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金是个重视精神的人,他的文学是精神之美与生活之实结合的产物。虽然公元2005年10月17日的那个夜晚,巴金先生走了,然而,他留给中国和世界的遗产早已超越了文学本身。巴金一生读了太多的书籍,在书中他与世界各国的文学大家们维系着精神的交往,因为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文学是没有国界的,“不论来自西方或者东方,它属于人类,任何人都有权受它的影响,从它得到益处。……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互相影响,互相受益,总会有一些改变”。  相似文献   

2.
10月17日,文学大师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巴金研究会会长陈思和说,巴金可以说是“五·四”新文学时代的最后一位大师,他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据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巴金一生著作等身,蜚声中外。他的魅力是双重的,既有卷帙浩繁的著作为世人所称道,更有丰富的文化人格内涵为世人所景仰。有人说巴金是继鲁迅之后又一个自觉地肩负起改造国民灵魂,  相似文献   

3.
“鲁、郭、茅,巴、老、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6位“文学之父”。10月17日,随着巴老的去世,中国文坛最后一位“父”的形象远去……追忆巴金以往的点点滴滴,我们可以发现,他不仅是一代文学巨匠,而且也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大丈夫。一生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的巴金,曾是多少代青年的航  相似文献   

4.
巴金仙逝     
10月17日,一代文学巨匠巴金走了,带着“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正通顺街。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一文,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曾几何时,一个很随意、很平常的名字——巴  相似文献   

5.
2005年10月17日,一代文学巨匠巴金走了。从1977年起到去世,巴金在中国作协主席的位置上呆了28年。虽然后期他老人家久卧病榻,无力言行,但文学界还是固执地投票拥戴他。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写了《家》、《春》.《秋》.《寒夜》、《随想录》等作品,更为重要的是,他为人的品质已成为一种良知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巴金在听     
《中国经贸》2006,(4):4-4
巴金走了。巴金走了几个月了。巴金留下了一个沉重的话题:讲真话。有谁会想到历史会把巴金一生定格在这三个字上。讲真话其实不是巴金首倡。讲真话,守诚信,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古到今,多少劝善的话,多少告诫的道理,就是教化人们“讲真话”、守信用。就是我们的文学巨匠巴金也讲  相似文献   

7.
杨耀健 《今日重庆》2005,(5):106-109
中国文学巨匠巴金去了。巨星陨落,一个时代因他的离开而离开,带走最后一丝与上世纪的血脉联系,顺着《激流三部曲》的余音飘向虚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唯有真诚的文学、真诚的灵魂和一颗中国文学的良心。大师已逝,但“他还在,灯亮着”。[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仅凭早期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巴金就已经确立了“巴、老、曹”并称的巨匠地位。但因为有了5卷本、40多万字的《随想录》,不但使他的文学创作攀上新的高峰,也更使他因“讲真话”的巨大勇气,而成为一个特殊时代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榜样。正如鲁迅已经不仅是中国文学的旗手,更是民族性格和意志的标志一样,巴金是作为民族良心和品质的旗帜而被人们所崇敬。  相似文献   

9.
《文艺报》刊载了省委书记赵正永与作家赵瑜的通信.在信中,赵正永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交流了对《寻找巴金的黛莉》一书的看法.他希望青年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重任,走向社会,走进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乔振棋 《中国报道》2009,(9):100-101
作为中国著名作家的巴金蜚声海内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鲜为人知的是,巴金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学习世界语,并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世界语者,他对世界语的激庸和钟爱,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11.
《家》 不仅是巴金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巴金十分关注女性的命运,对懦弱的人怒其不争,对幼小生命充满了同情,对底层民众怀有悲悯的思想,蕴含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巴金的《家》 带来了广泛的人文意义,具有的创新的人文意义,从而取得了更高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学的演变过程来讲,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源头或母体,是哺育作家的保姆.作家的智慧和灵感蕴藏在人民生活和创作当中.人民创作的内容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为口头创造各种英雄形象提供了原型.人民把千百年来创作的语言给予作家,使作家文学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弗兰茨·格里尔帕策(1791—1872)是19世纪奥地利文学毕德麦耶尔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德语文学史上继歌德和席勒之后最有影响的古典主义剧作家。他的艺术创作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而且也令后世作家与读者仰慕惊叹。他精通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历史和戏剧艺术.在创作申他又深受德国古典主义文学和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他的艺术创作丰富和超越了古典主义文学,并且开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本文在此着重对他的小说作品《可怜的乐师》做浅层探究。  相似文献   

