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群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是由一个区域中心城市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不断地扩大规模、增强实力,通过对周边区域产生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的一个又一个城市圈或都市圈。城市群内部的中心城市即为增长极,增长极具有支配效应和创新特征,增长极的吸引作用和扩散作用决定着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城市群发展战略已成为发展地区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前我国以城市群的模式已发展形成多个区域增长极,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明确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及空间演化的特点具有现实意义。[方法]利用熵权TOPSIS法和创新性地改进引力模型,构建了包括社会、生态、经济的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基于四川省4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测算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水平、驱动因子以及创新性地引入三大引力探讨城市群空间引力演化。[结果]综合承载力总体趋向改善,但四川省4个城市群发育尚未成熟;产业结构、人口城镇化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群承载能力的主要驱动力;城市群内部空间格局不够合理,核心城市扩散效应不显著。[结论]四川省应该针对目前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优化城市群结构、省会城市成都集聚发展、次级核心城市多点支撑、政府的扶持指导方面着手实现健康城市化。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部城市群是以沈阳为中心,由半径在150公里的范围内的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等城市组成,在辽宁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国以来,经过国家的大力投入和建设,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议的下达以及辽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辽宁中部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梳理中国五大区域级城市群近20年间空间扩张的过程和规律,进而对比五大区域级城市群在空间扩张协同性上的差异。研究方法:通过对DMSP/OLS与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数据的融合,分析研究区1998—2017年空间扩张动态变化,在对其扩张速度、质量和内部关联测算的基础上,对比2003年、2008年、2013年、2017年4个时点空间扩张的协同水平。研究结果:(1)五大区域级城市群空间扩张的协同性整体上升,但群间差异大;(2)城市数量少的中小规模城市群空间扩张协同性更高;(3)中小规模城市群中,双核心城市群比单核心城市群在协同发展上更具优势。研究结论:中国区域级城市群的发展应根据城市群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在规划上促进土地的联合开发利用,增强用地空间增长的协同性,进而实现城市群整体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浙 《中国改革》2007,(10):44-46
京津冀三省市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被确定的已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三大区域之一,如何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发挥对周边广大地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令人欣喜的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充分竞争,京津冀地区在制造业发展方面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三个最大亮点——中关村科技园区、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工业区,它们似乎昭示着京津冀这个世界级城市群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正核心提示在当前土地资源稀缺及城市群协同发展程度各异的背景下,土地供给政策的改革创新对于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剖析土地供给的时空演变态势,本文总结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土地供给政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城市群土地供给政策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宋妍 《山西农经》2020,(1):19-20
当前,河南省城市群在服务业方面发展不足,第二、三产业存在结构失调的状况。郑州和洛阳作为河南省的中心城市,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能力,但辐射能力不强,没有与周围城市形成联动和互补。分析了河南省城市群协调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城市群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城镇化战略与政策不断演进过程中,中国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不断优化,区域协调集群化发展成为当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其本质是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通过都市圈引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于此,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拟合案例,从国家战略、城市群系统、运行和目标系统重构城市群发展机理,提出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关中平原城市群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实现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当下中国沿海城市发展格局中,主要有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群三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珠三角两在城市群已初具规模、初显成效。而环渤海城市群包括京、津、冀、鲁、辽两市三省,虽然在口号上已为大多数人所熟悉,却迟迟不见有所行动。2002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为提升山东省产业结构、发展山东省经济,而提出在胶济沿线已有城市的基础上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至今已包括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  相似文献   

10.
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后花园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被认为是继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加拿大多伦多城市群、日本东京城市群、英国伦敦城市群和法国巴黎城市群之后,最具活力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仅就“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的16个城市而言,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大关,约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6%。若接近期长三角城市群扩容规划计算,则长三角城市数将由16个扩展为23个。这23个城市聚集了全国近十分之一的人口,而且半数以上城市的GDP超过1000亿元,其经济扩张能力更强。(见下表)  相似文献   

