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计     
审计署推动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最近召开的推动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促进和指导各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特别是中央部门、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按照  相似文献   

2.
柏冬蕻 《财贸经济》1993,(12):58-59,61
一、我国审计变革已势在必行在中共十四大上,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全方位的推进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审计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经济监督,也应按照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做出重大变革。(一) 我国审计的组织结构现状1983年9月审计署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恢复了国家审计制度。国务院设审计署,作为最高审计机关在  相似文献   

3.
田园 《商业会计》2008,(6):37-38
2007年6月,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上一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情况。审计表明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预算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审计公告的广泛关注。国家审计署自2003年开始进行审计公告,并计划从2007年全面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实现审计结果全部公开。即审计机关要力争做到所有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结  相似文献   

4.
《国际商务财会》2014,(9):26-26
正近日,审计署发布了《关于加强对奢华浪费建设审计的通知》,就加强奢华浪费建设的审计监督、推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关事项作出规定。《通知》指出,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违反中央有关规定,举债建豪楼、造地标,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奢华工程,严重侵害了百姓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各级审计机关要充分认识奢华浪费  相似文献   

5.
《商业会计》2006,(1S):20-21
近年来,中国储备粮食管理总公司审计部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发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国资委《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商业会计》2003,(4):60-61
2003年度审计专业技术初、中、高级资格考试定于2003年10月12日统一举行,记者就考生非常关心的考试有关问题采访了全国审计考办和审计署考试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管理机构有哪些?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由审计署和人事部共同负责。审计署、人事部成立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简称“全国审计考办”),负责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日常管理工作,全国审计考办设在审计署人事教育司。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具体组织实施和考务工作由审计署考试中心负责。各地的考试工作由当地审计部门和人事部门共同…  相似文献   

7.
2006年6月27日,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作了关于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根据法律规定,审计署对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共审计48个中央部门,同时延伸审计274个二级预算单位,主要审计了财政部具体组织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发展改革委和中央其他部门预算执行情况,青藏铁路环境保护、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合作医疗、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情况,以及开发区财政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等。  相似文献   

8.
目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国有经济在县级经济体制中已成为主要形式。在此情况下,如何做好非国有企业税收征管工作,防止税收流失,已成为县、镇两级政府以及财税等部门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一些审计机构受政府委托,对部分非国有企业的税收缴纳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发现许多私营企业会计造似现象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9.
王海英 《商》2014,(6):112-112
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关注的重点在于管理、效益。包括四个方面,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合规性。根据审计署的要求,到2012年,我国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将开展绩效审计。现就在实际实际操作中有关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就中的有关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内部审计发端于1984年,经过26年的发展,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成为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对内部审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颁布实施后,内部审计的风险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此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实际上,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有审计的地方就必然存在审计风险。作为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行为的内部审计,由其所引发的风险也必须引起审计工作者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以便识别风险,规避、化解和防范风险,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立以管理审计为主线的内部审计体系对于企业成功经营的意义重大。2018年1月,审计署公布了新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其中增加了"建议"的职能,将审计的范围拓宽至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领域,同时将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为"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这些均表明了我国的内部审计在国家层面上正逐步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型。管理审计作为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手段,是由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战略目标及经营管理进行客观评价从而促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抵御风险、改善经营效益,实现了监督、评价和服务的并重。本文的选题,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对管理审计的重视并为企业实施管理审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4年7月国务院在颁布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特别指出:“审计机关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为了切实履行《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所赋予的监督职责,落实《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审计机关提出的新要求,审计机关有必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为政府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为遏制投资与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本就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做好此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以共商于同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效益审计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项目)管理和使用公共资源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审计署制定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时提出“两个并重”的思想,要求效益审计从投资建设项目做起。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财政审计的主要任务是审查预算内外财政政务收支的真实、合法以及遵守财经纪律等方面的问题,但随着当前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部门预算、建立国库单一账户、推行政府采购等制度),审计内涵不断扩大,重点转移到对部门预算、预算执行和决算进行审计,这是适应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是审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因而,审计如何适应财政体制改革,无疑对审计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值得探索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夏阳 《中国报业》2009,(7):21-24
尽管不少文化单位,尤其是报刊出版单位仍对体制改革心怀疑虑,对未来的改革走向不那么明确,但是随着中央级出版社体制改革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报刊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也似“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目前,中央已经拟出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具体时间表。2009年5月21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指出:“2010年12月基本结束中央各部门各单位148家出版社的转企改制工作(其所属报纸、  相似文献   

16.
常玉翠 《商》2014,(45):137-137
21世纪社会经济变化莫测,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的内部审计必须了解与借鉴世界先进的经济理论、审计技术和方法,结合中国审计研究的实际状况,使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日趋成熟。审计署2003年发布了《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一系列有关于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这一举动标志着我国内部审计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最先进的理论与技术成为审计学术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6月23日,一场审计“风暴”再度袭来——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一份触目惊心的、“沉甸甸”的审计“清单”,不仅中央一些部委赫然在榜,而且资金使用“黑洞”之大也使人瞠目结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审计署在全国反腐过程中提出了用大数据技术擦亮"反腐利剑"的观点.为了探索审计与大数据技术结合会有怎样的产物,本文以审计署对2012年中石油的审计结果为例,分析了传统审计的不足和大数据审计的特点,并设想了如何实现大数据审计.  相似文献   

19.
<正>财政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做大做深财政审计必须以财政资金运行为主线,以规范财政预算管理、维护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目标,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紧紧围绕政府经济工作中心,突出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全面履职、不断深化,有效地促进了各项财政政策措施的落实,充分发挥了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刘苏雨 《商业会计》2011,(26):47-48
审计署在《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环境审计模式,并到2012年,所有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从目前来看,我国政府环境审计集中在环境保护资金审计和合法性审计上,重在审计相关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对环境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审计监督、评价、鉴证环境管理责任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环境审计的内容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