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反倾销作为一把双刃剑,其实施在国际层面和国内层面都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导致反倾销在全球范围内的滥用,国家间的报复行为,发展中国家总体贸易流量的减少等等。这些负面效应削弱了反倾销的保护效果,损害了社会总福利,甚至引发更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近年来发展的COMPAS模型,首次从理论上揭示反倾销措施如何通过价格机制对进口竞争行业的产出、价格以及收益等指标产生影响;并基于2001年我国铜版纸市场有关数据,应用COMPAS模型就我国铜版纸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进行了实证评估。实证结果表明,仅在2002年,反倾销措施将使国产铜版纸产量增加24.7%,产品价格大约上涨7.6%,全行业收益增加34.3%;不过反倾销措施给我国消费者福利以及社会总福利所造成的损失也分别达16.9亿元和3.7亿元。本文的研究不仅为准确评估反倾销措施产业救济效果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方法,而且也为我国反倾销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产业层面上的一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分析,以2004—2012年间印度对华立案且已作出裁定的反倾销案例为研究样本,分别采用统计分析与实证分析对印度对华反倾销的贸易效应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印度对华反倾销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偏移效应并不明显,并就此结论分别从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业角度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碳税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税是减少碳排放的一种重要手段。碳税开征与否的一个主要争论在于:征收碳税是否会加大收入差距。在制定碳税政策时,需要考虑碳税实施后对收入分配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权衡公平目标与二氧化碳减排效果,在体现社会公平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美出口的持续增长,中国成为遭受美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反倾销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一大实质性障碍。美国对华反倾销存在着一定的贸易转移效应,尤其体现在遭受反倾销诉讼最多的钢铁产业及其他各产业的涉案产品上,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害。中国一方面要维系良好的中美贸易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要规避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主动寻找出口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同时充分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美直接投资跨越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7.
反倾销会促使受影响企业增加对反倾销发起国的非倾销产品的出口(贸易偏转效应),导致非倾销产品在反倾销发起国市场的竞争加剧(竞争促进效应),进而倒逼企业提高非倾销出口产品的质量(出口产品质量溢出效应)。采用2000—2013年企业—产品层面的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受影响企业非倾销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美国对华反倾销显著提高了中国受影响企业非倾销出口产品的质量,具有明显的出口产品质量溢出效应;贸易偏转效应引致竞争促进效应是该质量溢出效应的重要作用机制,因而,对于美国对中国进口依赖度较高、出口目的地较多、企业内等级较高以及国有企业的非倾销产品,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较小;此外,美国对华反倾销在促使受影响的中国企业提高非倾销出口产品质量的同时(产品内效应),也会促使低质量的产品退出出口市场(退出效应),进而提升出口产品的总体质量。中国应采取更加中性的对外贸易政策,实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倒逼效应促进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地认知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产地地区形象、产品属性和消费者个人因素。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产地认知效应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的验证表明:产地地区形象和产品属性对产地认知效应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8~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41个对象国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贸易引力模型,验证一带一路沿线41个对象国入境中国旅游对国际贸易的具体作用,进而以双门槛模型探究各国不同人均收入水平下,入境旅游对国际贸易作用的非线性变化和国别差异。研究发现:(1)41个对象国入境中国旅游对国际贸易存在正向作用。(2)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作用随人均收入增加不断下降,所有国家从逐利向消费阶段转变;对进口贸易作用随人均收入增长先升后降,10国处于作用较小且呈增长趋势的初始阶段,27国处于作用最大化的逐利阶段,4国处于作用最低的消费阶段。(3)相同人均收入区间内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作用大于进口贸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旅游与贸易合作时,中国应准确把握入境旅游对国际贸易作用的国别差异,针对不同阶段制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8~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41个对象国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贸易引力模型,验证"一带一路"沿线41个对象国入境中国旅游对国际贸易的具体作用,进而以双门槛模型探究各国不同人均收入水平下,入境旅游对国际贸易作用的"非线性"变化和国别差异。研究发现:(1)41个对象国入境中国旅游对国际贸易存在正向作用。(2)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作用随人均收入增加不断下降,所有国家从逐利向消费阶段转变;对进口贸易作用随人均收入增长先升后降,10国处于作用较小且呈增长趋势的初始阶段,27国处于作用最大化的逐利阶段,4国处于作用最低的消费阶段。(3)相同人均收入区间内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作用大于进口贸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旅游与贸易合作时,中国应准确把握入境旅游对国际贸易作用的国别差异,针对不同阶段制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GATT至WTO以维护公平贸易为初衷的反倾销措施正在被更多的国家以越来越高的频率诉诸使用,根源在于政府用其保护本国的竞争性产业。但反倾销的采取能否最终保护本国产业,需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反倾销也许并非最佳选择。结合我国目前反倾销的状况和困境,分析反倾销措施所引发的4种经济效应以及需要考虑的公共利益,指出从长远来讲,政府间的协商合作才是最终解决反倾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的贸易做法。鉴于我国反倾销之现状,目前应加强研究世贸规则与他国反倾销法,在比较中寻找差距。对于适合我国实际的一些制度、规定应大运用,以逐步完善我国的反倾销立法。  相似文献   

13.
