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斯·贝尔廷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十章《媒体艺术的时间性与历史的时间性》中以录像艺术为例来讨论艺术史的思维方式所面临的新挑战。录像艺术作为一种考察、记录并思考时间概念的媒体,本身是通过呈现时间而存在的,并在对技术的依赖之中面临迅速过时的危机。而录像艺术的创作本身恰恰提供了一种独立于我们所熟知的时间经验以外的私密的和主观性的时间构造。录像艺术家掌握了时间的主动性,他/她可以  相似文献   

2.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10、媒体艺术的时间性与历史的时间性(1)录像艺术和装置艺术也证明了"艺术史的终结"的成立,只不过情况有所不同。艺术史作为官方以时间顺序记述的意义发生史在这两种艺术形式中根本没有一席之地,我们可以说,它尚未来得及记述发生在它们身上的东西,尽管这两种艺术形式已经拥有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在艺术舞  相似文献   

3.
传统、现代主义和当代文化的夹缝"在香港,运用垃圾和废物做作品是很大胆的做法。他希望震慑观众,使香港人改变他们的保守艺术态度。"Petra Hinterhur在她的1985年版《香港现代艺术》一书中,道出了她对蛙王的生活和艺术态度这样的典型(若非定型)印象。无可否认,那是蛙王的艺术策略和生活态度,但他在当代艺术的探索却被忽略了。二十五年后的今天,同样  相似文献   

4.
本期《纸上美术馆》所辑选林明弘的作品,分别勾勒出艺术家创作生涯中两条不同的概念轨迹和时间线索。如同硬币的两面或刀之双刃,林明弘的艺术实践一直以来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的许多彼此各异而又紧密关联的变体而展开,而这始终如一的主题就是:慷慨。他最知名的作品以大体量的花布填充建筑空间,此为他艺术实践的一极;而将在这里展示的创作则构成林明弘艺术的另一条线索,即,时间性和更富直接性的互动作品。慷慨是一个动态而非静止的概念。在林明弘的艺术语汇中,我们可以窥见某种盘旋于对立两级之间的微妙运动,它以变易性为核心,后者正是给予/接受、生产/消费、夜/日、光/暗、开/闭、暖/寒等一系列多样的二元性得以成立的源泉。此处选择和展呈的作品并不应被视作一次对林明弘1 998至2008年艺术经历的回顾,而更像是近距离地、有选择地审视这十年来的部分作品。  相似文献   

5.
卢迎华 《致富之友》2011,(12):88-89
汉斯贝尔廷《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第二部第1 5章在德语版中的题目为《艺术批评与先锋艺术》,而在后来修订的英文版中的标题为《艺术的作品或艺术的历史》,我们在此刊登的是德语版本的翻译。比较读来,后者拓展了讨论的对象,把对艺术批评和先锋艺术的讨论延伸至对于艺术史和创作的讨论。两篇的共同之处描述了艺术历史如何自我演变,尝试去捕捉艺术当中的变化和思考,而创作本身又总是在不  相似文献   

6.
《画家》群体称谓的由来在’85时期,典型的艺术群体是由若干艺术取向一致的年轻艺术家自主组成,且发布若干宣言,自费在各种代替空间举行若干展览,作品的针对性在于冲击体制下的一元化艺术格局。那么,所谓《画家》群体并不具备以上特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的第九章《艺术对抗艺术史——以大众文化为镜》中,汉斯·贝尔廷描述了二战之后经典现代主义艺术史模式所面临的新挑战,他写道,"艺术的意义开始在与日常生活世界的对话中形成。这其中蕴含着对抗艺术史的能量。"一些艺术家选择从大众文化和  相似文献   

