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在文献回顾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讨论了欧洲认同的形成问题,指出了现有解释路径存在的不足,并从新制度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假设利益因素和制度因素共同影响了欧洲认同的形成,利益因素的影响力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之后逐渐下降,制度因素变得更为重要。作者通过对"欧洲晴雨表"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检验了这一假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调查研究基于社会公众对"90后"大学生的总体评价和印象,提出"90后"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产生非主流的认同和自信假设,基于这个假设,从"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个人因素以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五个维度展开研究。根据对A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结论得出,"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和认同度是非常高的。  相似文献   

3.
土耳其加入欧盟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认同问题。从认同的角度出发,本文分析了土耳其认同与一个形成中的欧洲认同的关系,指出许多欧洲人认为土耳其不属于欧洲,不具有欧洲认同,这成为了欧盟给予土耳其完全成员资格的主要障碍。尽管土耳其和欧盟的自由派希望能够不顾文化和宗教的差异包容土耳其,但是实际上在当前的欧盟,接纳土耳其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因为人们担忧土耳其的入盟会改变欧盟的性质。欧洲人对土耳其的态度体现了欧洲认同对内包容与对外排斥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的是国际关系中社会因素的缺失。作者认为国际关系的主流理论要么忽视了社会性因素的存在 ,要么仍然关注过少。本文首先认可了亚历山大·温特对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批评 ,即它们没有意识到国家身份、利益和认同的可塑性。其次 ,认为温特只是引入规范和认同这两个变量 ,对阐明国际关系中的社会性因素是不够的。最后 ,提出在国际关系中引入社会资本这一概念 ,来部分弥补这一理论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国家形成理论致力于重现公民权和民主化的军事基础,认为公民权应被理解为国家与社会之间就战争物资进行"谈判"的副产品。作者在对春秋战国国际体系及近代早期欧洲体系中的国家形成过程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如果公民权源于国际竞争,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体系中,统治者也曾为了鼓动民众参战和为国牺牲而做出了三项让步:言论自由、司法公正和经济福利。作者提出一个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认为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制衡逻辑是公民权跨越时空分别在春秋战国时期和近代早期欧洲兴起的主要因素。公民权在春秋战国时期没落的根本原因是严重低估了制衡逻辑的对手,即支配逻辑;而公民权得以在西方演变为民主制度的关键因素在于支配逻辑的相对弱势。  相似文献   

6.
国家形成理论致力于重现公民权和民主化的军事基础,认为公民权应被理解为国家与社会之间就战争物资进行"谈判"的副产品。作者在对春秋战国国际体系及近代早期欧洲体系中的国家形成过程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如果公民权源于国际竞争,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体系中,统治者也曾为了鼓动民众参战和为国牺牲而做出了三项让步:言论自由、司法公正和经济福利。作者提出一个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认为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制衡逻辑是公民权跨越时空分别在春秋战国时期和近代早期欧洲兴起的主要因素。公民权在春秋战国时期没落的根本原因是严重低估了制衡逻辑的对手,即支配逻辑;而公民权得以在西方演变为民主制度的关键因素在于支配逻辑的相对弱势。  相似文献   

7.
民族意识和欧洲观念是近代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大政治文化。作为文化认同 ,二者都是一体化进程中的关键性的基本元素。民族国家的社会一体化倚赖于民族意识 ,欧洲一体化则更多地需要欧洲认同。由此 ,欧洲观念是对民族意识的升华 ,民族意识是欧洲观念的基础 ,它们就像一对孪生物 ,相互包含、不可分割。但由于分属于文化认同的不同层次 ,相互之间存在着张力 :静态地看 ,民族意识的内敛性与欧洲观念的扩张性构成一对矛盾 ;动态地看 ,目前民族意识在发达程度和势能上都强于欧洲观念。二者的矛盾运动将长久存在 ,并制约着一体化的进程。就这一意义而言 ,欧洲一体化只是一种可以无限接近的可能图景。  相似文献   

