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60年代初的党,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草案》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以下的家庭副业生产:(一)耕种由集体分配的自留地。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归社员家庭使用,长期不变”。根据这种精神,我国广大农村普遍给社员划分了自留地。自留地的划分,在农村人民公  相似文献   

2.
<正> 当前,我国农村形成了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家庭经济,这是一个刚刚崛起的新事物,在理论上是一个新概念,它的具体内容和涵义还有待于人们作出深入的探索和阐发。一农村新型家庭经济是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公有经济对于什么是新型家庭经济,目前我国学术界有三种意见:(1)认为它是“社员家庭经济”,即指由社员家庭的“自留”经济或副业经济的发展,而日渐扩大起来的,有了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农村经济形式;(2)认为它仅仅是指实行责任制之后,社员向生产队承包过来,而自  相似文献   

3.
最近,江西省经济学会连续举行了几次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家庭副业问题的讨论会。会上,对社员家庭副业的性质、作用和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中关于社员家庭副业性质问题的不同论点,综合介绍于后,供同志们参考。第一种意见认为,社员家庭副业是属于社会主义范畴的新型副业,是大集体下的小私有,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个人所有制。理由是:(1)家庭副业的性质,是以  相似文献   

4.
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我国农业生产持续高涨,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商品量大幅度上升,各种专业户不断涌现,多种经营和社员的家庭副业得到了发展,这就需要一个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基地(或称中心),这就是小城镇。因此,为适应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大力发展小城镇是十分迫切的。  相似文献   

5.
<正>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赋予了集体经济的新含义,与修改前的宪法比较,其含义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一是集体经济的构成不同。宪法修正案第六条将宪法第八条一款:“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其他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富业和饲养自留畜”。修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这一修改使集体经济的构成由单一层次变为家庭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农业发展速度,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领导地开展农村集市贸易就是其中一项。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最近,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党和政府的集市贸易政策“应该长期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7.
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农业搞上去,必须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大力发展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帮助社员经营家庭副业,就是现阶段调动亿万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民公社社员个人经营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助手和补充。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中要以社员的个体经营作为助手和补充,是决定于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与社员思想觉悟水平的,它完全适合于现阶段农村人民公社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要求。首先,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是社员日常需要的个人消费品的补充来源和货币收入的补充来源,它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社员生活、充分调动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具有一定的作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农业管理体制的改革,集市贸易的恢复和家庭副业的发展,银行和信用社在发放社员贷款当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提出了一些新要求,需要认真研究解决。本文想就如何根据新的形势,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进一步搞好社员贷款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农村人民公社贷款按其对象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社队集体贷款,另一部分是社员贷款。在五十年代初期农业合作化以前,个体经济在农村占绝对优势,贷款的主要对象是农民个人。农业合作化以后,贷款的主要对象变成了社队集体,同时也发放社员个人贷款。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农业中的家庭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集体农业中,社员家庭承包制已经成为主要的经营形式。在此基础上,专业户、重点户大批涌现,它们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联合,通过合同制,与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联系起来,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生产责任制的这一发展,为我们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社员家庭生产是否还有很大潜力?能否称之为社员家庭经济?它的性质如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一点意见。新型家庭经济的特点和性质家庭经济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已经产生和存在了几千年,依存于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多次改变其生存条件和经济内容。有一种意见认为,家庭经济即个体的小私有制经济,其特点是:生产是个体进行的,生产资料是个体所有的,产品是个体支配的。从这个观点出发,  相似文献   