11.
王济干  杨亚平 《水利经济》2023,41(3):1-7, 15
发展绿色经济、提升绿色发展效率是当前中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并使用泰尔指数和核密度估计研究其空间差异以及分布动态变化趋势,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将科技人才集聚纳入回归模型以探究绿色发展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7—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城市之间差异显著,且省内差异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群绿色水平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核密度估计显示各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总体离散程度呈扩大趋势,效率值集中度降低,且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特征;科技人才集聚与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呈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的空间错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文以中国34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空间分析单元,构建了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错位指数,探索2000—2018年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全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2)各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指数贡献度的差异减小,总体呈现从沿海城市向内陆递减的特征;正向错位区域增加,分布从东部沿海扩张到中西部地区;负向错位区域减少,零星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3)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呈现集聚格局,且集聚格局变化较大;高值集聚区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加强,低值集聚区由四川周边城市集聚转变为以四川为中心的周边省市集聚的格局。(4)土地利用政策、市场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影响变强,而劳动力规模、交通条件、技术创新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影响变弱。研究结论:城市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空间错位现象,土地利用政策、市场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存在较强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索城市群工业用地市场发育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特征,为实现工业用地市场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土地市场网的工业用地出让数据,以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溢价率表征市场化水平,运用泰尔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在全国及五大城市群层面均呈上升态势,但增长幅度在城市群间有较大差异,珠三角城市群增长幅度最大,而长江中游城市群最小;(2)泰尔指数在研究期内阶段性特征明显,工业用地市场发育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异质性,其差异受到城市群内以及城市群间差异的双重影响;(3)全国及五大城市群层面均存在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说明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差异在缩小,但各城市群空间收敛进程并不一致,这与城市群间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等各方面存在关联性。研究结论:应在充分考虑各城市群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等差异性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化工业用地政策,通过加强城市群协调合作来推进工业用地市场的空间联动性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原城市群旅游资源丰富,经济状况良好,区位条件优越,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在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旅游业作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一体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应树立“大旅游”观,统一打“中原城市群旅游”品牌,联合宣传营销,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同时加强政府主导,培育一体化旅游市场,实现中原城市群的可持续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发展阶段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分析是城市群建设中需要认清的首要问题。分析了城市群发展生命周期和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对城市群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四阶段划分,并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的发展阶段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处于成长阶段的中期,城市群内城市化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是基础设施水平、城镇体系结构、城市群内部联系水平与外部联系水平尚处于城市群发展阶段中的萌芽期与成长期,需要通过市场与政府的共同作用,来推进城市群的发展和演变,为吉林省内产业与人口的集聚提供支撑载体。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考虑区域发展阶段差异,探索一种新的城市建设用地绩效评价方法,以实现城市建设用地多功能绩 效的科学评估。研究方法:基于新时期城市建设用地的基本功能价值,从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态维护、政治公平和 文化科技 5 个维度建立城市建设用地多功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考虑区域发展阶段差异的城市建设用地多功能 绩效评价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多功能绩效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考虑区域发展阶段差异的多功能 绩效评价模型,有效避免了传统绩效评价模型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地区考核标准相同的不足,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准确可 靠;(2)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综合功能绩效整体水平较高,在空间上呈现以佛深为双核心向外递减的空间分布 模式,各维度功能绩效差异性明显,分别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论:考虑区域发展阶段差异的城市建设用 地绩效评价方法简洁、可行,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梳理我国城市群土地利用研究现状、促进并深化后续研究,采用文献法与归纳法分析我国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城市群土地利用研究的主要视角集中在城市群土地利用问题诊断、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研究以及土地利用综合属性评价等方面,今后还需加强理论体系创新研究,拓展研究内容,拓宽研究尺度,并重视研究数据的积累与方法的准确应用.重点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对典型城市群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和城市群腹地耕地保护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核心,探究以“淘宝村”为典型模式的农村电子商务集聚对家庭农场的影响,对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2015—2020年中国长三角地区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结合集聚外部性理论实证研究了淘宝村集聚对家庭农场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 淘宝村集聚对家庭农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该效应在不同城市规模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进一步通过机制检验发现,淘宝村集聚通过知识溢出、设施共享和劳动力匹配效应来助力家庭农场的发展。结论 培养家庭农场主电商经营能力,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的配套服务水平,加快实现家庭农场与农村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对中国各省2005—2010年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变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全国各省2005—2010年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混合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全国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差异大且呈现下降的趋势;(2)各省的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变异系数呈现扩大趋势;(3)影响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工业行业规模、土地市场化水平、工业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工业行业集聚程度。工业行业产权结构对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并不具有显著影响,而工业行业技术水平和工业行业结构对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检验。研究结论: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差异大,变化复杂,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未来的政策应当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注重工业行业的规模化经营,努力提升工业行业科技水平及开放化程度,并合理规划好工业园区或开发区,促进工业行业发挥集聚效应,最终提升工业用地效率。  相似文献   

20.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区。目前,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表现出明显的点轴特征;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集聚和扩散机制、耦动机制、竞争机制、高新技术推动4个方面,初步探讨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