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董轶群 《楼市》2012,(12):70-73
不可能出台像2008年那样的4万亿投资政策,不可能松动房地产政策过去的5月,"4万亿2.0升级版"救市传言甚嚣尘上,5月29日,中央明确"两个不可能",即不可能出台像2008年底那种大范围、大规模的4万亿投资政策;不可能松动房地产政策,现在只会预  相似文献   

2.
张宏伟 《楼市》2012,(12):44-45
Q&A◆中央明确"两个不可能",为何却依然有人认为政府有救市可能?一则由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短期内宏观经济面持续恶化可能导致重启楼市"救市计划"。二则楼市惨淡,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地方政府有可能持续微调,刺激楼市需求入市。  相似文献   

3.
苏培科 《数据》2012,(7):18-19
正近日,湛江市市长王中丙在国家发改委门前亲吻项目批文的照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了人们对"4万亿投资2.0版"的担心。但随后一份来自湖南省下达中央精神的文件对此给予了侧面回应:"国家层面有‘两个不可能’,第一不可能出台像2008年底那种大范围、大规模的4万亿投  相似文献   

4.
同期声     
《北京房地产》2006,(12):19-19
未来4年时间中国资产价格不可能飞涨;中国国房景气指数连续两月环比回落;房价涨幅总体放缓楼市仍台四大顽疾;房价仍将有很长的增长期;地方政府今年卖地超过1万亿;房企少报利润会计信息严再失真。  相似文献   

5.
马跃成 《楼市》2012,(Z4):5
我们知道,最近这两个月,楼市出现了越喊越涨、越涨越喊的怪现象。这个怪现象,说明楼市真的就这样发展下去了?真的就是要继续这么抢来抢去?我不知道这两  相似文献   

6.
《东南置业》2008,(11):46-51
最近一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关于楼市救市的政策出台得着实有些频繁。 11月5日,国务院出台的“十项措施”,其中涉及房地产的有三条,这是截至记者发稿之日关于楼市的最新政策,政策对保障房建设、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以及房产个贷的放松给予关注。中央4万亿元投资用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让不少人乐观预言楼市的复苏。  相似文献   

7.
微信     
《楼市》2016,(4):12-13
楼市微信口水战房企500强去年卖楼吸金4万亿元来源:证券日报3月22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举办的"2016年中国房地产500强测评成果"在北京举行。500强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明显加速,在2015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3.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6%,销售金额创下4万亿元的新高,同比增长17.5%。  相似文献   

8.
近来楼市又不平静。本来芜湖新政被紧急叫停,再度彰显出了中央坚持楼市调控的决心,令楼市形势一度明朗化。然而,上海"限购新解"横空出世,立刻又惊起了一滩鸥鹭,地方微调蠢蠢欲动,地产股应声上涨,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大幅回升,也增加了购房者对房价可能由此反弹的担忧。  相似文献   

9.
《楼市》2014,(16)
正5月23日、6月30日。这是顺发·恒园两个值得铭记的日期,同时,也是杭州楼市值得铭记的日期。这是杭州楼市上半年普遍惨淡的行情下,看似极其平凡的日子,却在两个晚上,上演了不平凡的场景——"我们刚拿到预售证,不知道购房者们从哪里得到消息,当天晚上连夜就在售楼部门口集中,我们也只好连夜开盘。"顺发·恒园售楼部的置业顾问回忆起那天晚上漏夜排队的场景,历历在目——这是2014年寒意最深的楼市中,少有的热销场景。  相似文献   

10.
杨明富 《楼市》2012,(12):48-49
Q&A◆降息的原因是什么?降息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为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二是源于稳增长的政策需求。◆您对"4万亿2.0版"是什么看法?"4万亿2.0版"是个伪命题,在经历过首个4万亿的阵痛与负面之后,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已不愿意再用简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我国楼市进入了调整期,特别是最近深圳等地房价的下跌所引发的断供风潮,更是让"是否该救市"成为中国楼市的热门话题。从房地产大亨、专家学者到政府官员、普通民众,纷纷被卷入这场大讨论之中。持"救市"观点的人认为,房价下跌特别是大幅下跌必定会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金融体系的安全甚至国民经济的运行,现在的楼市已到了不救不行的地步;反对"救市"者则认为当前我国的楼市调整才刚刚开始,广大购房者也正是因为房价太高而望楼兴叹,此时政府若救市必将让之前宏观调控的努力功亏一篑。在此,本刊特地选取了两篇持有不同观点的文章,作为这场救市大讨论的缩影,以期引发读者思考。孰是孰非本刊暂不作评论,欢迎读者踊跃来本栏参评  相似文献   

12.
政策     
《东南置业》2011,(9):17-17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最近表示,有关二三线楼市限购,不是住建音时踺,而是督促地方发布自己二三线楼市限购政策和措施。各地会于9月初开始陆续发布限购政策。“如果被认为应该限购的城市在8月31日-9月上旬前,依然不实施限购,住建部可能也只是以发文、约谈及内部点名等方式进行督促。”  相似文献   

