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可转债双重属性对控制权利益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权利益虽然在配股和增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本文研究发现,可转债债券属性的潜在约束和转换期权的不确定性对控制权利益起一定的抑制作用,控制权利益在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中不起主导作用。可转债债券属性对控制利益的潜在约束作用明显,我国可以适度发展可转债融资来抑制资本市场上较普遍的控制权利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事件研究法计算可转债发行的超常收益,对可转债投资价值与财富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可转债的投资价值与财富效应显著正相关。另外,可转债股性凸显会引起财富效应增速上升,债性凸显导致财富效应增速下降。  相似文献   

3.
姜硕  张静 《全国商情》2008,(2):77-78
在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股份公司上市,股份公司的上市行为势必对公司产生许多的影响.本文从股份公司上市行为对控制权收益影响的角度出发,利用改进的控制权收益模型,通过影响控制权收益的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以我国2004-2005年新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和研究由于股票上市行为对于控制权收益产生的影响,进而对控制权收益做出客观、正确的衡量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聂婷 《全国商情》2007,(10):75-75,82
我国于1998年8月份正式发行了国内第一支可转换债券,可转债作为融资方式的一种,其发展渐趋完善.本文亦从"可转债"入手,分析可转债在公司管理者激励中所起的作用,并在我国的政策背景和经济环境下,将可转债与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对比,阐释可转债的优势与创新之处.最后就可转债的实际运用提出建议,即对可转债的回售、赎回两个特殊条款进行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5.
关于公司接管动因的研究文献表明,控制权的共享收益和私人收益是大股东出现的主要动力;在市场制度缺陷较大和法律对投资者保护较弱的国家,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单位成本降低,控制权收益发生率提高;因此,规范和制衡控股股东行为应从市场制度缺陷入手,从相应的法律制度规则设立入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2001年至2006年公告拟发行可转债及拟增发的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探求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因。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市净率与可转债融资选择显著负相关,公司规模、成长性、经营现金流易变程度与可转债融资选择显著正相关,成立年限、实物资产比例及盈利性对上市公司再融资选择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控股股东控制是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基本特征,股权集中类上市公司治理的核心就是解决控股股东为实现"超控制权收益"而"掏空"上市公司的问题,控股股东"掏空"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普遍现象。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对掏空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动机、途径、影响因素及如何抑制掏空行为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当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达不到控股地位时,可转债的发行将会使得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出现下降,进而损害到大股东的利益。文章利用可转债发行中的后门权益融资理论对国美电器所发行可转债的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国美可转债的发行除了使得财务状况发生恶化外,还使得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发生了稀释,由此损害了大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该文回顾了我国可转债的发展历程,划分了可转债发展的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试点阶段和发展阶段,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可转债在探索阶段和试点阶段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为可转债发行条件、发行条款的设计等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种特殊的债券,因其具有债权性和期权性的双重特点而在资本市场上极具灵活性。本文以上海电气2015年发行的可转债为研究对象,从可转债分为普通债券部分和买入期权部分两个方面来分析可转债的价值构成和影响因素,并且应用现金流贴现思想和B-S期权定价模型对其进行理论定价,最后分析价格偏差产生的原因,以期为可转债的定价以及投资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从控股股东角度出发考察在有控制权利益的情形下中国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的设计,分析了可转换债券的债券条款、转股条款以及回售、赎回和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等5个主要条款,发现中国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的设计本意是,维护控股股东(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迎合投资人的需求,损害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并没有实现流通股股东、非流通股股东与投资人之间利益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12.
从控股股东角度出发考察在有控制权利益的情形下我国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的设计,分析了可转换债券的债券条款、转股条款以及回售、赎回和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等5个主要条款,发现我国可转换债券发行条款的设计本意是,维护控股股东(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迎合投资人的需求,损害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并没有实现流通股股东、非流通股股东与投资人之间利益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13.
资本监管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银行资本结构理论,在监管资本的约束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市场力量寻找最优资本结构,以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由于国家信誉对存款的担保,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偏低和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仅仅依靠补充资本和剥离不良资产的技术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我国转轨时期的制度环境和银行业开放的要求,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优化应该选择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同步的路径,以外资银行的参股、合资为重点,发展次级债券,并建立以经济资本为基础的资本结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与上市公司绩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股权分置是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个基本特征。这种将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作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做法导致了股东权利与义务的失衡。目前关于股权分置的实证研究所获得的结论是相互矛盾的。本文认为,非流通股比重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横S型非线性关系,即存在着双拐点。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比重的下降,企业的绩效趋于好转,但当非流通股的比重低于一定水平时,企业的绩效又开始下降,出现了第一个拐点;如果非流通股的比重继续下降至接近全流通的时候,企业的绩效又开始好转,出现了第二个拐点。非流通股股东的获利方式较好地解释了这一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发行地方债券考虑外部因素的成本收益分析,进而提出充分发挥地方债券市场效率,避免外部因素不利影响的针对性建议。认为解决发行地方债券外部制约因素应明确地方债券的法律地位,规范清理隐性地方债券;明确界定事权范围,改革现行分税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速政府机构改革,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建立统一的债券管理机构和债券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稳定运行;建立债券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集中型股权结构的现实背景下,对集中型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风险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综述性研究。针对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害问题、小股东对经理层的监控不利问题、大股东对经理层的监控过度问题以及政府控股型商业银行治理风险的特殊性问题,分别提出如下对策建议:赋予企业内部人剩余收益权和由少数几个大股东分享控制权、由持股数量足够大的大股东对经理层进行监控、分权控制、减少政府对银行的控股数量和干预,以及加强对政府控股型银行的私人监控等。  相似文献   

17.
企业合约中的会计信息产权,包括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价值分配取向的两组权利束,即供给控制权和需求索取权.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完善产权结构,发挥产权功能,让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会计信息产权,才能有效激励和监督产权主体,实现企业价值及其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8.
透明度是集众多信息内容及信息特征于一体的综合化概念,为了掩饰控制权私利攫取行为,高管有动机通过会计选择行为来操纵公司的真实业绩信息。本文结合国企高管的控制权特征视角,建立"高管控制权与自利动机一审计监督一会计信息透明度"这一理论分析框架,以2005—2009年的所有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经过筛选,最终得到4087个样本观测值,在此基础上就高管控制权、会计信息透明度与自利行为展开实证研究。实证分析发现:(1)高管控制权的增强会降低公司会计信息的透明度;(2)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能够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透明度;(3)高管控制权的增强弱化了外部审计对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企业剩余权的分布: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剩余权的分布方式是企业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当前经济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本文梳理并评述了国内外文献中关于企业剩余权分布形态的多种观点,指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集中对称分布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主流观点”只是众多企业理论中的一个而已,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两权分布方式的解释更贴近企业的现实,正日益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伴随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和研究而来的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信息社会中,仅凭个人无法掌握全部的知识和信息,必须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作为私权的知识产权,与数字化图书馆的公益性相冲突。为了实现文化和信息的传播,实现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现代法律视域中,必须立足私权,加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