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颠覆性创新、创新扩散、创新模糊前端等相关理论,从全流程角度创新性地构建了颠覆性创新四阶段扩散过程模型,包括颠覆性创意产生、颠覆性创新产品开发、侵蚀非主流市场、占据主流市场4个阶段,各阶段之间相互关联、循环往复,并受到技术、市场、政策、竞争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选取液晶电视机和山寨手机作为高端和低端两个颠覆性创新典型案例,通过对其进行验证性分析,构建具体的高端与低端颠覆性创新四阶段扩散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2.
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到颠覆性技术演进的14个特征范畴,从低端颠覆和高端颠覆视角选取电动自行车等4项不同类型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进行跨案例分析,遵循复制法对特征范畴进行反复修正、补充与融合,分别得到12个低端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和13个高端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并据此构建全过程视角下颠覆性技术特征模型。通过对两种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在创造性、异轨性和迭代性上的特征共性,以及在价值主张、价值路线和价值检验上的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3.
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理论旨在解释具有很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顷刻间衰败的颠覆性现象。然而,现有颠覆性创新理论认为,颠覆性创新都是低端的,难以解释智能手机、固态硬盘等高端颠覆现象。通过研究固态硬盘对机械硬盘高端颠覆的案例发现:①导致行业领先企业市场地位更替的新技术,都应该被视为是颠覆性创新,而不应以技术是否具有低端属性作为判断依据;②现有理论认为,颠覆性技术首先来源于行业内部,忽略了技术创新的行业相对性,一个行业的既有技术可能对其它行业产生颠覆性效应;③外部行业企业通过外部技术对原有行业进行颠覆,这种颠覆往往表现为高端颠覆。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阶段,认为目前中国轿车市场已经进入"品牌扩散"时期,并总结了这个时期市场若干方面的产业组织特征.随后以产品差异化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品牌扩散策略的优势和劣势.我们的结论表明,领先企业有动机通过品牌扩散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并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厂商从低端市场通过品牌扩散进入高端市场,反而有利于高端市场维持高价位;而厂商从高端市场通过品牌扩散进入低端市场,其品牌扩散对高端市场的威胁较大,会引发低端市场新的价格战.  相似文献   

5.
以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为研究对象,开展探索性单案例研究,将其颠覆性创新分为切入下沉市场、侵蚀主流市场两阶段,分析其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共演实现颠覆性创新的路径,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颠覆性创新触发机制模型。结果表明:第一,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匹配共演的,二者在匹配共演下形成螺旋上升的循环链。第二,颠覆性创新要分阶段实现,其触发机制包括前置条件、突破口及驱动因素;在不同阶段,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分别作为前置条件和突破口,内外部环境作为驱动因素。第三,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驱动作用,注重内部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战略及外部市场竞争、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6.
后发企业在全球模块化生产网络中长期被锁定在价值创造低端环节,颠覆性创新成为打破升级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利器。围绕中国情境下吉利汽车20年迅速成长为在位企业的历程,从模块化和价值网络视角,探索吉利成功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在中国情境下在位者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在于价值网络升级,汽车产业模块化成熟环境促进了吉利颠覆性创新的实现。依据吉利产品、成本模式、产品属性排序和技术范式升级变迁轨迹,识别出吉利颠覆性创新跃迁路径的4个阶段,明确了每个阶段升级模式以及各阶段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而构建起完整的吉利颠覆性创新跃迁路径。  相似文献   

7.
现有低端市场颠覆下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多从要素创新和流程重塑视角,分析其在企业价值提升中的重要作用,而缺乏对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深层次思考,以及低端市场中后发企业如何凭借商业模式创新颠覆在位企业行业地位。为此,将颠覆式创新理论和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相结合,基于低端市场研究背景,采用单案例探索性研究方法,以长城公司为案例样本,对低端市场颠覆下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低端市场颠覆下的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一般经历细分市场切入、价值网络重构、市场格局颠覆、竞争壁垒构建4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颠覆性创新是弱势竞争者基于低端市场,通过创新对主流市场在位者地位的颠覆与革命,是快速提高竞争力和实现超越的有效途径。颠覆性创新具有起点低、错位竞争、易于接受及平民化等特点,不仅可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产生利益再分配及获得超额利益,对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实施颠覆性创新战略、选择产业突破口及差异化竞争策略,是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和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学习的案例研究,指出集群学习的过程不仅仅包括集群内的创新和技术扩散,还应该包括对集群外部的观察和发现过程。基于此构建了外界学习一内部创新的四阶段过程模型,结合集群五个特征对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路径作了详细的论述,认为产业转型升级是由产业链转型升级、价值链转型升级、创新链转型升级、生产要素组合转型升级所形成的有机整体。产业链转型升级是指产业从边缘环节向核心环节延伸,并取得对全产业链的掌控力;价值链转型升级是指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延伸;创新链转型升级是指产业技术实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协同创新四个方面的升级,突破一批共性、核心、关键技术;不断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形成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生产要素组合转型升级是指提高技术、管理、知识等高端生产要素在要素组合中的份额。本文认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主要有研发、品牌、标准、市场、政府。  相似文献   

