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践证明,制度创新滞后是严重制约和影响武陵山区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根源。武陵山区地处湘鄂渝黔边区,在科学农地制度、公共财政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农业科技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农村教育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领域存在明显的制度缺失。  相似文献   

2.
张小筠 《现代商业》2013,(34):156-156
武陵山区位于重庆、湖南、贵州、湖北四省市交界之地,重庆武陵山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齐全,国家和当地政府非常重视重庆武陵山区旅游产业,将旅游发展作为武陵山区扶贫开发工作的突破口,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效果却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从体制创新着手,重视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3.
对武陵山区农村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生态农业经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武陵山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具有政策、区位和资源等优势,但在农村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方面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环境污染和农业资源减退等等。因此,必须转换农民的落后观念,并依据武陵山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快农村生态旅游观光和生态家园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湖南武陵山区的脱贫问题一直是全省扶贫工作中关注的重点。由于传统的粗放式扶贫机制产生的扶贫效率低下,扶贫资源欠缺等弊端,湖南武陵山区的脱贫工作并未对其起到实质性的改善作用。新时期,国家提出精准扶贫的创新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湖南武陵山区现状,因地制宜,从精准识别山区贫困人口、合理利用有限资源、调动山区居民脱贫积极性、完善监督核查体系等方面提出新的思路,创新方法方式,尽快帮助湖南武陵山区脱离贫困。  相似文献   

5.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点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农村经营制度的创新,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一制度在规模经济、交易费用、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等方面使农业预期净收益增加或预期成本的降低.其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我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武陵山区旅游业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  尹华光 《商业研究》2006,(15):141-144
促进旅游需求能力的实现和消费能力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武陵山区的实际情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看,旅游业带动武陵山区实现全面小康具有可能性,为加快武陵山区旅游业的建设要制定相关的发展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民生之本,是农业活动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而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制度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来说,我国农村土地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此,对农村土地制度的规范和完善,既是中国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以我国当前农村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为背景,详细地分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王梦浛 《商》2012,(19):142+138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这是由我国为积累工业资本实行的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所导致的。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城乡差距已成为制约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瓶颈"和全面建设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小康社会的障碍。为了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歧视农村的制度体制,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多次证明,没有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参与和支持,农民实现持续增收几乎是不可能的。对农村的家庭承包制度、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农村基层组织制度进行重新构建,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农村改革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行改革政策时,既需要进行周详的考虑,又要在经济体制机制重点环节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特别是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品供给制度等方面有所创新或突破。  相似文献   

11.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搞活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措施.我国应当完善有利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村度,加快建立农地流转交易中介服务组织,明晰土地所有权,以有效解决现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存在的各种流转方式之间内涵外延界定不清、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不顺畅及危害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构建双向流通低成本的模式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素娟 《商业研究》2006,(24):142-146
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农村双向流通低成本的模式,其核心为将分工理论运用到农村流通中,加强流通业内专业化分工,梳理农村分散流通趋向大流通,在现有的“万村千乡”工程基础上,将农产品流通纳入流通已有流通主道,在流通渠道上实现环节共用,实现了“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三位一体”的低成本流通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是党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国农村的三农工作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整个农村工作将要发生革命性、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权问题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由于我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产权问题,所有权主体虚置,使用权缺乏自主性、稳定性,收益权被分割,缺乏独享性,转让权不自由,由此引发了困扰"三农"的一系列问题。为解决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多元化,即国家土地的终极所有权、农民土地实际所有权即农村土地私有、农村公共领地的集体所有权。而要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多元化改革,则必须在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的同时赋予产权主体相应的权能,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使法律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相协调,建立相配套的其他制度或机制。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根本出路在于强化科技兴农措施,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进入新阶段,面对“三农”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文章从农业的规模经济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和科技创新力度的角度,对黑龙江省农民增收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中产业互动效应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瓶颈。解决"三农"问题最好的出路是统筹城乡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城乡产业互动机制,是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实现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根本出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必然促进三次产业在城乡之间合理布局,形成产业互动效应,进而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曾昭鹏 《商业研究》2003,(15):171-172
我国农业和农村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的荒漠化和盐碱化、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地利用化肥、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畜禽粪便等对环境的污染,如不抓紧解决将会影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治理农业环境问题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农用物质;加强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8.
杨子刚  郭庆海 《商业研究》2007,(10):199-202
发展农业物流对建设新农村有很重要的意义。从交通运输情况、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吉林省具备了发展农业物流的基础条件。但是吉林省发展农业物流也面临一些困难,从而寻求推动吉林省农业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构想,即建立统一的综合协调机制和执行实体、构筑吉林省农业现代物流体系、以粮食物流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农产品拍卖中心。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需要金融支持,农村经济越发达,资金需求量越大。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和资金的趋利性,使资金不但没有大量注入,反而大量地通过各种渠道流出农业和农村,在市场经济下显得尤其突出。必须改革现行农村金融政策、体制和机构,建立适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