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流通模式的分析,指出这种模式下三种组合方式,即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优缺点,最后提出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流通模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业龙头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公司与农户的关系结构。湘漓水哥用"基地+合作社+农户+工厂+旅游"五位一体的方式,形成了一个相对复杂的关系网络,也将自身的盈利模式深藏其中。桂林湘漓水哥食品厂(简称湘漓水哥)是一家集禾花鱼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龙头企业。一、湘漓水哥的发展历程、经营模式与利润渠道湘漓水哥创业不到十年,已经  相似文献   

3.
论龙头企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头企业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引导,开辟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新途径,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形成。但目前龙头与农户利益关系中存在着三大矛盾。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必须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共同体,提高龙头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万春晶  许晓凤 《活力》2011,(12):271-271
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载体.在农业发展的实践中已经显示出强盛的生命力。目前其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从外部表现形式看.主要有: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工商企业、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农户、专业批发市场+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还有农忙合作、股份合作、服务合作等模式。从合作主体来看.又可以分作三类: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即在农业产业化组织中,以或是农业企业、或是加工企业、或是商业企业、或是农工商综合企业为“龙头”、为主体,通过供产销产业链,带动众多农户,发展合作经济。  相似文献   

5.
驻马店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于我市来说至关重要,经过多年努力,随着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实施,依靠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合作组织,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驻马店市的优势特色产业,以市场牵头,合作社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通过"农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公司)"的经营模式,面向市场需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发展产业化各类项目,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7,(6):258-259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供应链的模式可以有效地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文章运用微分博弈方法,研究双方在协同合作和龙头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模式下的最优决策。结果表明,在协同合作决策模式下,双方的最优行为和总利润优于龙头企业主导的Stackelberg决策模式,当利润分配系数处于特定区间时,总利润的分配方案能同时满足双方利润的Pareto最优。  相似文献   

7.
孙淑芳 《中外企业家》2009,(7X):126-126
渠道的稳定性是营销渠道管理的重要内容。"龙头企业+农户"的农产品渠道模式是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主流模式,探讨这种渠道模式的形成与稳定机制是解决目前我国农业领域中"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互套”问题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于是,“龙头企业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在农业产业化的热潮中出现了。“龙头企业 农户”是以合同形式实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双方通过合同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但龙头企业与农户仍然是各自独立的经济主体。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不少农户,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但龙头企业与…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郑州市农业合作社和大型超市的实地调研,分析我国农超对接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总结了“农超对接”实施的3种典型模式,即“超市+农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超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和“超市+农户”模式;从流通方式、流通绩效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农超对接与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8,(10):88-89
农民合作社资金缺乏和融资困难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以"农户+龙头企业"融资模式为基础,提出农民合作社参与农产品供应链内部融资模式,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参与农产品供应链内部融资前后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农产品供应链内部融资缓解了农民合作社资金缺乏和融资困难的现状,龙头企业节约了交易成本,稳定了原材料采购渠道和质量,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实现了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1.
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主线和灵魂,是培养符合企业需要人才的主要路径。传统的"一对一"订单制校企合作模式已满足不了90后学生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改革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符合校企双方需求的新模式意义重大。文中提出了"多对多"校企联合培养物流人才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基本做法,实施的路径以及实施该模式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科大讯飞的单案例研究,本文分析了科大讯飞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技术与市场协同创新的具体实践,揭示了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达到技术能力提升和市场价值实现的协同创新过程的内在机理,旨在为我国高科技企业积极构建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以实现技术和市场的互动发展和协同创新,保持长期竞争优势,提供理论现实依据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3.
潘爱华 《价值工程》2014,(12):11-12
"农超对接"工作自开展以来,由于政府的促进、农户的需求和超市的配合,已经取得了实质性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走访调查,对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的现状调查,分析制约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已经从一元的"大企业论"或"小企业论",发展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生的"二元结构"阶段。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关系的实践来看,大致包括三种类型:相互竞争型、互不相干型、分工合作型。其中分工合作关系正逐步演化为主流。目前河南食品工业中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基本上处于互不相干或相互竞争的状态,竞争有余而合作不足。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河南省食品工业的发展。基于这一背景,引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合作关系的视角对研究"二元结构"下河南省食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郑健容 《价值工程》2010,29(23):217-218
"企业生产模式教学管理"是以一个企业车间的模型来确定的,围绕产品制造过程中涉及到的技能、管理、团队间的合作,提出一套具有操作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为适应数控专业"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开创出的一条适合专业教学管理的新路子。新型教学管理模式能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与素质的提高,以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要求间的"零对接"。  相似文献   

16.
战略伙伴型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及运行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蔺宏良  崔选盟  任春晖 《价值工程》2010,29(34):289-290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的现状,构建了紧密的战略伙伴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重点就校企共同搭建就业教育服务体系、共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以职业能力结构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携手实施工学结合的三段式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建互惠共享型实训基地、共同开发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线的教材等七个方面的实施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立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及学校"三位一体"的合作协调机制、"双轨制"的人才教育机制、市场化的利益分配机制、合作项目驱动机制、合作考核激励机制等运行机制,以促进和保障紧密的战略伙伴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7.
张洋 《价值工程》2014,(18):237-238
学校教育与现实实际相脱节,造成许多高校学生迈入社会时,很难在企业生产中发挥作用,于是教育部于2010年决定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主要目的是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而"卓越计划"的实行,校企合作是必经之路,本文正式从校企合作背景下,来探讨当前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首先对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次,对校企合作中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同时对当前校企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大明 《价值工程》2010,29(14):187-188
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出了高职机电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强调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校企联合办学的具体实施形式。特别是结合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在订单式培养中的探索,提出了职教"以市场为导向,以充分就业为目的"的"订单式"教育和教学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李杰  李永荣  程丽 《价值工程》2014,(21):277-278
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校企合作大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如何选择恰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深度有效合作?如何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何突破浅层次、表面化校企合作的瓶颈,成为现今高职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以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阐述了该院在建立整合企业资源,发挥学校教研优势的管理机制方面的新探索,并提出其中的不足,希望探索出真正能够实现资源互补,达到"校、企、生"三赢的职业教育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