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分析不同区域农民对农地产权的认知和意愿,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为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对东(浙)、中(赣)、西(桂)部地区农户抽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浙)、中(赣)、西(桂)部地区农民对农地产权的认知及意愿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农民对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的主流意愿,与现阶段国家主张维护“农地集体所有”的主张并不一致;农民对相关土地法律的熟悉程度很低;大多数农民认为土地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得到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2.
比较分析不同区域农民对农地产权的认知和意愿,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为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对东(浙)、中(赣)、西(桂)部地区农户抽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浙)、中(赣)、西(桂)部地区农民对农地产权的认知及意愿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农民对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的主流意愿,与现阶段国家主张维护农地集体所有的主张并不一致;农民对相关土地法律的熟悉程度很低;大多数农民认为土地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得到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3.
近来,一些学者从目前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出发,提出农地私有化的改革主张。他们认为农地私有了,就可以保障农民的权利。农地私有真是一剂解决土地问题的良方吗?不然!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今耕地问题(不合理占用耕地的问题)之所以得不到根本解决,是因为对问题的症结缺乏认识,因而相应的政策基本上是治标不治本。问题的症结是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民没有掌握主动权,所以虽然采取“世界上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农地却最容易被征用。产权不明晰又必然导致土地市场化不充分,地方政府很容易滥用征地权,损害农民的利益和全社会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产权界定的困境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产权界定面临着四大困境:一是产权主体界定不清;二是所有权行使主体地位职能的模糊及角色定位的冲突;三是现有农地产权残缺与产权完整性要求的矛盾;四是国家在产权界定中存在保护者与牟利者两大角色定位的冲突。完善农地产权界定的制度创新思路是:明晰产权主体界定的两步走思路(第一步,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之前,以保持农地集体所有制为前提,进一步明晰产权主体;第二步,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健全以后,实行农地国有化,并将土地使用权确定给农民);突出稳定性和完整性,完善农地产权权能;突出效率与保护,清晰界定国家在农地产权制度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农地征用与失地农民利益补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主导的低成本获取城建用地的城市化,并没有为我国生产出低价位的城市产品。这是由于我国现有的农地征用制度与对失地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的缺陷,从而内生出高昂的交易费用,其根源于我国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因此发展我国的农地产权,赋予农民土地发展权,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农地价值包括质量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生态价值和发展价值等,入股企业按照支付的价值不同而享有不同的权利,并免除相应的义务。农地入股实质是农地产权的重新配置,是以农地产权中的某种权利或权利束入股,入股企业按照取得的不同权利束来支付入股对价。农地入股流转是经济法权利与经济法义务的流转,是国家为规范农业经济的发展,从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宗旨出发,协调利益相关者对入股农地的利益。农地入股的性质应该是一种受国家监管的经济调制行为。农地入股企业终止时,入股农民可支付相应的成本依法取回农地,使流入企业的农地权利束回归入股农民,农地产权重归完整。  相似文献   

8.
研究农地使用权抵押融资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我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不利因素,农地使用权抵押可以摆脱农村经济规模化低的经营问题,农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就是要解决农村经济结构单一,产业水平不高;农业及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应用效率低影响生产收入等问题.农村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总体水平较城镇较低,导致不能有效提高农民的土地收入.解决此问题利用农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可以有效提高农村生产水平,发展农村规模经济,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经济史的考察,揭示了那种将农村土地与政治问题过度密切挂钩,并以此来分析农村土地农民个人所有的观点(即农地"泛政治化")的片面性。农地集体产权一方面是农地"泛政治化"观念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既得利益逐渐固化的结果。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继续维持农地集体所有制,既不利于耕地保护,也不利于扩大内需和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在破除农地"泛政治化"观念的前提下,对农地集体产权制度进行更大范围的改革,达成藏富于民的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真正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0.
产权理论框架下小产权房的开发管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产权房开发是集体农民与地方政府利益抗争的结果,虽是自身产权保护的一种努力,但却造成了租金耗散和土地资源的低效配置,并未产生帕累托改进效果,因此,无论是民间的认可,还是政府的叫停,都不利于小产权房问题的有效解决.要从根本上解决小产权房的过度开发,需要明晰农地产权属性,在相关权益者之间进行产权缔约,从财产权益、利益结构和...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6,(28):13-15
农村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地关系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农地权益又是农民最大利益。随着南阳市新型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大量农民要去城市务工,留下的农地需要流转;再次,农地作为农户的稀缺财产为了实现价值也需要流转。与此同时,农地流转在学术界也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南阳市也在农地流转方面了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探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地产权主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如农地产权主体的法律内涵不清、农地产权主体缺位和农地产权主体利益虚化。缺陷引致了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产权行为和农地产权程序等方面的不正义。因此,我国农地产权主体必须重构,即借鉴股份制和合作制的方法,将现有的农民集体作农地股份合作社法人式的改造。  相似文献   

