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2004年以来,在中国持续多年的"民工潮"出现了回流现象,城市中以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遭遇到"民工荒"问题。目前,"民工荒"这一现象又演变成了"抢工潮"并在全国不同地区上演,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城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等。解决"民工荒"问题,需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在新经济形势下,农民工"半城镇化"的问题也逐渐显示出来,使农民工处在一个城镇与乡村之间"半城镇化"的尴尬境地。目前,我国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就业、经济收入以及社会保障实施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解决目前我国新经济形势下农民工的"半城镇化"困境势在必行。文章就新经济形势下农民工"半城镇化"的困境与应对策略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在城市社会中涌现出一个新的群体--农民工.他们为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合法权益却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其中,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尤为突出.文章从农民工自身、用工单位、法律制度等角度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这一现象的时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在城市社会中涌现出一个新的群体--农民工.他们为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合法权益却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其中,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尤为突出.文章从农民工自身、用工单位、法律制度等角度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这一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为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在享受农民工给城市建设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对农民工进城后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改变农民工的城市"边缘人"地位,首先必须赋予农民工平等的社区参与权.但是,农民工社区参与存在的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而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关系网络和市民心理方面的社会排斥是诸多因素中的更深层原因.因此,我们要改变农民工低度社区参与问题,首先要从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社会排斥入手,同时也要从农民工自身解决他们城市融入问题.反社会排斥,构建农民工城市社区参与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为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在享受农民工给城市建设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对农民工进城后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改变农民工的城市"边缘人"地位,首先必须赋予农民工平等的社区参与权.但是,农民工社区参与存在的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而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关系网络和市民心理方面的社会排斥是诸多因素中的更深层原因.因此,我们要改变农民工低度社区参与问题,首先要从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社会排斥人手,同时也要从农民工自身解决他们城市融入问题.反社会排斥,构建农民工城市社区参与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社会现象,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为市民,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他们的美好愿望,但其必将经历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从目前来看,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教育与发展权利等体制障碍,影响和制约着农民工在短期内融入城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现象已有30多年历史,已从一代农民工发展至二代、三代,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绝不意味着他们已经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市民",他们无论是生产生活方式还是思维方式、思想观念都还处于艰难的过渡时期。因而,加强对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的研究,是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9.
浅谈我国农民工现象的“代际转移”和发展性贫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队伍庞大.按照户籍统计,农村人口有9.4亿.按现实的居住地统计,大概是7.5亿.而农民工则是这部分农村人口中的特殊群体,也是我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说:2007年我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1.26亿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5亿,扣除重复计算部分,2007年农民工达到2.26亿人.这2.26亿农民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而近些年,我国出现了农民工的转型期,上世纪80年代外出打工的第一代农民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陆续返乡,新的第二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对于"返"和"进"交叉现象的产生有其独有的原因,同时这一现象对我国农民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我国农民工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概念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民工的概念界定 农民工,通常也叫民工、外来工、外来劳务工,这个词汇最早出现于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通讯>中.<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农民工"这一词目,只有对"民工"的解释,即"1.在政府动员和号召下参与修筑公路、堤坝或帮助军队运输等工作的人.2.指到城市打工的农民."今天我们所说的通常意义上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者.  相似文献   

11.
多年以来,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一直是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而建筑领域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重灾区".妥善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难题事关民生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文章探讨了造成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根本原因、行业原因和直接原因.并从多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融城的诉求与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玉丽 《特区经济》2010,(9):299-300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绝对数量的膨胀和组成结构的变化,他们能否顺利融入城市已引起了中央的关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本文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融城的诉求和障碍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城市社会、新生代农民工共同努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建设和美化了城市,但却并不享有城市居民的相关权利、福利。没有列入到城市的社会管理中,农民工非城市化的弊端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城市人口素质低下、生活质量难以提高;二是影响城市化"质量"的提高;三是有限资源的浪费;四是影响城市社会的稳定。所以,本文作者呼吁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创造条件,尽快实行农民工城市化。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产业工人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目前,随着老一代农民工"解甲归田",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1亿多新生代农民工正"喷涌而出"--新在年轻、新在没有务农经历、新在对城市生活更强烈的憧憬和向往,新在更少的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压根就没有想到,自己也有可能成为城里人,有同样的对城市生活进行追求和主张的权利。2008年下半年,由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出口导向型产业出现经营困难的局面,一些企业破产、停工、开工不足,导致一大批农民工失去工作,不得不离开务工城市返回家乡,形成返乡农民工现象。在农民工返乡最高峰的时期,大约2000万的农民工失业返乡。针对这一现象,作者曾在2008年12月利用到广西进行项目工作的机会,对当地的返乡农民工进行了实地调查。农民工返乡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经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的户籍由农村迁入城市,把那些依附在户籍上的"资源"特别是土地带入城市,符合发展的历史逻辑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改善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无可否认,农民工的"边缘化"现象仍无实质性地改善——他们依然"候鸟"般地迁徙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未能有机融入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现了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农民工回流现象。文章运用CES经济增长模型对新形势下农民工回流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产出水平、城市工资水平、资本价格、农村收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付出的成本、城市失业劳动力总量等是影响农民工回流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回流问题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旭  王钢 《特区经济》2007,(8):227-228
进城的农民工尽管已经加入到城市的劳动分工,承担着城市专业分工的一些重要功能,但是并没有自然地整合到城市社会中去。农民工居住环境恶劣,严重地阻碍了他们对城市的认同,而现有的住房制度,又构成了农民工向城市迁移的反推力。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多渠道采取措施解决其住房问题是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内源式"发展理论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城镇化的本质"人的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高度吻合,通过"内源式"城镇化发展的视角来探究目前的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在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外生性"发展模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苏南的"内源式"城镇化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的破解,最后提出了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内源式"替代"外生式"城镇化模式之构想。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实证研究了资源禀赋、城市社会公共服务对农民工回流的影响,并对相应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与自然资本对农民工回流到农村有显著的影响,而代表城市公共服务的子女教育、社会福利、住房保障以及就业服务等对农民工回流产生了"阻滞"效应,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本质上是个体决策、家庭约束与社会政策建构的结果,保障农民工在城市社会公共服务享有的权利以及水平的提升成为未来完善我国农民工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