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1,改革开放前的“均衡战略”时期,这一时期工业的地区布局主要采取“均衡布局战略”强调内地与沿海地均衡发展,国家资金主要投向中西部地区,是中西部地区在十分落后的基础上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三五”“四五”三线建设时期,中西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三线企业,建设起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促进了我国工业布局的整体均衡,但由于东部地区原有的经济技术存量优势未得到整体均衡,但由于东部地区原有的经济技术存量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起点比较低,形成了较为典型的“二元结构”,均衡发展的地区经济战略对缩小东部与中西部的差异的作用不显著,特别是在以指令性计划为主导的体制下,强化了重直关系,弱化了横向联系,形成了严重的条块分割的经济格局,大大削弱了全国整体经济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不断强化发达的东部地区区位优势的循环累积因果机制推动着可流动要素不断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在纯市场力作用下的资源配置,取决于市场规模和区际开放程度,东部市场规模越大、东部和中西部之间开放程度越大,则经济活动更加聚集在东部地区,进一步加大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则政府必须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一些特殊政策适度“保护”中西部地区的市场份额,且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设定适度的“政策梯度”,实行差别化的政策,而不应实行“一刀切”的统一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区位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发展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东部地区资本相对饱和.本地市场已难以满足资本增值需要。再加上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急需完成从规模扩张向结构提升的转变。其中.加工工业和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腾笼换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崔君平 《发展》2001,(11):50-53
◆诠释“西气东输”广义与狭义作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重点标志性工程之一的“西气东输”工程已于国庆前夕分东、西两段正式开工。“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头戏,也是石油集团参与西部开发的核心项目。国家决定建设“西气东输”工程,并将其列为西部大开发的首批重点工程,将在西部资源与东部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西部天然气资源开发创造条件,并有效带动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据介绍,“西气东输”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从广义上讲,我国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而天然气利用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客观…  相似文献   

5.
廖东根 《老区建设》2008,(23):23-25
当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产业转移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此起彼伏,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燎原之势,据专家预测,仅“珠三角”地区从2005年至2010年,将有5000亿元产业资本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就使中西部地区面临着通过吸纳沿海生产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6.
鼓励外商“西进”投资 西部开发将加大力度鼓励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鼓励措施包括:对限制类和限定外商股权比例项目的设立条件和市场开放程度,可比东部地区适当放宽;鼓励东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再投资,外商投资比例超过25%的项目,视同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相应待遇。 信贷倾斜 支持西部大开发将成为国家开发银行在今后一段时间信贷工作的重点。2000年1月,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了兰州分行,业务覆盖甘肃、青海、宁夏两省一区,直接服务西部开发。2月17日,国家开发银行成都分行与四川省政府达成一揽子协议,拟向四…  相似文献   

7.
张黎 《中国经贸》2014,(5):20-21
当前,我国医药行业基本上形成了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医药工业集聚区和中西部地区优势互补的布局。东部地区凭借率先开放和区位优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随着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供给趋紧,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外延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小城镇,不仅成为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且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据部门统计,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小城镇平均每年增加近1000个。但是,在小城镇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第一、小城镇的地区间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总的来说,是东部地区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发展缓慢得多,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建制镇,东部地区455个,中西部地区共362个。在东部沿海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  相似文献   

9.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剖析李茹兰/山东财政学院80年代中后期,我国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旨在开放部分国内市场吸引外商投资,进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但我们让出的市场并未换来预期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认真研究“以...  相似文献   

10.
发展战略     
据国家统计局投济司专家最近的调查分析表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优势正由东向西转移。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发展很快,但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经济效益上升空间已经有限,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投资效益相对高于东部地区。专家认为,这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最大优势。专家还指出,工资作为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东部地区已高过西部3O%,构成了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低成本优势。中西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煤炭、天然气、石油气的储量,分别占全国总储量的94%、78%、56%;大部分钱、铝矿也分布在中西部。分析表明,中…  相似文献   

11.
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中西部经济发展缓慢、东西差距越拉越大的一个重要根源。中西部要尽快缩小与东部的差距,实现本地区的经济振兴,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中西部地区由于观念、体制上的惯性,再加上现实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环境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加快中西部发展,积极缩小区域差距,已成为我国跨世纪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中西部省区需要转变发展思路,总揽全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实施以下三大赶超战略。实施结构赶超:申西部省区加速发展的主题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表面上是增长速度、人均收入等方面的差里,深层次上则反映了经济结构上的差距。首先,从产业结构方面看,东部地区以加工业为主导,率先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而中酉部省区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地域分工中,一直是东部地区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慢、经济效益差,除了政策与地理环…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2005,(1):58-61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马晓河:多年来,农民收入低,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也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比如,2000年西部地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1556元,是东部地区的52%,2003年西部地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1878.9元,仍然是东部地区52%。如果能将西部地区农村2.82多亿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50%,该地区农民收入人均将会增加940元,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也将增加280元。  相似文献   

14.
余媛 《中国经贸》2012,(6):9-10
本文参照国内学者对于我国在引进外资中“以市场换技术”政策中存在问题的研究,结合我国引进外资中“以市场换技术”的背景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引进外资中“以市场换技术”进行论证,分析该政策的历史必然性,说明该政策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不足以质疑该政策的积极影响,并让我们知道,在我国目前技术发展窘境中我国企业应该具有长远的战略去发展技术而非追逐眼前的利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汽车跨国公司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强力渗透和国内企业“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资金”的需求,以合资企业为基本构架的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为此,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变我国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是“长腿”、自主发展是“短腿”的局面,加强合资企业中方的自主开发能力及自主汽车品牌发展基地的建设,防止“国退洋进”和汽车跨国公司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垄断。  相似文献   

16.
蚕桑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丝绸是传统出口产品。近年来,我国蚕桑生产区域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发展较快,“东桑西移”的趋势日趋明显。东部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成本、人工成本普遍上升,而西部地区种养成本均低于东部,  相似文献   

17.
蒋海 《发展》2001,(8):68-70
从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总体特征看,由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梯度差异,社会生产力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逐级扩散、梯度推进,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过程。但是,当前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与东部当年的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    东部发展经历与西部的不同之处      第一,前 20年,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产业的高速度数量扩张;当前,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数量扩张却遇到了障碍:一是外需增长减缓,二是内需水平较低,大多数传统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因此,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可能仅仅依靠数量增长模式来实现。 …  相似文献   

18.
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不久前提出,贯彻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方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扩大吸收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核心就是要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数量是吸收外资的基础,质量是吸收外资的关键。同时要将吸收跨  相似文献   

19.
中西部地区经济将增速在日前召开的2000年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开放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及国际投资洽谈会上,专家们预测中西部地区在今后的经济增长中,增长速度将高于东部地区,到2005年预计中西部地区的GDP可能突破6万亿元。如果今后五年内,中西部地区能够达到目前东部地区吸收外商投资的水平,则可以增加吸收外商投资3000亿美元。中美合作开发西部电力中美双方共同投资近7亿美元,在陕西省能源富集的靖边县兴建我国迄今最大规模的天然气发电厂。中美各占总投资的15%和85%,合作期限20年。这项工程将于近期开工,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约2亿美…  相似文献   

20.
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于2006年12月20日表示,目前我国东西部地区合作发展良好,东部地区已有1万多家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投资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商务部正在实施的“万商西进工程”,将进一步促进开放型经济和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明显,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棉花、畜牧、旅游等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的上万家企业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