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以黑龙江省和山东省1978-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要素投入、政策支持、农地制度改革对农业增长的影响.通过两省份实证结果的比较可以发现:从投入要素角度看,黑龙江省土地、机械动力、用电量对农业增长的影响显著,劳动力、化肥量、灌溉量对农业增长影响不显著,山东省用电量对农业增长影响显著,其他要素影响不显著;从政策支持角度看,黑龙江省农业财政支出和农业贷款对农业增长的影响显著,而山东省只有农业财政支出会带动农业增长;从农地制度改革角度看,土地流转制度在黑龙江省实施的效果明显,在山东省实施的效果不明显,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推广该政策. 相似文献
2.
3.
要素投入与山东省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近年来有增长的趋势,劳动投入的贡献有所降低,外资投入尚未发挥应有作用,人力资本呈现高产出低回报,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稳定。发展山东经济应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则是财富之父",这句哲语无疑说明了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正是这种思想带给了历代学者研究和创新的灵魂.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外到国内,通过理论和实证的研究,经济学家证明了不同要素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利用不同的模型来对比河北省的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分析河北省经济发展背后的支撑点,并针对其结论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省际农业资本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保持农业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本文利用PIA法,测算了省际农业资本投入及其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1978~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三大经济区农业资本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资本均经历了显著上升过程,省际农业资本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农作物... 相似文献
6.
贺东伟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20(1):60-64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机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1953—2004年与经济增长相关因素的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主要来自于要素投入,而要素投入的效果却与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一些非经济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投入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文章以山东省为例,全面系统研究了农业科技投入的问题,并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了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关系。研究表明,农业科技投入已成为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存在滞后反应,二者未形成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为此,结合农业科技投入的现存问题,下一步应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投入的效率,使二者形成互为促进的良好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检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刻画了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作用,而且其长期的响应作用程度更显著、更稳定.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根本路径选择和重要途径.在采用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选择上,应采取长期政策而非短期政策. 相似文献
9.
张育楠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3):12-15,19
建国以来我国的土地制度先后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其中从人民公社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是一个重大变迁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诺思曾对西方经济的发展史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理论能够很好地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历史性成功的一些重要原因,同时也能给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5):76-78
我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是在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调整的基础上形成的,每一次改革都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中存在的土地产权模糊不清、土地流转缺乏规范、土地保护有法不依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土地使用制度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1.
要素禀赋结构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着直接的影响,构建以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为变量的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模型,可以揭示要素禀赋结构变迁中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动态机理以及政府过度干预要素市场行为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在既有的要素禀赋结构下实现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并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而变迁。政府过度干预要素市场,将会造成农业经营规模偏离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政府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必须建立在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前提上。当前,为促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政府的着力点应该是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努力打造开放、自由和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培育农业生产单位的自生能力,并建立和完善配套的保险制度和补偿机制以降低农业规模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实行登记要件主义和登记对抗主义为效力原则的二元体系。现行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采用登记对抗主义制度,其弊大于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登记制度的可供选择方案有三种,本文研究赞同其中的第三种方案。同时,提出了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采用登记要件主义的转让制度配套改革完善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基于供应链的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英霞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发展农产品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在分析五种农产品物流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供应链的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模式应是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模式为主,以农业合作组织为中心和龙头企业为中心的模式为两翼,以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为中心和以连锁超市为中心的模式为补充的多元化综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农地集中和农业生产职业化是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逐利的基本条件,因此,“资本下乡”必然带来经济、社会和管理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土地经营权的变更、生产方式的转变和雇佣制度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小农户”身份的蜕变和“大资本”功能的转换,管理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对劳动力流动的管理、政府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和农业企业对“职业农民”及农业生产的管理等方面。目前,在“资本下乡”引致农业生产体系转型过程中,还存在农民利益未得到充分保障、环境污染问题未受到充分重视等问题。应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农民与农业企业利益分配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应有权益,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5.
周联兵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2):54-59
制度是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内生变量,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是制度经济学的两大基石.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变迁有其特定时代背景.改革的特征是: (1)诱致性与强制性的结合; (2)意识形态的影响; (3)渐进式改革.改革的效果是: (1)稳定粮食产量,但这次产权改革给农民带来的种粮激励不太明显; (2)农业规模经营逐步发展,但受到交易费用、非农就业岗位、农民意识形态的限制; (3)农民收入提高,涉农纠纷缓解,但仍受到复杂现实条件制约; (4)产权关系变化进一步促进村域治理机制变化. 相似文献
16.
颜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7(2):85-87
本文从批驳“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根本在于土地国有或私有”这一误区着手,详细分析产权制度与所有权制度对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程度的差异,进而指出提高产权运行效率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且有保障的农地产权制度,即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此来提高土地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地方政府为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发展模式,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和地方竞争体制双重背景下,这种现象愈演愈烈。文章试图构建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三因素理论框架,从理论上阐述三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的行为策略。通过对A省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追求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对龙头企业与农户营销合作行为的研究中,仅仅关注龙头企业与农户所签订的书面合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深入了解那些龙头企业代表人与农户内心中认为是“不言而喻”或“心照不宣”的心理契约内容.由此,通过将农户-龙头企业心理契约概念引入到农户与龙头企业营销合作关系研究中,并运用江西省农户样本调研数据进行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证实,农户-龙头企业心理契约由农户感知的“交易型心理契约”与“关系型心理契约”二维结构构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