13.
跑赢通胀     
萧琴 《楼市》2009,(16)
通货膨胀已经来临,而楼市向来是通胀的有效释放口,从近期的市场情况分析,楼市可能已有大量的刚性投资性需求涌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我想买滨江这边的房子,这边的租金还可以,你觉得怎样?帮我出出主意?""现在看来通胀是免不了了,杭州楼市信息你比较熟,帮我留意下吧,排屋也可以。"最近,不断有读者来电咨询该类问题,购房者想要购买的房源既有普通公寓,也有高端的别墅、排屋。对于该类现象,中信银行杭州凤起支行零售部经理丁志毅表示,上半年的房贷业务  相似文献   

14.
《楼市》2014,(Z5)
正十年树木。十年前,中国GDP总量首次突破15万亿,十年后达到了56万亿;十年前,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1.3万亿,十年后,这一数据已超过8.6万亿……在这十年里,《楼市》与房地产产业链上大大小小的企业一样,站在风口,赢来快速发展。今天的《楼市》,已成为浙江省房地产行业最专业的媒体之一,《楼市》无论选题角度、内容呈现还是文字质量,均被买卖双方广泛地  相似文献   

15.
围观     
《楼市》2012,(12):20-21
现场"人肉"不打"酱油"1.楼市见"红"伴随气温的爬升,楼市热度也不断高涨。漏夜排队、千人抢购等久违了的场景重现市场。近期开盘的诸个项目统统忙得不可开交,"日光"也变成家常便饭。看着这一片片的红色,相信开发商们的心里已经乐开花了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产市场》2010,(7):58-59
"新政"两个月以来,杭州楼市基本呈现出量跌价未跌的胶着局面。浙江版楼市调控细则的"温柔"出台和房产税的扑朔迷离,使各方对此次楼市调控的能力存在一些疑虑。目前,杭州楼市成交套数继续下降,市场观望情绪越来越浓。一方面,是由于新政对投资  相似文献   

17.
记录房博会 房价高、无房买……省第十一届房博会在期待与叹息中结束。 4天,10000多平方米的展区,成了杭州楼市的一个浓缩。这里有市场的主角--开发商带着精心包装的作品满怀信心而来,与竞争者、购房者较量;买房人带着期待和足够的心理准备而来,摸摸行情,测测水深。这里也少不了舆论的身影--媒体们马不停蹄地组织各界力量,纵谈阔论,为楼市把脉。这里,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复杂的。 应该说,人们对于这届房博会的期待超乎以往。因为有强劲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先,有各种不确定因素在微妙地变化,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甚至包括舆论和政府,都迫不及待地想看看,现在的楼市到底变成什么样了。 有对事实的反映,有对现状的评论,有对未来的预测,但惟独没有结论:房价要涨到何时?也难怪,答案如果真那么容易找,楼市在人们眼里也不会如此爱恨交织、牵肠挂肚了。 本期楼市选题也难免落于俗套,说说众人瞩目的房博会,说说楼市的"拐点"。并非我们希望楼市出现拐点,而恰恰是我们的观察,发现杭州楼市可能出现局部的拐点!而我们讨论这个话题,也是希望市场未雨绸缪,先于拐点主动调整,使市场结构合理一些,健康一些。 我们相信,"火爆楼市"、"杭州现象"不会永久。似乎是巧合,天公也特地浇了一把雨,为楼市降温。市场终究会回归理性,我  相似文献   

18.
贾卧龙 《楼市》2012,(Z2):5
几天前,安徽芜湖出台房地产新政,对符合条件的购房者实行一系列购房鼓励政策,一时引发各界轩然大波,2月12日晚突然被紧急叫停,再度引发如潮热议。两年来的楼市调控中,中央政府一直都是此次楼市调控的绝对主导力量,尽管早就有地方政府按捺不住甚至蠢蠢欲动,但最终都没有对楼市调控方向造成大的干扰。也就是说,在这场调控大戏中,中央政府的思路才是影响结局的最终力量,只要中央政策不疯狂,房价就不会再度疯狂。中央政府的思路在1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已经明示,"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可以说,这句话每个字都至关重要,除非发生重大的经济事件或社会事件,否则2012楼市调控的路径将沿此思路行进,不会发生大的偏差,也不可能容忍房价"反弹"。  相似文献   

19.
周倩 《楼市》2016,(4):20-21
3月25日,上海出台了"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当天深夜,深圳楼市调控新政亦落地,两个楼市火热的城市同一天出台严厉的调控政策,对房市降温,实属罕见。而作为同样楼市正热的"邻居",杭州的成交量已连创新高,不少购房者不禁关心,杭州是否会受到波及、出台抑制楼市过热的相关政策呢?  相似文献   

20.
牛刀 《房地产导刊》2008,(1):I0020-I0020
雪崩这两个字,对中国楼市而言,真是有着无穷的含义。既不代表房价全面狂跌,这种局面是政府不愿意看见的;也不代表房价局部回调,因为不符合楼市发展趋势;雪崩两个字,象征着局部狂跌,然后在前期投机过度的地方引起连锁反应,是局部的是狂跌的是挡不住的,一直到房价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