13.
《中外企业》2003,(2):45-56
我国的农地具有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功能,农地的经济功能表现为生产农产品,社会功能表现为农民的就业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改善农地功能的直接结果就是从农村解放出更多劳动力,使他们由低效的第一产业向效率较高的二、兰产业转移,由世世代代居住的农村向城镇转移。改革农地制度,彻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农地自然增值公平分配的全面产权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配,却存在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其一为“涨价归农”论,其理论支撑是从国外引进的“农地开发权[注]补偿”论。依据这一理论一些人士认为,农地所有者应当拥有完整的农地产权——除了一般地拥有农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项权利之外,还应当特别拥有完整的“农地非农开发权”;这种提法意味着,农地无论以何种方式转变即开发为非农用地,原所有者都应当获得完全的“农地非农开发权价格”或“非农地价格”,只有如此方称得上“农民土地产权完整”;如果国家取得或部分取得这一增值便意味着不公平,即对于失地农民的非农开发权的剥夺或对于农民的…  相似文献   

15.
农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基础,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存在产权主体虚位、产权权能残缺、集体成员权利不明确、产权可转让性低等问题,应在不改变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明确农地产权主体,完善农地产权权能,促进农地产权流动,推动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如果一味让农民处在被动的位置.等政策等救济,等来等去把个勤快人都等成了懒汉。只要有好的适合于农民创业的平台和项目,农民就能改善自身状况。对待“三农”问题首先要解决好规划问题、明确产权问题和如何来运做的问题。这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对家乡深深的眷顾之情,更是一个企业家对社会深沉的尽责之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农地发展权的价格涵义与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发展权的产生和创设是土地权利随经济发展动态变化的历史必然趋势,农地发展权的价格涵义和价值分析是农地发展权制度构建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农地资源综合权利体系包括:农地使用权、农民生存权、农地发展权、农地粮食安全权和农地生态安全权,农地发展权即是一种通过规划手段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将农地转用的外部性内部化的有效产权手段。在中国,决定一个有潜力地块农地发展权的市场价值需要做两个评估:通过评估决定这块土地用作改变用途后的建设用地(生地)用途时的市场价值和决定这块土地用于现状农业用途的市场价值(农地征购价格),二者相减之差即为农地发展权价值。建设用地生地价格高出农地征购价格的增值部分即为从农地单纯改变用途转移到建设用地中的农地发展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农民从事农业经营活动、商业活动,自有资金往往有限,需要融通资金。在有充分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允许农民利用农地进行融通资金,是解决农民融资难的有效途径。农地融资的方式多样,主要包括耕地抵押贷款、农地入股(企业、合作社)、房产证或宅基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地法律制度与经济体制具有高度相关性。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设计将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的自我发展、关系到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战略发展问题。现有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带有浓厚的"成员权"与"土地型社会保障制度"色彩,存在明显的产权残缺。农地难以实现规模经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地所有权,但在现阶段农地二元化制度的背景下,只能从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层面上考虑制度创新,核心是从立法上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国当代农民土地产权制度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新一轮的改革已是当务之急,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如何从这些弊端入手各个击破,本文就是从此处切入,并明确农地土地制度的基本目标以及针对性的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