8.
张锐 《沪港经济》2011,(11):32-34
尽管欧盟和欧元区国家的领导人,挖空心思试图缓解主权债务危机,但这一金融病魔依然死死折磨着欧洲经济。时至今日,不仅希腊等欧元区外围国家险象环生,而且诸如意大利等欧元区核心成员国也是警报不断。无奈之下,欧洲人急中生智,试图推出欧元债券以对欧债危机作一个了断。然而,由于很难得到欧洲国家的一致睦认同,加之缺少必要的制度和技术支...  相似文献   

9.
围绕中法特殊战略伙伴关系为何出现倒退这一问题,作者将历史-理论-政策相结合,并运用成员国与欧盟对外政策双向互动的机制全面回顾和分析了中法战略伙伴关系确立、发展、演变的进程及其对欧盟对华政策的影响。作者认为,法国对华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战略性,法国还积极推动欧盟对华政策的"法国化",这种特殊战略伙伴关系虽然形成并达到高峰,但隐藏着三对矛盾:不是各自最核心的双边关系,良好战略关系未转化为更紧密的经济相互依赖,中方产生了对中欧关系的乐观认知和评估。国际体系的变革、中法在国际体系中相对位置的变化、法国在欧盟中地位的变化三个因素在法国国内政治演变的作用下使中法关系的战略基础发生了变化,呈现"去特殊化"的特征,表现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松绑、更加强调换取经济利益、经贸摩擦增加、产生新的地缘战略矛盾、人权问题重新政治化、民意基础倒退以及法国政策的"欧洲化"。我们应正视中法关系战略基础发生的变化,站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定位和规划中法关系。  相似文献   

10.
自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以来,欧洲一体化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不断深化和巩固的过程.但是,一体化的进程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民旋多样性因素始终贯穿其中.因此,欧盟各成员国需通过认同、和平协商等手段积极解决由民族多样性带来的阻碍.  相似文献   

