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娥 《中国证券期货》2013,(3X):219-219
针对近年来持续蔓延的企业"用工荒",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可通过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等方式以谋求自身的发展、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共赢。  相似文献   

2.
很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实效性不强,没有真正将校企合作落在实处,具体表现在学校缺乏校企合作机制,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差等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中企"和"企中校",搭建校企合作信息平台,一方面给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和企业员工素质,达到学校和企业共赢。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面向岗位、面向社会的最佳途径之一,这种形式已经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在职业院校中积极开展。本文指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包括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是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的需要,只有企业积极参与才能形成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进而分析了企业实际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包括缺乏完整有效的法规体系支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比较被动以及院校没有形成长期的校企合作机制。最后对如何提高企业在职业教育中主体地位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进一步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处理好企业与学校双方的关系,加强对校企合作办学的宣传,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其中。我们需要采用立法手段切实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建立法律和相关政策制度,鼓励和保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高企业在职业教育中主体地位,使我国职业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有企业辅助模式、联合培养模式、实体合作模式。建立"政校企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只有由政府建立起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加以保障,发挥统筹和引导作用,才能使校企合作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和普遍模式。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模式。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探索了高职金融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并提出促进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效性不强,具体表现在学校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差等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中企",搭建校企合作信息平台,一方面给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和企业员工素质,达到学校和企业共赢。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北京物资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开创、改进和完善。本文着眼于学校对学生基础理论体系学习和企业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锻炼二者的有效结合,联合培养,创建"基金经理孵化器"实践教学模式,以创新项目带动教学模式改革,以项目实施过程推动实践指导方法革新。以"孵化器"为实践载体,使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有效结合,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在"孵化器"项目上实践具体业务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校企合作办学实践过程中应用现代学徒制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可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办学可有效强化校企间合作,实现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从现代学徒制出发,对现代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机制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与金融机构合作,进行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培养面向基层、应用操作型人才正是适应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对应用型金融人才需求剧增的需要。基于此,在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中应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专业方向定位、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是推动学校和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校企合作活动,查阅和相关文献资料方面具体分析了企业学校资源共享状况,并就此现状提出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共建图书阅览合作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各得其所,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美国、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提出我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应结合实际走地方办学模式;高校内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应走高校内设模式;在选择实训基地时,应采取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模式,即校企合作模式;在办学经费不足的条件下,可利用私立或民办教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已成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首要目标。论文通过内蒙古师范大学网络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新时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措施,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论文从教学管理方案、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开设等方面入手,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网络技术学院为例,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面临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不匹配、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表面而缺乏深度、产教融合外部支持环境缺乏执行力度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德国、法国和日本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施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实际,以会计类专业为例,提出了制定产教融合政策的具体操作细则、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建立利益相关者之间沟通的中介机构等举措,有助于提高产教融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过程.本文通过湖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概况,分析了财税政策在湖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从财政拨款、政府采购、绩效预算、转移支付、财政资助和税收优惠等方面对湖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玉平 《财会学习》2016,(3):164-164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多年来我院与会计师事务所深度合作,把企业搬进学校,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训计划、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由企业的会计专家亲自指导学生实训,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探索了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程度及发展方向决定着未来地区间经济、科技竞争的位次。发展契合新兴产业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为新兴产业培养大量合格的劳动者,是河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石。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存在学校定位模糊、专业设置偏差、课程安排滞后、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机制僵化等问题,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各高等职业院校应明确办学定位,完善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创建职教集团,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投入,培养新兴产业需要的人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产生了大量的人才缺口,但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并不高,形成人才的培养并没有与企业需求形成对接的尴尬局面。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大多建立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础上,然而相对于"通才",电子商务企业更加倾赖于具有核心专业能力的"专才"。电子商务专业不是对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知识的简单堆砌,而应该建立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有主有次,加深校企合作,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应借助电子商务的专业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在于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培养模式单一,忽视个性化人才的培养;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政府、学校和社会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等。本文从七个方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观念的创业型、创新型的人才;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积极扩大就业岗位等对策,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李克 《税务与经济》2018,(5):103-106
目前吉林省深化产教融合存在理解和认识偏差、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缺少联动机制、公办学校校企合作资金投入有限、产教融合供需双向对接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亟待破解的突出问题。应从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充分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加快建立完善产教融合供需双向对接服务体系、出台校企合作法规条例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充分发挥深化产教融合对吉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和新时代全面振兴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静 《投资与合作》2014,(9):123-123
本文依据国内外校企合作机制的现状,对高职院校金融与证券专业的校企合作的实践进行了探索,试图找出适合学校发展与促进学生就业的新型道路,对校企合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