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鹏  王慧丽 《改革与战略》2011,27(11):74-76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有关以房养老模式的研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通过对我国养老现状及金融环境的系统地分析,论证了以房养老——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在我国实行的可行性,并从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资信评级机构、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强化规范化建设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给出了在我国如何实行以房养老的相关对策、建议及展望,为未来的市场参与者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2.
越新 《中国西部》2013,(31):46-51
国务院9月13日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将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以来,社会热议不断。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地曾试点“以房养老”,但效果不佳,“以房养老”适合中国的国情吗?“中国式以房养老”难在哪儿?  相似文献   

3.
李荣 《特区经济》2014,(12):22-23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传统养老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多元需要,"以房养老"作为一种补充,已受到高度重视。由于是外来事物,如何为我所用,还需要结合中国国情认真地加以分析,总结经验,再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试点指导意见》)。"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从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城市试点推出。数据统计,对"是否愿意以房养老",选择"不愿意"的有85.8%,仅10.3%的受访者  相似文献   

5.
宁创 《宁波经济》2013,(10):42-42
日前,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作为金融养老、以房养老的方式之一,我国将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所谓以房养老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克祥_20466:我也赞同先用养老金养老,岁数大了,让孩子负责办理,房子到老了也交给孩子处理,安心养老就可以了。不能把钱也存银行,在把房子也交给银行,一旦银行出现问题,那你哭都来不及了。如果没有子女就无所谓了。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老龄化加剧致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国务院将"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作为完善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政策的一项举措,引发了全社会对"以房养老"话题的关注。由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产权制度房屋处置以及传统观念等问题,给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推行带来了阻碍。只有通过市场检验,提出整改措施,进而制定出一个比较完善的以房养老机制和体系。  相似文献   

7.
今年9月13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千意见》,明确提出了鼓励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通过“以房养老”的方式解决养老资金难题。  相似文献   

8.
王韶辉 《新财经》2013,(11):40-41
养儿防老?还是以房养老?对养老的担忧加上房产的增值让以房养老的概念再次被提上议程。以房养老,主要是指“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俗称“倒按揭”,就是指老年人把住房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此获得固定生活费用的养老方式,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养老保险”产品。  相似文献   

9.
王震  刘秋霞 《黑河学刊》2024,(1):100-114
目前养老的方式包括机构养老、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受中国传统儒家孝道文化的影响,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意愿较低。老年人大都选择家庭养老,但老年人独自留在家里,也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居家养老方式近年来逐步兴起,既不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还能享受亲情的慰藉,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本文以L社区为例研究老年人的社区居家养老如何推进,通过发放问卷和进行深入访谈,了解社区老年人真实的养老需求;并引用专业的社工理论——生态系统理论进行分析,从微观个体和家庭、中观社区、宏观国家和社会等三个层面,探究如何更好推进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继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养老问题是关系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当前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模式有传统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近年来,虽然我国养老服务模式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但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还没有完全得到满足,文章借鉴了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建设的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了我国社会养老模式的优化与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中国老年化趋势不断严峻的情况下,政府和社会如何应对养老问题?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更便捷的优质服务,让老年人晚年过得健康、快乐、幸福?这是当前老龄化社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从"上医治未病,上工治未乱"的中国哲学视角去分析老年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从中国哲学视域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对"活力养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养儿防老"这一在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得到广泛认同的养老观念,随着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大力推行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家庭养老模式也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趋势.然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受到自身特点的限制不足以单独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应该发展多元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3.
郭文婧 《环球财经》2013,(10):18-18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将有规划地试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实际上,此前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均不同程度地尝过“以房养老”这只“螃蟹”,均因效果不理想而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14.
罗晓庆 《中国西部》2013,(31):40-45
9月13日,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将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即将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评估后获得一笔款项,由金融机构按月发放给抵押人用于养老直到其身故。从明年开始,以房养老的试点工作即将启动。此举引发公众对“以房养老”的关切和热议。  相似文献   

15.
周辉 《特区经济》2009,(6):175-176
我国已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部地区的农村老年人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通过何种方式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养老环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完善当前农村养老模式必须形成全社会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建立农村老年人组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积极发展中介服务,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老年人幸福地度过晚年,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现阶段河南省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存在服务主体单一,服务内容不全,服务质量较低等问题。文章从日常生活、医疗服务、精神慰藉服务三个方面来研究河南省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提出由政府、企业、社会合力推进完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7.
基于 2011-2012 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CLHLS),将家庭养老分为经 济供养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与居住方式四个方面,实证分析了社会养老对城镇居民家庭养老影 响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对女性老年人而言,社会养老挤出了老人的经济供养与精神慰藉状况, 并与其居住方式依然属于负向的关系;对男性老年人而言,社会养老会对老人的经济供养和生活 照料有替代效应,而对精神慰藉与居住方式没有起到显著的影响。通过解释机制发现,原因在于 老年家庭决策权力在其中起到了调节效应。研究结论认为在完善社会养老的同时,应在老龄政策 中引入性别差异因素,针对不同性别的城镇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化的养老政策措施,协调社会养 老与家庭养老的关系,注重老年赋权的调节效应,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给传统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带来巨大挑战。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作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的新型商业养老保险,可拓宽养老金融筹资渠道,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本文在对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需求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stc回归模型和交叉列表分析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应在政府推动下进行。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日前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即"以房养老"。到底什么是"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它将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起到什么作用?本刊独家专访最早提出在中国引进这个保险产品的建议者、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孟晓苏,为这一养老保障产品解疑释惑。  相似文献   

20.
在人口老龄化极速发展的今天,老年人的"养老"现实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以农村养老模式为视角,在评述国内外养老模式同时,提出了从建立社区模式、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老年人产业以完善我国农村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