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末期改革,我国在利用外资的长期实践中,实行“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引进了一大批资金、技术密集的项目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加入WTO以后,随着市场的开放和非关税措施的减少,以市场换技术的优势将逐渐丧失。对于国内一些在技术开发上习惯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在资金利用和企业管理上依赖于与外企合作的企业来说,影响无疑是致命的。国内非“三资”企业要想赢得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惟有改变目前单纯靠出让市场获得技术的现状,壮骨强身,增强实力,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经受“慢火煎鱼”式的痛苦历练。  相似文献   

2.
张江洋 《特区经济》2006,(4):363-364
长期以来在招商引资和技术引进方面,存在着以市场换技术争论,文章从技术主要供应方跨国公司和技术引进方变化进行分析,认为市场准入与技术引进正在脱离联系,旧思路、政策、争论应该结束,提出在制定政策时要有突破某些束缚;进一步解放思想是制定新技术引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们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口号,却无明确的政策法规予以配合,结果是让出了市场却没有学来技术。目前情况下,利用寡占效应,创造松性寡占市场结构,对实现“以市场换技术”的目标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剖析李茹兰/山东财政学院80年代中后期,我国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旨在开放部分国内市场吸引外商投资,进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但我们让出的市场并未换来预期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认真研究“以...  相似文献   

5.
余媛 《中国经贸》2012,(6):9-10
本文参照国内学者对于我国在引进外资中“以市场换技术”政策中存在问题的研究,结合我国引进外资中“以市场换技术”的背景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我国引进外资中“以市场换技术”进行论证,分析该政策的历史必然性,说明该政策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不足以质疑该政策的积极影响,并让我们知道,在我国目前技术发展窘境中我国企业应该具有长远的战略去发展技术而非追逐眼前的利润。  相似文献   

6.
从“以市场换技术”到“以市场立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严峻环境与资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去年我国GDP超万亿元的四个省份的万元GDP的废水排收量同样名列全国前茅。但是,与制造业的如火如荼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相伴,作为一项重要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还仍然是这里大多数企业的“软肋”。一台售价79美元的国产MP3,国外要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制造成本要32.5美元,而制造企业获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外资合资二十七年,建立了完备的零部件体系,也培育了中国汽车产业庞大的人力资源。但是,中国如约给了市场,而技术却没有换来,战略上的一相情愿和战术上的各自为政,中国用全球产销第一的汽车大国,换来的是外资的竞技场。来看两个有趣的故事,最新的故事发生在广汽本田——这家十年来最成功的合资企业之一。理念S1从2007年7月份宣布到最终面世,在等待了接近四年之后,历经坎坷。合资自主——一种拗口但是鲜活的品牌类别诞生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合资自主是一种创新,它为中国汽车合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不久前这样解释合资自主,"不走合资  相似文献   

8.
“市场换技术”换不来领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已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发展的新阶段。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道路已经越走越窄,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换来领先的技术。因此,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中央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须选择。中央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科技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必须把握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从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高度,深刻认识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做自主创新的表率。  相似文献   

9.
王雪梅  雷家骕 《特区经济》2007,216(1):250-252
“以市场换技术”政策自实施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政策评判、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和解决方案3个方面归纳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给出了作者的分析,希望对该项政策的完善和未来战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玮丽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155-158
"市场换技术"的可行性一直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文章从"市场换技术"的经济战略内容出发,分析了各方对于市场换技术的观点,认为技术和市场属于两种不同范畴的事物,不能够进行交换,得出"市场换技术"是一种悖论.然后,分析技术转移方进行技术转移的动机和中国在技术转移中存在的误区.对于如何通过技术转移获得技术进步,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提高人力资本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决不能重复过去的老路,为了参与全球市场的一点点利益,把“以市场换技术”变成了一条没有任何执行力的“软原则”。[编按]  相似文献   

12.
当人们还陶醉在北京国际车展上明星和豪车的光环中时,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已经开始全面抢占中国市场;当人们还在2014中国汽车论坛上为中国汽车“世界产销第一”的数据洋洋自得时,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经连续7个月同比下降。  相似文献   

13.
正当人们还陶醉在北京国际车展上明星和豪车的光环中时,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已经开始全面抢占中国市场;当人们还在2014中国汽车论坛上为中国汽车世界产销第一的数据洋洋自得时,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经连续7个月同比下降。自主品牌的未来在哪里?在北京国际车展开幕前夕,吉利汽车的重磅新闻发布会让人多少看到了自主品牌突破重围的希望。4月18日,吉利汽车以聚合·未来为主题的发布活动在北京朝阳体育中心举行,在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名记者、经销商伙伴及行业人士的共同见证下,吉利汽车宣布了新吉利  相似文献   

14.
以『市场换技术』策略的缺陷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浩 《湖南经济》2000,(3):9-11
一、以“市场换技术”策略的提出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技术进步能提高和显化各生产要素的潜在生产率,从而推动产业效率的改善。70年代以来,国际上更是将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一国经济增长及在国际币场上竞争能力的主要标志。那些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及重要性与日俱增,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技术发展。相比之下,我国企业普遍技术进步迟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在高新技术上还主要依赖于西方技术经济强国。《2000周年中国的科学技术》研究组提出的纲领中指出:“我国目前进行的大部分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以市场换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内在联系、FDI与"核心技术之殇"的因果关联、FDI对自主创新的积极影响三个方面,讨论和回答了有关对自主创新与FDI关系的诸种困惑与质疑,指出从以市场换技术转向自主创新,不仅不是对FDI的排斥,而是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对FDI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用市场换技术,不是将市场份额直接给予外国的产品或公司,只是意味着市场的开放,意味着给予外国公司一个竞争机会,使它可以有机会和其它公司一起在中国开展商业活动,展开竞争.认为市场一旦开放,必然丢失,是一种悲观、消极、缺乏自信的认识,完全忽视了我国企业在市场开放以后所取得的骄人战绩,在"中国制造"已经令世界经济大国恐慌、中国出口商品技术含量迅速提高、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的时候,这种自我怀疑的言论是不合时宜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已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发展的新阶段。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道路已经越走越窄,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换来领先的技术。因此.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中央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须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
我们一直主张的“市场换技术”近来频频受阻。我们喊了多年技术创新,为什么不见成效?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吃“嗟来之食”。事实证明,技术是换不来的。拿市场这种“稀缺资源”换技术,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20.
"市场换技术"策略能实现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采取了市场换技术策略以实现技术进步,在已存产品领域,外国直接投资(FDI)提高生产效率的结论得到一些经验研究的支持。这一结论常被扩展到新产品市场,认为市场换技术仍然可行。本文构建了两厂商三阶段两地区区位博弈模型,得到研发集聚均衡、分离均衡两种博弈均衡形式。在这两种均衡状态下,企业只有通过自主研发而不是模仿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进而表明在新产品市场自主研发是本土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