11.
_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实现以来,农业生产中的集体经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此同时,还有一小部分的副业生产,是农村人民公社社员个人经营的家庭副业。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打算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恢复和建立、健全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实行以来,农村经济形势起了很大变化:生产迅速增长,社员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不少经济落后地区摆脱了“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局面,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一年来,经济理论工作者和经济工作者对这一问题,在以往讨论的基础上又继续展开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观点归纳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微观层面构建衡量农村家庭数字经济水平的多维指标,并对其所带来的经济回报和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农村家庭的数字化水平从而促进其生产转型,进而为其带来较为长久和明显的收入增长;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高家庭成员技术能力、增加家庭农副业经营份额及带动非农就业,进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家庭从数字经济中获得的经济回报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数字家庭指数对东部地区农村家庭的收入增长效应更高且这种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家庭成员技能提升得以实现,而在中西部地区则主要是通过增加家庭农副业经营份额而得以实现。研究结论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农业生产及农村家庭增收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三亿农村劳动力中,已有一亿离开土地。目前,广州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八、九十万。——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只能采取疏导的方针,而不能采取划地为牢的“围堵”政策,应走“外转”与“内销”相结合的道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可以有多种渠道:大中城市有条件吸收;小型集镇无条件吸收;区乡企业大量吸收;家庭副业就地消化。这样,城镇带动转移,区乡组织起来转移与家庭自谋出路等多渠道的“转移”方针,是实现“乡村城市化”,缩小工农、城乡差别的较佳途径。——农民进城除自带口粮,可以试行有偿入户的办法。——在劳动力转移的管理上,可以实行“四级双轨”管理法,采取城乡劳动力同步转移措施,建立和健全各级劳动服务公司,开办“劳力供求调剂所”。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改革政策在创造农业总产出快速增长的同时,加重了农村妇女的相对贫困程度.家庭联产承包制促进了农民家庭收入大幅提升,实现了农业生产活动向女性化的彻底转型,但土地资产男性分配的传统模式未曾动摇,使女性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移的步伐滞后于男性.“一孩半”人口政策暗含着“重男轻女”的社会性别不平等思想,成为维持农村“男尊女卑”的工具,女性的权利、能力在出生时就被忽略并持续到老年阶段.市场化经济改革使农村妇女的社会权益、经济利益被家庭/社会的整体利益所替代,农村妇女陷入比改革前更艰辛状态.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和农村反贫困政策,需要从社会性别视角寻求男女两性之间权利、责任、义务、机会和资源的平等而不是“男女一样”.  相似文献   

16.
<正>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指出:“在农村,劳动人民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是主要经济形式”。同时指出:“近几年在农村建立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只能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加以完善,决不能违背群众的意愿轻率变动,更不能走回头路”。这是当前党在农村工作中的两条重要原则。这两条原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农村,不以劳动人民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要经济形式,就无所谓生产责任制;不在农村建立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劳动人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也就不容易巩固和发展。本文准备就第二点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 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分配问题,是体现集体所有制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集体所有制的特点,处理好集体经济的分配问题,对于调动集体企业及其职工(社员)的积极性,搞好生产和经营管理,巩固和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所谈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分配,主要是针对城镇集体经济的。对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分配,这里只能附带地说说。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改革与发展的新成就 苏南农村特别是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地区,自本世纪70年代末拉开农村改革的帷幕后,经过15年时间,大致分3个阶段,初步为农村经济体制和运作机制的转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80年代初期(1982年底),从改革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入手,冲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一大二公”体制,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多种形式责任制,释放农业生产力的潜在活力;二是80年代中期(1984年起),在家庭承包制的基  相似文献   

19.
回眸“一号文件”从1982至1986年,中央连续出台了五个“一号文件”,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一个“一号文”正式承认了包产到户的合法性,解放了土地和劳动力,带来了农业生产超常规发展;第二个“一号文”强调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长期坚持下去,并提出要放活农村工商业;第三个“一号文”明确土地承包期延长15年,还提出疏通流通渠道,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多种经济并存,创造了一个竞争促发展的新局面;第四个“一号文”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推动了各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第五个“一号文”在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连年徘徊的情况下,提出要增加农业投人,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可以说,这五个“一号文”的出台,促进了农村的繁荣,增加了农民收入,因而得到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随着近年来我国农村联产承包制的发展,农村的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发生了意义重大的调整和改革,许多年来业已退出经济舞台的家庭生产又被引进社会主义合作制经济之中。如象当前广大农村专业户和承包农民都纷纷办起家庭农场(包括养殖场、林场、牧场、渔场、园艺场),家庭加工厂,家庭服务业,甚至家庭幼儿园,成亿个农民家庭成为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的基本单位。这种生产与经营的家庭化也出现在小城镇和城市,表现在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个体经济的发展。我们当前正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家庭生产方式的兴起,这是八十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振兴中的引人注目的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