以1995~2007年外国对华反倾销案件为样本,就反倾销对中国出口行业的损害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统计发现受国外反倾销影响的出口行业主要有贱金属及其制品、塑料橡胶、杂项制品、化学工业、机电设备和纺织品等。实证分析表明化学工业、纺织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机电设备行业存在贸易破坏效应,对华实施反倾销措施后,在化学工业、塑料橡胶、纺织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和未分类产品中存在正向的贸易转移效应,杂项制品中存在逆向的贸易转移效应;而否定结案中,杂项制品中存在正向贸易转移效应,塑料橡胶、纺织品中存在逆向的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14.
反倾销诉讼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凌 《产业经济研究》2007,(4):36-43,78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回升带动我国出口贸易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在国外频繁遭遇反倾销诉讼,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正常出口环境。反倾销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通过建立反倾销诉讼动态博弈模型,对反倾销中出现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并对我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中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92-2012年20年完整的指标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和中外遭受反倾销调查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外贸不对称度不是引起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原因,对我国来说对外发起反倾销数也不是招致国外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原因;经济增长率是影响反倾销调查的关键因素,但对我国的影响与其他国家不同,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负向关系,而相似经济体遭受反倾销调查与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性,说明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了来自他国的不公平和歧视性待遇;外贸依存度和失业率对影响中国和其他国家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影响效应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中欧贸易摩擦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加成为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问题。中欧贸易摩擦具有数量不断增多,范围逐渐扩散,形式日趋多样等特点。导致中欧贸易摩擦,既有国际贸易环境的原因,也有欧盟和中国各自不同的利益冲突和社会制度等原因。未来中欧贸易摩擦将呈现数量持续增长、花样翻新、涉及领域逐级扩散的态势,但和平磋商仍将是未来解决贸易争端的主要途径。为了减少贸易摩擦,保护我国企业利益,我国应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贸易救济体系和预警机制,为贸易企业提供全面的国际贸易咨询服务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某些国家贸易保护和我国企业恶性竞争等原因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说明和解释当前世界上反倾销调查越来越多而且主要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指控的现象 ;提出了在绝对优势理论中 ,理论上不存在倾销与反倾销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不应只用绝对优势理论来解释 ;运用比较优势理论解释并用实例论证了现有的反倾销规定中发展中国家先天不足、发达国家指控发展中国家倾销则易如反掌的缺陷 ,提出新的反倾销规定应对此作出解释和防范 ,以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对外反倾销的理由,是这些国家的这些商品的销售价格低于正常价值,对美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或损害威胁。但是通过对1980年以来美国对国外进行反倾销调查的数据的分析,我们却发现美国的对外反倾销与其贸易逆差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相关分析表明,美国与某国的贸易逆差越大,对该国提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就越多。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要使美国减少对中国的反倾销,关键不是争取美国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待遇,而是缩小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屡遭反倾销起诉。这种局面在入世后不会马上结束,而且,企业还有可能面临国外产品的倾销。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屡遭反倾销起诉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了企业在入世后应对倾销与反倾销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