11.
欧洲文化认同的构建主要是通过文化立法、举办文化活动、对文化活动进行专项资金支持,同时针对不同层次,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来保护和发展欧洲共同历史和文化遗产以及应对美国文化霸权.东亚文化认同面临主要问题是各国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和文化的复杂多样.借鉴欧洲文化认同经验一是要文化立法;二是要针对不同的文化层次,制定文化政策;三是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发展统一性,积极构建东亚共有的价值和文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欧洲国际关系》杂志十年刊发的论文,作者着重探讨欧洲国际关系研究的内容,剖析欧洲国际关系研究的多元性、反思性、批判性及规范性等特点。作者认为,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展现了国际关系研究这一全球性学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助于拓宽国际关系研究的领域、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为何战国时期的列国最终由秦国实现统一,而在近代欧洲的多国体系中反复出现均势这一问题,许田波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与近代早期欧洲进行比较研究之后认为:战国时期的秦国采取自强型改革和聪明的战略,突破制衡逻辑从而实现统一;而欧洲国家则采取自弱型权宜措施和相对笨拙的战略,从而导致均势在欧洲的盛行。作者认为,许田波的论述脱离了欧洲和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实践,导致对多国体系中政治行为体之所以奉行不同的行为逻辑产生了误读。战国时期的列国都奉行兼并统一的战略,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中国大一统观念的引导;而近代欧洲产生的主权观念和均势行为则与欧洲中世纪之后形成的多元化政治格局紧密相关。作者认为构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不能僵硬地套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范畴、概念与观点,而应该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实践出发,体现出创造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欧洲一体化历程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探讨东亚经济一体化这一问题上,回顾欧洲一体化所走过的道路无疑会给我们带来诸多的启示。对于欧洲一体化历程的经验总结可以粗略地归结为以下几点:合作理念的确定、轴心国家的确立、利益切合点的适时选择、政策工具的有效实施以及有效的制度约束。针对东亚经济合作目前所呈现出来的多元化模式,我们不难看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瓶颈在于中日韩的合作和地区利益分配中竞争和互补关系的有效协调。总之,从欧洲一体化的历程看东亚经济一体化,更应该注重确立合作的理念,捐弃前嫌。同时,东亚经济一体化也可以借鉴欧盟的经验,用具有约束力的条约机制去巩固每一个一体化的成果。对东亚各国而言,重要的是认识到一体化需要的是妥协﹐而不是对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欧洲债券市场的整合,其市场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做市商制度。本文以欧洲主要的债券交易平台—MTS为重点,详细考察了欧洲国债市场的交易机制和做市商制度,并分析了其对我国债券市场完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张三岁叙利亚男童趴在土耳其海滩上的遇难照片在社交媒体上被大量转发,引发全球关注,迫使欧洲多国在难民问题上松口。镜头具有远胜语言的冲击力和穿透力,艾兰·库尔迪的照片有力地揭示了视觉图像在重塑社会话语、身份以及影响、动员和建构对外政策话语上的重要作用。除了唤起全球对欧洲难民危机的关注,改变了很多难民的命运之外,三岁溺亡男童的图像还框定了西方国家对该政治议题辩论的话语前提。作者旨在探索图像缘何具有这样的作用。在回顾图像与对外政策的相关文献基础上,作者从后结构主义关于话语、身份和对外政策的理论出发,提出了包括图像制作、图像本身、图文结合和社会话语环境四部分组成的互文性框架,来讨论库尔迪照片所激发的英国关于欧洲难民话语的辩论。库尔迪图像和媒体传播为英国关于难民危机的政策辩论框定了可能性前提,重建了欧洲难民身份从"入侵者"到"受害者"的转变,拷问了英国作为传统人道主义国家的身份,动员了对外政策话语辩论。  相似文献   

17.
欧、美、日现代企业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对它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不仅关系中国经济的发展,更是一个民办性的课题,考察全球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从历史意义上讲,现代企业制度的萌芽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其长足发展却在开国相对较晚的美国,日本又因“奇迹”性的经济成长而成为东方模式的样本,鉴于此,本文选取欧洲、美国和日本作为分析的对象,力图在比较中理清思路,找出规律的东西,为中国现代企业制度 作实践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后直接投资可能造成的失业问题成为了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主要障碍。然而,以中国在欧洲投资的体量而言,由于当前中国投资所占份额非常少,远不足以对欧洲构成实质性的影响。欧洲当前严峻的失业状况,有其深层的历史、经济及制度的根源,是欧洲自身的问题,与中国企业的投资没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欧洲失业是当前欧洲环境中最为敏感的问题,它的确影响到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策略选择。其主要表现为,中国企业不能直接复制国际企业(包括欧洲跨国企业在内)危机前进行国际产业链整合的模式,必须谨慎甚至放弃"转移价值链"的投资策略,进而采用"延展价值链"的投资策略,从而包容欧洲失业所造成的对外来资本的诉求,创造中国与欧洲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的方法和结果,并详尽分析了这一测试结果。研究表明,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覆盖范围广泛且具备代表性,测试结果可能不足以反映欧洲银行的状况,但此次测试大幅提高了欧洲银行业的透明度,降低了市场不确定性,有助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进一步缓和。此外,压力测试模型并没有主权违约的假设,反映出欧盟,尤其是欧元区成员国无一可能违约,这也可能大幅舒缓投资者的疑虑。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制度演变,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经历了由"输血经济"转向"造血经济"、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变革。与此同时,新疆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益关系也经历了均衡利益关系——非均衡利益关系——统筹协调利益关系的演变过程。认识这一演变过程内外因素和机理,对于把握新疆地区利益关系的特点,找出影响社会利益关系的解释变量,探索化解社会利益矛盾协调机制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