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张玲 《现代商业》2007,(27):222-224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然而,中国的茶叶因为缺乏品牌只能以原料茶的形式出口,大大降低了茶叶的价值。本文结合国内外茶叶产业的现状,从品牌和文化两方面入手,对于打造中国自己的茶叶国际品牌进行了论述。揭示了国茶品牌化中存在的市场价格低、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以及品牌文化缺失等问题,并详细论述了茶文化对于建立茶品牌的重要性。目的是使中国茶人能够拥有品牌意识,更重要的是不能摒弃中国的传统文化,并能够用好它,为茶叶产业创造价值。相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茶叶产业也定能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吴张玲 《现代商业》2007,(33):222-224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然而,中国的茶叶因为缺乏品牌只能以原料茶的形式出口,大大降低了茶叶的价值.本文结合国内外茶叶产业的现状,从品牌和文化两方面入手,对于打造中国自已的茶叶国际品牌进行了论述.揭示了国茶品牌化中存在的市场价格低、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以及品牌文化缺失等问题,并详细论述了茶文化对于建立茶品牌的重要性.目的是使中国茶人能够拥有品牌意识,更重要的是不能摒弃中国的传统文化,并能够用好它,为茶叶产业创造价值.相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茶叶产业也定能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史修竹 《消费导刊》2009,(21):231-232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它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文化,其中又与佛教文化的渊源及深。佛教弟子从魏晋时期就开始种茶、饮茶,对饮茶之风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将茶文化与禅文化融合形成禅茶文化,即"茶禅一味"的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将从饮功、修行、顿悟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分析"茶禅一味"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普组 《致富天地》2006,(8):16-16
普洱是名扬世界的“普洱茶”的故乡,这里孕育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是天下普洱、世界茶源、普洱茶都、茶马古道的源头。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名扬天下。南宋《续博物志》有“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时”的记载;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中记录“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说。走进普洱,人们会被独特的普洱茶文化的魅力和热火朝天的建设情景所感染。  相似文献   

5.
牛欣  代飞 《商业观察》2024,(2):36-39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茶行业发展,茶叶企业传统商业模式已难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商业模式画布模型,从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成本结构九要素入手,分析其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在此基础上,顺应当前文旅融合、乡村振兴趋势,为云南茶行业提出“茶+旅游”创新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6.
丁俊之 《国际经贸探索》1994,10(3):53-56,63
中国普洱茶的栽培利用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种茶和茶文化。普洱茶性较中和、正气,其对人体免疫功能的综合效应不断得到现代医学的验证,是受到海内外广大消费者青睐的根本原因。普洱茶内外销市场正不断扩大,本世纪末,外销可达70吨。为拓展产销,应坚持“以质竞争”和“市场多元化”两大策略,开发普洱茶系列,优化产品结构,以提高普洱茶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佳佳 《光彩》2012,(2):66-67
冬季是感冒、哮喘、心脑血管疾病、腹泻等疾病的多发季节,对于这些疾病,除了吃药打针外,茶疗也是一个不错的辅助方案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疗"的传统历史悠久,早在4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摘野茶煎汁治病。《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人们发现饮茶有助于身体健康,便"煮作羹饮",茶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个人消费还是市场营销方面,广州都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茶城,有着自己独特的茶词语和习俗。如何能够更好地传播这些茶文化,直接影响着广州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宣传。就此问题,本文提出做好产品营销、开发茶旅游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她的兴盛,究其原因,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历史的偶然性。中唐,饮茶习俗传播,记载茶的诗文愈加多了起来,反映出中唐时期,茶的生产、销售、使用已经步入繁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我国有着一千二百年历史的茶文化国家,在这一千二百年历史中,研究茶与茶文化的著作层见叠出,茶文化的内涵得到了全面的弘扬,茶文化的弘扬形式从古时的诗词歌赋,到近代的小说、音乐、舞蹈、教育,基本上涉及到所有的文化领域中。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怎样更加积极的推动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值得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叶恬如 《中国商论》2022,(19):88-91
我国广西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和适度的旅游开发,可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既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又有利于当地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广西梧州六堡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六堡茶制作技艺也被成功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广西六堡茶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业进行深度融合,打造丰富的茶文化旅游特色产业,既可以弘扬六堡茶文化,扩大广西六堡茶文化的知名度,又能实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并带动民族地区旅游业乃至区域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实现区域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这次“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活动是为了弘扬民族茶文化,再现“茶马古道”马帮驮茶进京的历史画卷,充分展示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进一步提高云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树立云茶品牌形象,推进云茶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诚信经营 隽永如茶——四川雅安西康大酒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实守信的美德像茶一样隽永,是茶文化酒店人为之奋斗的永恒目标和执着追求……四川雅安的西康大酒店在全国同行业中被评为中国首家茶文化主题酒店, 酒店在依靠其下属西南地区惟一一家优质低氟边茶生产科研基地——雅安茶厂的独特资源基础上,围绕茶文化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底蕴张扬无疑,而且,最为突出的是  相似文献   

