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蓉 《商务周刊》2009,(23):127-128
2009年举办的几乎所有会议、论坛,几乎都与经济危机脱不了干系:“如何应对经济危机?”、“如何抓住危机的机遇?”之类问题几乎可以被套用全场。所不同的是,面对当下形势,有的再无往日风采,有的却依旧自信满满。  相似文献   

2.
于欣 《新财富》2009,(4):68-85
上市公司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在2008年表现得尤其突出,“增发门”、“捐款门”、“乳业危机门”、“高管调查门”、“薪酬门”等接连爆发的危机事件,令每一位董秘都深感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3.
类SARS危机对需求抑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机性事件从经济学角度可分为“需求抑制型”危机与“需求刺激型”危机。类似SAPS的危机较大程度的减少了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典型的需求抑制型危机事件。为便于分析主要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方面探讨了类SARS危机对社会总需求的抑制,并从经济学角度深入分析危机事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企业关联危机的认识与管理 所谓企业关联危机,指行业中的害群之马所引起的整个行业在消费者市场上的诚信危机。这种危机的特点是,即由一些小企业缺乏诚信而导致的整个行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的连锁反应.使几乎生产该类产品的所有厂家都受到冲击,如山东龙口渡粉丝事件、江苏如皋毒香肠事件、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四川毒泡菜事件,都属于这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危机事件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以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在处理诸如“98洪水”和2003“非典”等事件的过程中,形成和完善了危机处理的方法:沉着冷静地应对危机,保证信息通畅、真实,实行统一集中管理,高度重视人民利益,完善危机管理制度与危机预测工作,显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6.
钱铮 《国际广告》2009,(7):138-139
危机事件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发生概率很小,但却是不可避免的。危机事件既然来了,紧跟着就需要恰当的危机公关跟进,来弱化负面影响,帮助“旋涡”中的公关主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7.
本以“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和“金华火腿事件”为例,对老字号企业引发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无论政府还是企业,要重视老字号企业危机管理与沟通能力建设,并就老字号企业危机管理与沟通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危机.这些危机往往给企业的声誉和经济利益带来很大影响.尤其是一些突发性的、负面影响巨大的危机事件更可能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危机一旦发生,其后果往往不堪设想。巴林银行的倒闭、巨人集团的“巨人大厦”、三株集团的“常德事件”、东芝的笔记本电脑风波、三菱”帕杰罗”汽车信任危机等都在提醒着企业界,  相似文献   

9.
宗佩民 《浙商》2013,(18):23-23
事件 近一段时间,很多国内外学者认为,继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之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面临“硬着陆”风险,资产价格崩溃的“明斯基时刻”恐将降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品牌危机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和流行,从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光明牛奶、康泰克PPA事件、武汉砸"大奔"事件到杜邦"特富龙"不粘锅等等,几乎所有的主流产业品牌都不同程度地饱受危机的苦恼。  相似文献   

11.
刘威 《品牌》2005,(3):3-3
<正> 进入新世纪以来,危机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和流行,从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康泰克PPA事件、武汉砸"大奔"事件、杜邦"特富龙"不粘锅事件到近期巨能钙事件、三大品牌食用油事件,几乎所有的主流产业都不同程度地饱受危机的苦恼。从某种角度而言危机是出乎意料和无法避免的(这使得所谓的危机防范常常会落空),所以务实或当务之急的做法是探讨当品牌在面临危机降临时,企业应如何做才能把损失减到最小,才能从危机中站起来,亦即危机的事中管理。成功的危机事中管理关键有三: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市场产品质量危机的现状,品牌信任告急 从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牛奶行业“三氯氰胺”潜规则,雀巢婴幼儿奶粉碘,神奇添加剂一牛肉膏,染色馒头,地沟油事件,到比亚迪“五星级”谎言,“美的”伪紫砂壶,我国的产品质量危机,品牌信任已经到了危机的关头,这些都不禁让人质疑中国企业质量控制管理的职能。  相似文献   

13.
陈佳 《广告导报》2008,(1):49-50
近年来接连不断的在华外资企业危机事件,如谷歌拼音法抄袭事件、赛门铁克诺顿“误杀”导致中文WinXP崩溃、重庆家乐福促销引起踩踏事故等等连同其在遭遇危机之后的一系列危机公关表现显示出,在华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危机公关,遭遇了相当程度的困难和挑战。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研究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危机公关,并将处理危机突发事件、媒介关系管理作为企业公共关系工作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危机对于社会与组织来说是不可避免的,能否处理好危机,关系到一个组织的组织形象和社会信誉.中国企业的危机事件数不胜数,其中,“郭美美事件”轰动一时.本文主要结合对“郭美美事件”的分析,对企业公关危机管理进行概要阐述,为中国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提供危机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反馈     
“二甘醇”牙膏的阴影尚挥之不去,“含铅”玩具事件又将“中国制造”推上了风口浪尖。今年以来,“中国制造”真是遭遇了一系列质量危机。  相似文献   

16.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到中国“问题奶粉”事件影响整个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危机,无不体现了当今社会诚信与商业道德的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17.
SK-Ⅱ“铬钕门”事件的爆发导致了该品牌产品宣布退出中国大陆市场,这对跨国企业的危机传播提出了考验,本文通过对此次事件相关新闻报道的数量、内容和企业采取的措施的分析,试图从此次事件中吸取经验,提出企业在进行危机传播时和媒体的相处之道。  相似文献   

18.
《糖烟酒周刊》2005,(27):B008-B009
从“品牌六大资产”(产品、形象、消费者、渠道、视觉、商业信誉)中可以看出,其中的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可能波及到其他的“资产项目”,都可能演化为商业企业需要应对的“危机”,并最终削弱品牌的价值。出色的品牌管理可以不断提升品牌的价值并由此产生附加值效应,而品牌价值及美誉度的积淀,则能使企业及品牌在危机汹汹来袭时获得一张“免死金牌”。在《月度话题》相继讨论了“危机预警的建立和防范、危机的有效处理、危机化为商机以及成功的危机公关”等问题之后,本期《月度话题》将邀请业内知名危机管理专家林景新先生,以行业内出现的危机事件为例,透视跨国企业的品牌管理,希望能给正在困惑中的企业补上“危机面前的品牌管理课”,同时唤醒企业的品牌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个企业的危机事件是否处理得恰当,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是否有一个完美的“危机言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刘韬 《浙商》2005,(5):88-8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受到来自社会公众评价、同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相应的企业面临的来自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危机事件也逐渐增加,同时企业危机管理渐渐引起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注意,但能否在企业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这对于国内绝大部分企业来说还只是一个管理名词,一个概念而已。“吃一堑,长一智”是企业“摸着石头过河”的思维方式,但一次企业危机爆发足以导致该企业已经没有“长一智”的机会了,因为一次的危机可能已经让企业不存在了,因此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危机、防范危机、解决危机、利用危机是企业长治久安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