11.
解决我国高技术产业低端锁定问题是应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和重构的必然要求。我国高技术产业高端设备与关键部件主要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较低,获得国外先进技术有限。可通过采取高端与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构建完善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和人才培养、完善高科技创新的投融资体系、构建高效的政策与资源整合机制等措施解决高技术产业的低端锁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制造型跨国企业产品如何嵌入全球价值链并走向高端化,是学术界和管理界重点关注的话题。基于开放式创新知识管理和技术转移视角,将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近40年的技术创新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并从8个维度剖析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和双向型开放式创新内涵,构建“低端产品—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技术学习吸收与整合—双向型开放式创新—技术集成与协同创新—产品高端化”路径模型。结果发现,安徽中鼎公司经历了以组织流、资源流、知识流和技术流为主要构成要素的内向型开放式创新阶段,将外部技术创新资源进行吸收和整合,初步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然后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与海外研发中心共同研究,并与行业协会信息共享的双向型开放式创新,进行更高层次的技术集成和协同创新,最终实现产品高端化发展。结论可为我国制造型跨国企业通过开放式创新实现产品高端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市场导向的产业集群知识协同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学习能力是产业集群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基于市场导向从创新的角度对集群知识协同过程模式进行了剖析,指出知识协同的过程不仅仅包括集群内的创新和技术扩散,还应该包括对集群外部的观察和发现过程。基于此构建了市场的知识协同的4阶段过程模型,并结合集群5个特征对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着政策限制、市场挤压和技术竞争等挑战。颠覆性创新作为管理实践中重要的创新理论与分析工具,价值创新为进一步探索颠覆性创新技术演化与市场侵入提供了新的着眼点,从而为海外情境下后发企业突围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基于颠覆性创新和价值创新相关理论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并借助NVivo12对一加手机案例进行自下而上编码,归纳其演化路径。结果发现:本土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颠覆性创新演化模型主要由4个主范畴构成,其中异质性需求定位是颠覆性创新价值主张的前提,用户中心化技术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融入文化的商业化创新是价值传递的手段,市场侵蚀是价值实现的终端。结论可拓展颠覆性创新理论情境,对本土后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时代促使企业进入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数字产物的嵌入,在二者的催化下多端颠覆性创新成为企业转型新常态,而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制造业企业颠覆性创新形成数字化颠覆性创新以把握数字时代契机,打造企业新型竞争优势是可拓展的研究问题。本文以潍柴集团为例,依托于颠覆性创新理论,通过程序化扎根理论分析对象,对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颠覆性创新的过程机制以及形成路径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企业进行数字化颠覆性创新要经历驱动、转型以及多元三个阶段。驱动阶段,企业受内外驱动因素影响,启动数字化颠覆性创新;转型阶段,企业以生产模式转变与组织结构演化为行动路径,通过对企业内外的数字化实现企业的数字化颠覆性创新;多元阶段,通过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数字颠覆性创新进行创新外延,形成数字商业生态系统模式,完成颠覆性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之间的低端恶性价格竞争问题,提出了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构建创新能力的协同进化模型及其作用机理。该模型表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不得不将一些高端业务发包给发展中国家的接包企业,接包企业通过这些创新项目,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知识创造机制、能力杠杆机制和知识共享机制,完全有可能构筑自己的创新能力,而且一旦这种创新能力得到发包企业的认可,还可以进一步诱导发包企业将更多、更高端的业务发包给自己,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解决低端业务的恶性价格竞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创新不断推动物理和虚拟空间的融合,对市场、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产生高度颠覆性影响,成为重塑产业结构、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的重要驱动因素。数字颠覆的理论基础是颠覆性创新和数字创新理论,具有颠覆性、数字性和创新性三大特征。数字创新、数字生态系统和新的价值创造/捕获逻辑是数字颠覆产生的关键要素。数字颠覆是重构生态系统和价值链的过程,包括发现、开发、进入、扩散和影响等阶段,并通过拓展创意空间、赋能、协调、约束机制推动数字经济转型。该研究对当前经济领域的发展态势具有较好的阐释能力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破坏性创新:概念、比较与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丹  郭政 《经济与管理》2009,23(5):16-20
破坏性创新理论是创新管理和企业战略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但它还未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式,在概念界定、创新识别等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论.通过对破坏性创新与维持性创新、突破性创新的比较,可以从技术、产品、市场及竞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识别,即破坏性创新必须基于新的技术轨迹,具备初始阶段的低端性和边缘性,且具有"非竞争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分工为逻辑起点,构建分工——市场——制度(DMI)模型分析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指出当前产业集群升级面临的问题是:分工价值链低端状态与国内区域分工趋同导致分工锁定;国内市场分割与无序竞争导致市场锁定;社会资本价值的低端化、企业家创新功能缺失与政府职能错位等导致制度锁定等。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培育分工优势、市场优势与制度优势,分别进行产业组织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制度框架升级,是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创新扩散是影响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扩散包括扩散要素的构成和扩散阶段的划定两个方面。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扩散要素包括扩散源、扩散内容、扩散媒介和扩散接受体。根据扩散接受体的不同,提出了制造企业内部和制造企业之间绿色工艺创新扩散过程模型,并以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