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理论探讨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财政分权有关理论以及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对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并对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对我国财政管理的意义得出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
对财政分权有关理论以及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对于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并对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对我国财政管理的意义得出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3.
利维坦模型是分析财政分权与政府规模关系的理论起点,但现实财政分权实践与该理论中的分权假设有很大差异。转移支付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财力来源,这极大地削弱了财政分权的效应,容易造成政府间的"串谋"、"公共池"不良竞争、财政幻觉和财政依赖等问题,这些都是造成政府规模膨胀的重要因素。在实证研究方面,大多数结果都不支持利维坦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1999年-2010年中国的经济数据,讨论了在官员GDP政绩考核机制和锦标赛晋升机制下,财政分权程度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出结论:从产业结构变化来看,财政分权程度越低,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增长速度越快.本文的结果对我国现阶段通过简政放权、优化产业结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数据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财政分权理论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已有的理论认为财政分权可以使地方政府更好的发挥信息优势,进而改进公共品的供给效率;也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好的经济激励.以更好的维持市场化。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关财政分权的理论已不仅仅局限在财政领域,而是更多的关注其对其他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相关研究。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对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进行综合述评.并对未来中国财政分权改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变迁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财政分权制度变迁的过程中,缺少制度框架对各级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制度变迁的法制化程度不高,财政分权和政府行政垂直集权之间隐藏着尖锐的矛盾,且财政分权制度本身也存在许多缺陷。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财政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包括: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应通过立法相对固定;政府间转移支付体系的设计必须和财政分权改革的目标相一致;应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划分税收立法权,实行预算硬约束,并调节好财政分权和行政集权之间的矛盾;在财政纵向分权的同时。横向财权必须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7.
世界范围内府际关系的变迁表明,近年来府际关系出现了地方分权与自治、府际合作与多中心治理的趋同倾向。造成这种趋同倾向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全球化下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民主政治改革进程中民众参与政府治理的需要以及公共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我国处于同样的政治经济环境之下,为了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实行地方分权具有必然趋势。而财政分权是地方分权的核心,实行财政分权具有必要性,但同时也具有条件性。我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取向应该是制度化的财政分权,适度下放税权,同时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完善分权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改革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入,两种契约形式各自的范围得到了更清晰的界定,对于政府内部职能的划分也日益引发争论,以公共产品的供给范围划分事权,相应的提出了财政分权的要求。自1980年之后我国基本走上了一条分权的道路,特别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使分权体制进一步制度化。财政转移支付作为公共财政功能的一部分也得到了广泛地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财政体制总体上具有分权的特点,但是具体到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及财权和事权的划分,又表现出复杂的分权和集权相混合的特征。本文从财政制度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政府间分权和政府与市场间分权、财政体制的财权与事权划分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财政分权的特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经典的分权理论认为,中央向地方的财政分权能够激励地方政府提高质量,但上述理论命题在中国的情境下尚未得到系统的论证。以中国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采用条件均值和条件分位数回归估计了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显著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质量,且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质量的正向影响随着政府质量的提高而递增;财政分权所具有的政府质量提升效应,主要源自政府效率和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财政分权促进了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11.
财政分权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分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十分普遍的现象,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从财政分权的必要性(为什么进行财政分权)、财政职能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划分(怎样分权)和财政分权的社会经济影响三个方面对财政分权理论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逐渐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平衡发展以及财政分权实践的不断深化,财政分权领域的研究格局应由以往过多地注重于经济增长转到民生、社会发展方面,总结国际学术界的研究动向无疑对中国分权体制的研究与进一步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分权作为公共管理工具的价值意蕴是新近文献的特点,这在公共参与、政府责任与政府治理等议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取得的另一个共识是,实现分权管理体制的多重价值需要良好的治理框架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3.
健全和完善地方分级财政体制之间的关系是地方分级财政体制改革的难点问题.处理地方分级财政体制相互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受益范围原则、是否具有外溢性原则、比较优势原则、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原则等.我国地方分级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是:省级政府应适当集中财权和财力,提高中观的宏观调控能力;市(县)级政府主要负责生活服务性事权和一部分经济服务性事权;基础教育、卫生防疫等方面的支出以省和市(县)政府共同职责,以便省级财政能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规划、统一调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有着原则的区别,在指导思想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两种思想体系的区别,本文结合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对这两种思想体系的产权理论做了初步的比较梳理,着重阐述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15.
财政联邦制理论反思及其对中国财政体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地方政府竞争存在于政治、经济、财政等领域。这种竞争有利有弊,要全面禁止既不可行,也不可取。需要考虑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地方政府竞争的秩序框架,以保护正当竞争,限制不正当竞争。传统的财政联邦制原则基于“仁慈性政府”预设,存在着内在的财政集权趋势,倾向于试图扼杀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本文摈弃了上述预设,提出“修正后的财政联邦制原则”和“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以消除传统财政联邦制原则的误区。通过总结和剖析相关文献中有关中国财政体制的财政联邦制定位论述得出结论:相较于传统的财政联邦制,中国属于“准财政联邦制”国家。需要修正后的财政联邦制原则和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来框定中国政府的财政竞争,也需要“市场维护型联邦制”原则来辖制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竞争,更需要竞争性政治联邦制原则来避免财政集权。  相似文献   

16.
集权还是分权是理解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关键,但目前中国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是不能用集权还是分权这样简单的标准就可以做出判断的。目前,我国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在分税制改革后仅属于形式上的财政分权。此外,自1949年以来,我国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一直进行着集权和分权的循环,凸显出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随意性。财政制度要从顶层设计做进一步的改革,才能打破集权和分权的循环。进一步改革的关键是确立政府间的财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自治权。最根本的改革在于改变目前的"分权式威权制"制度,才能理顺财政关系,解决目前所有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拥有了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剩余索取权”,为其带来强的财政激励,同时由于政治集权,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晋升又面临着政治激励。此外,由于寻租行为的存在,地方官员还受到个人经济利益的影响。在财政激励、政治晋升激励以及个人经济利益激励等三重激励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7—200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及协整检验,考察了我国财政分权、财政农业支出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农业支出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财政分权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我们还进一步地分析了这些结果的原因,实证结果证实财政分权通过财政农业支出来影响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