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谷学禹 《董事会》2013,(1):10-11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陈清泰2012年12月19日表示,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制度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基础,上市公司协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公司治理的制度建设,通过大规模的上市公司治理情况调研,协会深刻意识到公司治理是中国微观经济领域最重要的制度建设,中国资本市场应成为推进中国公司治理建设的强大力量,成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公司的温床。  相似文献   

2.
做央企难,做央企上市公司更难!面对EVA考核和资本市场估值的双重标准,央企上市公司的管理模式如何做到八面玲珑?  相似文献   

3.
鲁桐 《董事会》2020,(3):64-65
实践证明,逐字逐句地遵守规范条文不会带来"良好"的治理,而对广义的原则的遵循才更重要。我们期待,改善上市公司治理不是某年或某个时期的"专项行动",而是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2020年正值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新修订的《证券法》正式实施,资本市场面临难得发展机遇。证监会召开的2020年系统工作会议引人瞩目,提出实施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不断夯实资本市场"晴雨表"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今年将启动公司治理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4.
易剑飞 《董事会》2010,(4):90-92
近年来,央企逐步把优良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积极推进实施资产证券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就成为央企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对上市公司实施有效的管控成为央企的新课题、新难题。  相似文献   

5.
2005年初,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一场令人瞠目的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落马”风潮。这绝不是偶然事件,其背后隐含着资本市场制度性缺陷。本文分析其原因,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变化的表象     
何志聪 《董事会》2013,(2):47-50
公司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之间有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就A股上市公司而言,公司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治理影响甚大。上市公司治理不规范表现在多方面: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被侵犯,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既缺乏合理合法的、充分的激励,又缺乏严格规范的、有效的约束等。上市公司治理不健全,不利于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也不利于上市公司自身运作。  相似文献   

7.
陈英 《董事会》2013,(11):44-50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一直陷在一个“得其形而失其内"的低效循环中,长期以来困扰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是否愿意参与治理,能起到“头羊”作用吗?  相似文献   

8.
《中国核工业》2011,(7):5-5
7月12日,国资委、证监会在京联合召开中央企业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研讨会。国资委改革局局长白英姿在会上表示,央企上市公司要模范遵守上市规则,努力提高经营业绩,力争在规范运作、运营效率、公司治理、股东回报等各个方面,都成为资本市场的表率,并促进中央企业不断做优做强。  相似文献   

9.
善治的力量     
《董事会》2020,(1):16-17
2020新年伊始、风云突起;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举国战"疫"。在疫情得到初步控制之际,避免或减少经济领域发生次生灾害是考验政府、企业自身治理能力的更大课题。《董事会》杂志首期推出封面报道——《善治的力量》,聚焦上市公司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风云、变革、际会、情怀"四组专题,讨论疫情风云般爆发与上市公司长期风险管控机制(ESG)的应对,梳理十五年来中国公司治理的变革逻辑,汇聚首创、引领三十年资本市场已然成为时代标杆的董秘团队,抒发业界同仁砥砺奋进、追索善治的情怀,以期协力中国公司治理的高质量发展,为疫后重生与新经济崛起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师少林 《董事会》2009,(7):103-103
我国资本市场是在经济转轨中发展而来的一个新兴市场,我国的上市公司也是这一转轨的产物。这种新兴加转轨的基本特征表现为诸如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守法经营尤其是信息披露不及时、不规范,部分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不突出,盈利能力不强,回报投资者的意识不强等。对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这种“新兴加转轨”的特征及其表现,《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给予了深入的揭示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在特定的政策环境和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下,中国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存在典型的异常优序融资现象,这种现象使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融资负效应;控制人主导是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主要特征,控制人剥夺其他投资者利益是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主要特点,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应从强化公司治理入手,以制衡控制人的权力为着眼点,将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作为治理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2.
陈德球 《董事会》2011,(5):47-52
夫妻上市公司有着鲜明的“双核运转”的治理特色,同时也背负“史上最差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恶名,夫妻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究竟如何?能否赢得投资者的信赖?本文在对夫妻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深度剖析的基础上做初步回答  相似文献   

13.
伴随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30年来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的发展历程,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制度建设也从无到有,从粗放到集约。尤其是15年来,透过诸多典型企业身上发生的典型治理事件,我国公司治理制度建设和实践完善概括而言沿着三条路径展开。一是,在股权结构层面,上市公司从以往的一股独大出现股权分散的趋势。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低于标志"一票否决权"和相关控股的33.3%,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分散股权时代。发生在当年的"万科股权之争"由于影响广泛。  相似文献   

14.
牛建波 《董事会》2010,(4):30-30
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规范问题,是一个表面看起来比较清晰。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存在诸多难点的重要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上市公司交叉持股都有一定的规制,但是所采用的规制方式和规制程度具有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各自的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股东权益的保护程度以及公司治理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董事会》2013,(11):45+44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一直陷在一个"得其形而失其内"的低效循环中,长期以来困扰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是否愿意参与治理,能起到"头羊"作用吗?  相似文献   

16.
严学锋  魏宁 《董事会》2013,(12):68-70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投资者持有公司治理质量良好的上市公司股票能够给其带来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也即治理溢价。从1996年到2012年,徐工机械净利润增长62倍,市值增长20倍  相似文献   

17.
鲁桐 《董事会》2007,(12):46-49
"我国公司治理已经进入新的时期,需要直面更多更艰深的难题,诸如加强上市公司的监管,解决上市公司自主治理的动力机制问题,如何协调上市公司诸利益相关者乃至与全社会的关系,如何加强央企的公司治理等,将是长期面对的艰巨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的问题接连不断,上市公司企业的治理结构缺陷非常明显,它直接影响了证券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要完善和健全结构体制,就必须找到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所在,制定解决方案,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熊锦秋 《董事会》2014,(5):18-19
正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应该鼓励,但参与方式不宜直接派人参与,中间最好有道防火墙——私募基金应推动职业董事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这方面可借鉴央企专职外部董事制度在众多阳光私募中,"私募一哥"徐翔掌控的泽熙投资的动向备受市场关注。前不久,泽熙系破天荒推举管理人员进入工大首创董事会。由此,私募基金、机构投资者该以何种方式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更是引发人们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20.
黄文夫 《董事会》2010,(6):36-36
国资上市公司目前遇到的问题主要在公司治理方面,即控股股东治理自觉性依然薄弱,习惯于依靠行政命令等方式实现对控股上市公司的管控。正如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局长郭建新坦言,国有控股股东对于国有上市公司在运作、程序及信息披露中存在不规范状况,一是有些国有股东在其所控股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运作上还存在着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