8.
苏伟 《致富之友》2011,(5):84-85
第10章的媒体艺术讨论是《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章节字数最长、论述方式颇为特别的一章。媒体艺术严格来说无法被归纳进艺术史讨论的范畴里,媒体艺术在"艺术史作为官方以时间顺序记述的意义发生史"中"根本没有一席之地",这是由于媒体艺术的"作品结构具有艰涩的纪录性,这给艺术史的工作方式带来了障碍,也质疑了这种传统工作方式的逻辑。"但是,讨论媒体艺术的必要性仍不仅在于它已经成为当代艺术作品主要的呈现方式之一,媒体艺术独特的时间性特征对于艺术史中有关图像、象征和主体的理论阐述进行了颠覆,因此尽管贝尔廷的论述看来似乎不同于以往各章节紧抓  相似文献   

9.
李晶 《致富之友》2010,(8):34-37
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市场份额与发展趋势2010年6月,有拍卖市场风向标之称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春拍先后在苏富比、佳士得伦敦夜场拉开帷幕。汇聚全球顶级艺术作品的两场拍卖,苏富比和佳士得分别取得了总额112,101,350英镑和152,980,800英镑的成绩,结果令人倍感欣喜。其中,苏富比夜场拍卖中,单价作品成交价格最高的是印象派大师爱德华·马奈《手持调色板的自画像》(Self Portrait with aPalette),作品成交价为2244万英镑,刷新了马奈画作的历史价格。排名第二和第三的作品均是现代艺术野兽派大师的作品,德朗《科利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3日至5月8日,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主办,北京山水之间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和北京玛拉当代艺术中心承办的‘象’之中国——曹吉冈阶段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展出的是艺术家曹吉冈多年来精心创作的作品,从1990年前后的《长城组画》,到1996年的《冥谷》、《天渊》,再到2004年的《悬空寺》以及现在的《危岩丛树》等坦培拉近作,在曹吉冈各个时期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艺术家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艺术家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一个过程。画面上的一切都是艺术家心境极其自然的流露,一如其人,内心的宁静却不平静,反映在画面上,也自然而然将观众带入到了一个宁静却不平静的世界。目前,‘象’之中国——曹吉冈阶段回顾展之外围展正在朝阳区雅宝路8号亚太大厦公寓一层的北京玛拉当代艺术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1.
——对话喜玛拉雅艺术空间创始人刘景活戴伟平:从2005年开始历时四年,你将重庆九龙坡地下发电厂的厂房从废墟逐步改造成艺术活动空间,将这个因地就势造就的‘废墟’称为喜玛拉雅美术馆,  相似文献   

12.
《致富之友》2009,(7):36-36
度过不景气的寒冬,艺术投资热浪袭来!!!《写生珍禽图》RMB 61,712,000《瑞应图》RMB 58,240,000《猫与雀》RMB 37,048,000《山邨邨密图》RMB 7,840,000《树枝的变化》RMB 2,385,106在嘉德、保利、佳士得、苏富比等重大拍卖场,都有天价作品成交的现在,预示全民投资浪潮的来临。此次专题从艺术投资的新趋势、拍卖场上天价作品的买家、画廊经营者、艺术经纪人的经验,到艺术vs.投资的二元辩证,多层次、全方位解析这股投资浪潮!!!  相似文献   

13.
王竹 《致富之友》2010,(4):37-37
Erró是一位来自冰岛的艺术家。也许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其实在2007年的时候他已在北京的今日美术馆举办过《"玩偶"·人间游戏——艾豪艺术》的展览。这次他带着66张粘贴作品来到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再次向西方的观众展现他独特的粘贴世界。  相似文献   

14.
苏伟 《致富之友》2011,(12):90-91
贝尔廷在这一章中讨论了先锋艺术和伴随它发展的艺术批评在不同语境中产生的意义和转变。这段历史无疑是现代主义艺术中最受人关注、同时也不是不断被重新观看的历史。先锋艺术产生时把未来作为实践的坐标系而与抱守传统和历史的艺术研究分道扬镳,但到了60年代,先锋艺术在文化语境的转变中经历了深刻的危机,最终又被守住最后的"风格"原则底线的艺术研  相似文献   