14.
李梅茹  刘奋贞 《中国品牌》2012,(12):108-108
以茶会友,缘聚武夷。11月16日!18日,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隆重举办。本届茶博会突出"茶与茶文化"主题,兼顾茶与健康、茶与茶食品、茶与茶具、茶与茶设备等内容展览展示,进一步弘扬中华茶文化,发挥福建茶旅产业优势,加强海峡两岸茶业交流与合作。此次展会招展范围涵盖传统六大茶系、茶食品、茶业机  相似文献   

15.
做大做强茶品牌是无锡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何做强无锡茶品牌?本文从塑造卓越品质、弘扬茶文化、建立高效流通渠道、时尚新中式包装设计以及数字赋能营销五个方面阐述了无锡茶品牌的塑造路径。  相似文献   

16.
郑佳 《商》2014,(50):107-107
清朝是我国古代茶叶和茶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不论是茶叶种类还是品茶的习俗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之也影响着清代的饮茶文化,本文以茶文化为中心主要分析清代的茶叶与民间风俗的特点,运用文献研究和归纳法来研究清代的茶文化,主要是对清代民间茶风俗进行了归纳,探讨了清代时期周边一些少数民族对茶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清代茶文化的浅析,主要来说明和体现茶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以及它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茶文化旅游是现代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这种文化和休闲的消费方式是以修身养性、享受生活的美好为切入点,愈发受到人们的喜爱。现针对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茶旅产业的概况、优势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统筹健全配套设施、政府为主导带动居民参与、加强茶文化知识宣传及推广、因地制宜让产业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采摘个性”等发展路径,从而促进凤冈县茶旅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于剑锋  刘文镇 《中国品牌》2008,(Z2):164-165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叶伴着国人繁衍生息度过了数千春秋,茶文化已升华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品质,并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茶是健康的饮品,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福建茶叶秉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统,在中华茶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山水实景,细浪欢歌。在第二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上,记者应邀参加了相关活动,在武夷山大王峰下、玉女峰前、崇阳溪畔;迎着悠扬的棹歌,穿过缭绕的云雾,深深地感受到了闽茶品质之优异、韵味之独特、保健功效之卓著、和谐文化之博大、产业前景之广阔,相信茶博会的成功举办将会为打响福建茶叶品牌,建设福建茶叶强省,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湄江吟社诗存》第四辑是以咏新茶为题的二十首诗词构成的,在这些作品当中,"清"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文章从历代茶诗中对"清"这一概念的不同阐释入手,对这组诗歌加以剖析,以期寻找新一代知识分子在茶文化这一领域内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连接点,并进一步探求他们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古便是茶之大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创造了茶叶销售的辉煌。但在市场经济中,却出现生产过剩,竞争力不强的一种低层次经营的问题。如何让中国茶企重新出发,使中国成为茶之强国。本文从我国茶企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现在互联网时代潮流的变化,同时借鉴知名企业的实践经验,针对我国茶企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