构,推动集体经济在处理好与市场经济、农民增收、福祉改善等关系的同时,围绕营造宜居宜业的村庄发展环境发挥作用,凝聚起村民对集体经济的向心力和全面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示了未来方向和创新指向。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从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出发,为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战略规划。共同富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2020年中国历史性的消除了绝对贫困,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但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农村在人口、产业、文化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羁绊问题。文章基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目标和使命的一致性,沿着“逻辑关系——道路羁绊——路径选择”的思路展开,提出农村“人+产业+文化”的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模式,以聚焦以人为本的“人”为研究核心,通过实施“吸引人才”与“盘活人口”;“因人施策”与“因地制宜”;“特色兴农”与“绿色兴农”;“传承文化”与“弘扬文化”等这些具体路径,以期为中国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3.
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有力政策之一。相关部门应通过优化资源供给,强化农民的社会劳动及农业劳动价值,优化乡村地区农业产业经济体系,拓展乡村振兴专员岗位,提升政府人员薪资待遇等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生态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议课题,党的十九大以来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是仍然面临着农民生态道德素养尚未养成、农村生态治理各主体协同度不够、农村生态治理的制度体系不完善、农村生态治理宣传教育创新度不强等现实问题。因此,应从提升农民的生态道德素养、增强农村治理各主体的协同度、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治理制度体系和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宣传教育工作入手,建立起农村生态治理的长效机制,进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7.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三农”领域的战略重点和核心议题。然而现有文献对“有效”或“有效性”本源的理论内涵研究不足,导致对是否“有效”的评判标准模糊,难以科学评价衔接的“有效性”。本文认为:从短期视角(完成各项治理的自然周期)来看,国家治理“有效”最终表现为在“合法性”与“有效性”耦合推进下实现乃至超越预期的治理目标和效果。具体来讲,在治理路径上需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合力推进,在治理行为上需要“统一行动”与“先行带动”协同互促,进而通过“正向累进”与“负向改进”双重递增来持续提高治理功效,以达成治理“有效”。从长期视角(低阶治理向高阶治理演进)来看,低阶治理“有效”完成后,会在治理“合法性”升级的推动下进入高阶治理,并对治理“有效性”提出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国家治理“有效”的“长效机制”即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治理韧性不断强化的基础上,通过“进阶演进”与“突变提升”不断实现从低阶治理向高阶治理的持续进化。脱贫攻坚“有效”完成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宏观背景下的治理“合法性”和“有效性”升级,必然促成从脱贫攻坚的低阶治理向乡村振兴的高阶治理进化,因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乡村治理进阶过渡阶段的核心任务。在具体的乡村治理实践中,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有效”,需要进一步完善“自上而下”的推进机制,畅通“自下而上”的反馈渠道,双向合力实现治理路径“有效”;需要科学统筹“统一行动”,充分激励“先行带动”,双管齐下实现治理行为“有效”;需要持续强化“正向累进”效应,积极发挥“负向改进”作用,双重递增实现治理功效“有效”;同时,要善于将脱贫攻坚的“有效”经验和模式经过改进升级后应用于乡村振兴实践中,积极妥善地应对各种突发负面冲击,顺利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进阶演进”,并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尝试基于国家治理理论对“有效”及“有效性”的本源内涵进行解析,进而提出实现国家治理“有效”的治理路径、治理行为、治理功效和“长效机制”,为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及“长效机制”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并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路径启示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把“蛋糕”做大做好,又要把“蛋糕”切好分好。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宏观经济调控、收入分配调节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的财政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如何通过完善财政制度推动共同富裕尤为重要。本文在阐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科学的财政制度如何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深入剖析了当前财政制度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财政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引进新乡贤以助力乡村治理与振兴,是时代迫切的需求。但是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乡村治理并未实现现代转型,面临着经济失据、人才流失、治理老龄化等新的困境。新乡贤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在经济、文化、资源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如能完善和构建新乡贤参与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将极大推进乡村发展与振兴。因此,本文就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几个完善路径,目的是为实现乡村振兴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思想涵育和精神保障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治理,有效整合乡村治理中的多元价值,塑造乡村善治秩序,以规树德,以文养德,以评促德,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使农民获得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乡村数字化发展有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系统分析视角,研究提出,在共同富裕目标下,我国乡村数字化发展应在基础层面加快对农村数字载体、数字内容与技术规制的管理;在操作层面上,优化既有数字治理体系中的治理结构、主体关系及行动,促进乡村数字政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在战略层面上,乡村数字治理的制度设计和政策环境要与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相匹配,尤其加强数字技术与制度优势的融合,推进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行的农村金融制度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本文以湖南为例,分析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针对现有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认为重构农村金融体系,就是要对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农村信用社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强化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形成支持农业扣农村经济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地区间横向带动是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对口支援”为主要形式和显著特征的地区间横向带动实践,在经济生产领域和收入分配领域以及发展能力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对欠发达地区和特殊困难地区形成了系统化、全方位的带动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目前中国地区间横向带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应通过地区间横向带动体系和机制的不断完善,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增强全体人民“先富带后富”的自觉意识,改善府际、政企关系,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调动更多经济主体积极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完善制度建设,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15.
农民增收,不是孤立的农民收入问题,而是一个要在农业、农村、农民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寻求三农内生性增长的途径:要大力发展优质、高效、高附加的农业;要解决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问题,使等量资本在农村能够得到等量收益;要改善城乡基本生活条件,特别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平等的政策和权利;还需要解决工业和城市对三农的反哺等,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富裕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公共风险是推动公共品供给演进的原动力。从公共风险治理的思想视角,分析我国不同时期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可发现:传统社会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是政治均衡下的风险应对,它并没有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近代以来,尤其是人民公社时期,国家意愿的计划供给冲击了农民自发合作的秩序,降低了政府防范公共风险的能力;经济转型期,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帕累托改进在于改变制度约束,寻找政府目标与农民真实偏好契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年的改革,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已取得了较大进展,而作为我国社会保险主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却比较滞后。为了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农村养老保险的加快发展十分必要。本对我国当今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发展我国农村养老保险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非均衡协同发展战略的战略重点之一,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来解决"三农"问题.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可通过提供资金支持以增加农村资本积累和对农村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来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对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和农村存在的多重均衡性要求我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应发展为一个功能定位清晰、具有地方特色的、能提供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业务的多层次的银行机构体系.具体措施包括通过省联社的转型整合省级行政区内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农村信用社主要向农村合作银行转变并突破县域经营的限制;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区域不应完全重叠,以使两者保持适度竞争;农村资金互助社应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同构与共生.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我国农村有效信贷需求存在显著地域差异,决定了农村信贷需求必然是一种多层次的结构.即使在同一区域,不同规模、不同生产模式的企业和农户,信贷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乡村治理体系的建构已经成为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还面临着基层党组织引领有待强化、基层民主自治局部存在失序、基层法治有内卷化风险、道德规范约束力弱化和矛盾纠纷研判处理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的挑战。文章立足于新时代,提出要以政治为统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智治为支撑,建构“五治协同”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