15.
克里斯托夫·施林根基夫(Christoph Schlingensief)的名字在德国以及欧洲几乎是家喻户晓,不仅他的作品,而且还有他本人。这个小丑人物,性格大气,幽默时又像孩子一样,非常令人喜爱。他拍摄的电影,导演的戏剧、歌剧和表演的偶发行为艺术以及主持的访谈电视节目中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长期以来,他乐此不疲地在艺术领域里大胆地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有关艺术史的讨论在当代艺术美术馆的语境中也具有当下和未来的意义。当代艺术美术馆展示的不仅仅是当下的艺术,它一再地向人们灌输我们在艺术史中获得的观念。今天,这种方式恰恰受到了质疑,以当代艺术为对象展示艺术史是否合理和适合当下状况值得重新讨论。今天通行的艺术观念与以往相比大为不同,它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美术馆中毫不费力得到展示的艺术史观念是否还具有统一一切的能力。当作品无法证明艺术史的发展进程和艺术本身的状态时,仅仅展示作品是不够的。我们仍然固系于一种越来越难以理解的艺术之意义上,只能在这种艺术迄今为止的历史中辨识它,无论人们怎样对历史进行想象。有关艺术家和艺术行家如何认识自身的讨论在美术馆中进行,而作为机构的美术馆本身今天也陷入到意见之争中。公众给予美术馆压力,要求在美术馆中看到书籍中无法解释的一切,这样说来,  相似文献   

17.
<正>在2015年1月9日播出的《中国好歌曲》第二季第二期节目中,一位熟脸选手登上舞台,他深情演唱了一首《恋人》,让推杆与他四目相对的刘欢、羽·泉都大为惊讶,露出老友相见的惊喜。不少人还记得他叫罗中旭,20年前,曾经有一首《星光灿烂》风靡一时,20年过去了,罗中旭去哪里了?为什么会以一个老牌歌手的身份"屈尊"来到一个选拔唱作人的舞台?最后为何又选择了似乎与他最"不搭"的蔡健雅?一连串问题让观众迷惑。近日,罗中旭为《星·美文》栏目撰文,一抒多年来自己的想法与心绪,他认为,作为一名歌手的艺术生命有限,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优秀的音乐创作人,为听众留下更多作品,这也是他来到《中国好歌曲》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作品《慢转轻叙》(Slowly Turning Narrative)营造的黑暗空间,使我们一进去就马上能感受到一种舞台效果。(图1)一块"幕布"垂直悬挂在空间中央,观看时需要围着它走动才能看到上方两个相对而设的投影仪投射其上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影像。幕布的正面是屏幕,接收播放投影仪的影像,背面则是一面镜子。幕布以自身为轴缓慢转动,我们看到的是影像和镜面的交替变换。因此,我们无法像通常一样从幕布正面感知影像,当镜子转到我们身前时,我们自身也成为了影像的一部分。投影仪投射出的影像与旋转幕布投射出的荧光和镜面反射光变换交替着在展墙上不断流动。观众映在墙上的影子说明,我们可以同时看到两部投影仪投射出的影像,一个是直接看到的,另一个则通过镜面在墙上的反射。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秋拍,西泠拍卖将献拍由潘天寿独创的山水花鸟合一的大幅巨作《春塘水暖图》,这是一幅令任何一位了解潘天寿艺术的人都怦然心动的作品。潘天寿是一位十分严谨的画家,作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但是令人扼腕的是,在他生命力和创作力都极其旺盛的75岁时,这位才华与学养并茂并且继续在向艺术高峰登攀的大艺术家竟然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所以,现代大师级画家中潘天寿的存世作品是最少的,据有关  相似文献   

20.
苏伟 《致富之友》2011,(8):103-104
从本期开始,《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进入到下半部分的讨论。这一部分是贝尔廷根据其1987年撰写的小册子《艺术史的终结?》(Das Ende der Kunstgeschichte?)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而且添加了新的章节和案例讨论。那本小册子出版时曾经在欧洲乃至国际艺术界引发了相当程度的争议和讨论,反响不仅来自于艺术理论界和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