14.
题解20世纪的几次重大冤案不幸都被巴金所经历:有的显形直接,有的隐形间接,都对巴金的人格发展构成至关重要的影响,由此构成了巴金研究中的不可回避的“冤案情结”。参与平反“萨河、凡宰特冤案”,是巴金人格成熟的标志;对胡风、反右斗争和十年文革中的诸多冤案的反思和忏悔是巴金晚年向早年人格的回归。前者以接受法国老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道德良知,发出“我控诉”的呐喊,显示出巴金人格造型期辉煌的誓言;后者以“我忏海”显示出政治参与和被政治——一意识形态整合后的灵魂的痛苦反思。写作《随想录》的过程便是晚年巴金的人格向…  相似文献   

15.
巴金与重庆     
魏洪丘 《今日重庆》2004,(1):110-112
重庆,这个著名的山城,曾经吸引了中国现代许多著名作家;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大后方的重庆,成了知名文化人士的聚集地。巴金在重庆曾生活工作了五六年.与重庆有着深厚的感情,其民主革命时期后期的主要创作,都与重庆紧密相连。这是重庆文学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一平 《北方经济》2005,(12):77-78
"想不通":通过受苦净化心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感到惊喜,发出了迎接黎明的欢呼.这在巴金的思想发展上也呈现出历史的转折.他毅然投入到新社会的怀抱,义无返顾地跟着时代的步伐向前迈进.只是以后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使不少知识分子陷入困境,尤其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浩劫,巴金也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受到莫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时代因一个人的离开而离开。施蛰存、臧克家、张岱年、陈省身、费孝通、启功、巴金……大师一个一个离去,引发的不仅是哀伤,更有对大师时代渐行渐远的忧思:我们的时代还能造就出这样的大师吗?在一个被称为500年来最好的时代,大师之稀缺令国人扼腕。4年前,巴金离开时,新华社的电讯说:他的去世,是中国文学一个世纪的结束。2009岁末,回望这一年,仍有季羡林、钱学森等一些大师、科学巨匠辞世。其实,在这个早已罕见大师的时代,每一位卓越的长者逝去,难免有人痛挽最后一位×××去了。而另有一些同样卓越的老人,同样值得尊敬和爱戴,他们也陆续离开了我们,不同的是,同样身为大师的他们,已沉寂了好多年,此番被关注,却是因为永远的离开。比如与季羡林同一天离开我们的任继愈先生,比如跟钱学森差不多同一时间去世的贝时璋院士……  相似文献   

18.
巴金说:没有人因为多活几年而变老.人老只是由于他放弃了理想。 今年62岁的景志刚是天津市河两区丁商局的退休职工.他这两年一直念念不忘当年名震江湖的十八街麻花。他记得当时人们对于十八街麻花的热爱.老百姓甚全半夜排队等号购又麻花。  相似文献   

19.
阿不都克里木·霍加在中国作家队伍中享有很高声誉的维吾尔族双语诗人和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是把汉语文学作品翻译成维吾尔文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他也是把维吾尔文诗歌译成汉文的鼻祖.他对当代维吾尔文学的发展、特别是对维吾尔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本文与著名维吾尔族双语诗人阿不都克里木·霍加诗歌内容相结合,主要论及阿不都克里木·霍加新时期诗歌创作中所呈现的各种维吾尔古典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20.
梁凤仪在企业上的成就,虽不如李嘉诚、霍英东、李兆基等香港富豪巨子:在文学上的地位,也不及冰心、老舍、巴金等文坛巨匠。然而,若以创业态度,奋斗精神以及善用机缘成就事业而论,梁凤仪同样值得我们为之喝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