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TFs跟踪误差产生原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美国发展迅猛,成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青睐的指数化投资创新产品。投资者若看好某个市场指数,就可以投资以该指数为基准指数的ETFs,以期获得与该基准指数相近的收益率。投资者在投资ETFs时,考察ETFs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ETFs组合(以下简称复制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择我国市场的全部54支封闭式基金,对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和投资者情绪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得出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具有共同趋势、市场指数变化率及不同市值的股票组合收益率和封闭式基金折价正相关、基金上市时机选择在折价收窄的时间段等结论。证明投资者情绪确实能够系统地影响封闭式基金折价,进而说明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可以作为度量投资者情绪的市场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套利均衡模型刻画了ETF折溢价的形成过程,分析了ETF折溢价预测未来ETF收益的条件,并利用投资组合和Fama-Mecbeth回归检验了ETF折溢价对未来ETF收益的可预测性。研究结果显示:ETF折溢价是噪声冲击和投资者对信息反应不足导致的错误定价,这种错误定价主要发生在ETF层面,错误定价的修正表现为折溢价对未来ETF收益有负向预测作用,溢价率越高,未来ETF收益越低,投资者利用多空对冲策略每周可以从ETF错误定价修正中获得0.94%的收益。同时,ETF折溢价对未来ETF收益预测具有持续性,平均而言,ETF折溢价对未来ETF收益的预测可以持续4周,意味着市场完全修正ETF错误定价至少需要4周时间。本文进一步从套利限制的角度解释了ETF折溢价对未来收益预测的持续性,发现套利限制越大,折溢价对ETF未来收益预测的持续性越强,投资组合获得的收益也越高。  相似文献   

4.
马子舜 《新金融》2015,(7):53-59
分级基金在设计上借鉴了结构化产品的分级理念,通过对基金净资产的分解,将基金份额分成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子份额,以满足投资者差异化的投资需求。本文将从结构设计和条款特征等方面对分级基金的投资价值进行全面解析,实证研究分级基金折溢价、杠杆、折算套利机制与机会,并通过模拟交易在真实环境下测试套利策略的运行情况。实证研究发现,目前市场中较为活跃的融资型分级基金大部分存在溢价交易,但由于溢价套利涉及到的相关交易成本较高,加上套利过程中母基金净值波动风险并不能完全通过股指期货进行对冲,因此高频套利的alpha收益并不显著,且净值回撤较大。另一方面,实证发现通过预测上折而建立的B份额事件套利单次收益高达30%左右,鉴于目前市场中有相当部分的分级基金处于潜在的上折触发期,建议重点关注上折套利机会。  相似文献   

5.
从美国市场看,封闭式基金在过去几十年经常处于折价交易状态,折价率在20%左右,但折价会随到期时间临近逐步下降.从中国市场看,封闭式基金处于8折交易状态虽不合理,但也可能中长期存在.远期封闭式基金短期涨幅已经很大,折价率已有大幅度下降,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有很大降低.远期封闭式基金不再是稳健型投资者的第一选择,而应重点关注准开放式基金,即在一两年内到期的封闭式基金.  相似文献   

6.
Exchange-traded Funds(交易所交易基金,简称ETFs)的迅速发展是近十年来投资管理领域的一个热点,被誉为过去十年“最富有创新、发展最迅猛”的金融产品。ETFs是一种在证券交易所交易的代表长期股票投资信托所有权的有价证券。该证券信托的是一揽子股票的投资组合,并以此作为实物担保品,将其分割为众多单价较低的投资单位,以代表持有者的受益权。投资者通过购买ETFs,即可模拟某一指数或某一精选组合的价格表现及其股息收益,  相似文献   

7.
至2013年4月底,我国债券余额已超过27万亿元,债券市场的繁荣为我国债券基金发展奠定了基石,债券基金的低风险和稳定收益对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吸引越来越大。然而我国债券基金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债券基金规模小、偏股性强、销售受制于银行渠道、品种创新不够。本文认为:要继续推动封闭式债券基金的创新,综合运用分级杠杆技术并与LOF对接;尽快推出债券ETF,丰富交易所基金产品线,打造领先优势。债券ETF是未来交易所债券基金发展的方向,能带动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债券基金产品,满足低风险、收益稳定的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8.
投资者情绪研究的关键在于情绪的度量。以往人们主要采用封闭式基金折价等单个指标来度量投资者情绪的变化,然而,这些方法均存在着测量指标过于单一和测量结果不够纯正等问题。为改进这些问题,本文在封闭式基金折价、IPO数量及上市首日收益、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新增投资者开户数等6个单项情绪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能较好测度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的综合指数(CICSI),同时控制了经济基本面因素对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历来对封闭式基金折价的批评不绝于耳;而2007年封闭式基金在较高折价背景下创造的巨额可分配收益,也使年底封闭式基金分红问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有评论认为封闭式基金天生就是有缺陷的产品,使众多投资者对封闭式基金包括新推创新型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价值产生严重质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金市场目前主要是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只有二三十家,究竟封闭式基金能否在没有自由申购和赎回压力的情况下保持较好的投资管理,给投资者带来较好的收益,本文通过参考李学峰、曹小飞(2008)的研究,构建衡量风险与收益匹配状态的的模型以及判断投资组合合理性的判别标准,对我国封闭式基金的资产组合管理研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的封闭式基金的投资组合整体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开放式基金绩效归属分析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基金绩效的分解以及对证券选择能力和市场状况把握能力进行的分析与评价发现,基金组合超额收益率由选择收益率与风险收益率组成,从而也揭示了基金超额收益的来源.这一评价工作有利于保护基金投资者利益,促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上市开放式基金(LOFs)与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二元结构.但作为一种基金创新形式,LOF的推出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本文从上市开放式基金的运作机理出发,对上市开放式基金的市场"均衡"问题、套利机制问题、信息披露问题以及适合的基金类型进行了探讨,认为免佣基金、指数基金将是上市开放式基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开放式基金的营销与流动性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即将推出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然而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推出不仅面临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折价交易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如何发行和管理 等问题,封闭式基金即使投资业绩不佳,投资者也夫法从基金管理公司那里收回投资。如果开放式基金投资业绩不佳,投资者纷纷向基金管理公司赎回基金,最终基金有可能被迫清盘。封闭式基金募集时发行量既定,募集后可上市流通,并有一定的溢价,发行容易获得成功,开放式基金募集时发行量只规定上下限,募集后不上市流通,但可按基金净值向基金管理 公司申购或赎回,发行的难度大,因此,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投资理财与基金 销都非常重要,不仅需要投资管理人才也需要营销管理人地和,并需增设有关的职能部门,如销售部、客户部等。  相似文献   

