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致富之友》2011,(4):50+52-54
1Ming Wong没有执着于电影里的经典场景和意向,他的重新演绎,更多的时候是其个人日常经验与特定角色之间的感应。相比原作的主旨、剧情或是电影语言,Ming Wong对于每个角色自身在其剧情中的感知、意识和身体状态更感兴趣,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独立电影人,皮特·里克提早期纪录片和实验电影与一些著名艺术家、音乐家有关,其中有两位瑞士的观念艺术家罗曼·塞纳(Roman Signer)、罗伯特·穆斯兰(Norbert Mslang),瑞士的实验音乐家弗雷迪·斯特德(Fredy Studer)、韩裔录像艺术家白南准(Nam  相似文献   

3.
马然 《致富之友》2011,(5):90-98
导言我在本论文中以都市一代(Urban Generation)而非第六代(the Sixth Generation)来指称中国大陆自九十年代初发展至今依然勃兴的独立电影运动。在这场电影运动兴起之际,社会主义中国正在经历社会政治与文化方面的去疆域化(reterritorialization)剧变,呈现出后社会主义(postsocialist)与全球化互相融合、撞击的现代化图景。本文并不试图简单地界定或规范电影节电影的概念,这个名词会被当作一个定义多元的指代,用于批判地考察两代中国电影——尤其是对在过去二十年中在国际电影节平台上大放异彩的都市一代——的全球流通轨迹。同时,对电影节电影的分析也必须考虑到意识形态刻板印象(ideological stereotypes)和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4.
皮特·里克提,他是瑞士电影中心推荐的五个愿意到草场地工作站做工作坊的瑞士电影人之一。皮特·里克提追求深度表达、自由、随意的镜头画面和严谨、非常有层次的影片结构,令所有人着迷。这是极具影像专业水准,但完全追求个人自由表达的影像作品。在当下纪录片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的X光的代名词时,皮特的作品体现了离开大命题的个人表达的自由,同时也让人领悟到,今天时代里个人问题和遭遇依然是最具体最难解决的麻烦。所谓深度表达也还是人的问题。我在邮件里和皮特交流时说,我喜欢他的这种个人影像方式作品,他回答说,他愿意说自己的作品是影像随笔。这个专辑介绍的是皮特·里克提在草场地工作站今年交叉活动中放映的五部电影作品,以及相关他的作品评介。非常高兴皮特专门为这个专辑撰写的文章,这是他在结束草场地工作站的工作坊和放映活动回到瑞士后写的。在此也特别感谢宋田的英文翻译和许评修的德语翻译。  相似文献   

5.
当艺术家高世强邀请我为他写篇作品评论时,我欣然应允,因为他的作品给我留下的印象十分难忘,这一深刻印象不仅源于2007年秋天我去北京草场地一个画廊观看他的录像作品《革命》的经历,同时还因为那次在北京中央美院的咖啡馆与艺术家本人以及另外两个朋友一起的席间坐谈。尽管他的录像装置也令人一见难忘,但因为我只看过作品图  相似文献   

6.
许崇宝:什么时候开始画画?有什么令您印象深刻的往事?刘光光:从懂事就开始画画,往事太多了,比如小时候不爱去画班学画经常挨打什么的。许崇宝:美术学院毕业了为还坚持画画?美术学院没有拓宽您的视野把您的兴趣引向其他方向?刘光光:我觉得美术学院拓展视野和我依然选择画画没什么冲突,我就是喜欢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