14.
吴昊 《财政监督》2005,(10):74-75
封闭式基金是指经核准的基金份额总额在基金合同期限内固定不变,基金份额可以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交易,但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得申请赎回的基金。我国自1998年3月发行上市第一个封闭式基金以来,目前在沪深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封闭式基金共有54个,基金总规模817亿元。尽管我国基金在几年内逐步完善与发展,但投资者选择封闭式基金时仍然应该权衡投资收益,把握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从本质上来讲,不论封闭式基金还 是开放式基金都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金融工具,基金产生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以马柯维茨(HarryM.Markowitz)为先驱所创建的现代组合理论,即投资组合的收益为组合内单个证券收益的的加权平均数。而风险却小于其加权平均数。因此,投资于证券组合能够在一定风险水平下使投资者获得比投资单个证券更高的收  相似文献   

16.
陈朋 《时代金融》2013,(9):221+289
1999年我国首次推出了普丰、兴和、景福等3只封闭式指数基金,并于2002年11月推出了我国第一只开放式指数基金——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基金,拉开了我国指数基金发展的序幕。指数基金存在的理论基础在于"有效市场假说"。该理论认为市场是有效的,一切证券的价格均反映了所有信息,因此,试图通过基金经理人的积极主动管理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努力是徒劳的,认为以复制市场指数寻求市场平均收益的指数基金是最佳基金投资选择。国外的大量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基金主动管理基金未能战胜市场。为了检验我国指数基金的绩效表现,本文共挑选了7只指数基金和9只开放式股票基金进行实证分析。然而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我国的指数基金并未较开放式股票基金表现出绩效优势,甚至于总体上,一般开放式股票基金绩效较指数基金要好。  相似文献   

17.
从溢折价看ETFs的投资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ETFs内含合理的定价机制和有效的套利机制,但套利并不能确保ETFs不发生大幅度、高频率的折价/溢价现象.因某种原因以及在特定时期内,有些国际型ETFs的折价/溢价不仅不向其净资产值收敛而是向外离散,折价/溢价的幅度反而加大,频率反而增多,结果导致ETFs被持续错误地定价.  相似文献   

18.
封闭式基金一度被誉为市场风向标,但相对于开放式基金,大多数投资者认为它是非主流投资。扑朔迷离的折溢价率和一周公布一次的净值让封闭式基金在更多的时候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面纱之后的封闭式基金究竟蕴藏着多少投资机会?长期投资的好朋友之一:折价率由于传统封闭式基金的投资期限皆比较长,大多为15年,不少早期认购的投资者出于流动性需求,导致折价交易几成常态。加之二级市场的非理  相似文献   

19.
一、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 近四十年来,封闭式基金折价运行现象一直是金融界的一个难解之谜.所谓封闭式基金折价,指单位基金的市场交易价格低于其净值;溢价,指单位基金的市场交易价格高于其净值.  相似文献   

20.
余音  姚彤  张峥  江嘉骏 《金融研究》2018,455(5):154-171
本文发现中国公募股票基金存在报告期末溢价,且这一现象与基金家族策略有关,是基金家族内部协调基金业绩的新手段。研究发现,基金在季度末比平时有更高的超额收益,且在下一季度初反转。基金重仓股在季度末也有类似的超额收益与反转,表明基金在报告期末拉抬股价从而产生期末溢价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家族内部规模大、成立时间长和往期业绩好的基金在季度末的溢价现象更严重。这类“高价值基金”与同家族“低价值基金”在季度末的净值收益率之差显著为正,而与不同家族的 “低价值基金”在季度末的净值收益率没有显著差别。此外,我们发现在家族内共同持股现象更严重的基金中,期末溢价更为显著。这些证据表明,基金的期末溢价是基金家族策略的一种新手段,会进一步扭曲基金收益排名,损害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