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完善中国商业银行拨备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银行业改革使银行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率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会计上的反映就是银行业的拨备制度。银行不良资产率直接决定拨备金额,没有计提充足拨备的资本充足率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完善中国商业银行拨备制度》一文对我国银行的拨备制度演变、银行拨备实际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使读者能够对我国银行业的拨备制度及现状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银行资产损失拨备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堃 《新金融》2005,(12):54-56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目前指出,建立良好的拨备制度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本文从拨备的依据、范围、方法、原理、频率、用途等角度,分析中外拨备制度之间存在的差距,并结合国内银行实践,初步提出若干探索和改革方向,包括引入国际准则,建立拨备系统,减值贷款逐笔实时拨备,非减值贷款定期整体评估,将拨备纳入管理体系,加大拨备税前扣除比例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业信贷资产规模也不断扩大,特别是中长期信贷资产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资产,这对于经济的整体协调运行、宏观政策调控的传导以及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将产生一定的负效应。因此,要加快投融资体型改革和金融创新,强化对银行业的监管约束、及银行业对自身资产负债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4.
所谓非信贷资产,根据银监会的规范提法,是指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除信贷资产以外的其余全部表内资产,这些资产一律统称为“非信贷资产”。因此,非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信贷资产的管理和风险防范也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去年以来,以银监会对四大国有银行非信贷资产管理的专项检查为标志,各银行纷纷加强对非信贷资产的管理,特别是为了加快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步伐,相继加大对损失类非信贷资产的拨备核销力度,加快非信贷不良资产的清理处置步伐,提升非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银监会于2011年颁发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建立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其中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占贷款的比例)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不低于150%,原则上按两者孰高的方法确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这项制度是一个重大创新,对提高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稳健性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完善会计拨备制度推动商业银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拨备制度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为冲销各种资产损失而提取准备资金的制度,它包括呆账准备金的计提、管理、使用规定以及相应的财税政策和会计处理规范。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和市场化运营程度的提高,实事求是地审视、健全银行拨备制度,不仅有利于强化风险监管、促进银行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霞 《金融会计》2005,(4):15-16,23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推出,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出现了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也为我国的银行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给银行业改革带来了压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银行业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这是由银行业资产的绝对比重以及间接融资在我国企业融资体系中所占的绝对比重所决定的。2003年,中国银行业在面临新的市场环境和制度条件的挑战下,积极推动自身深化改革。无论是就金融改革的基础一利率市场化,还是就银行机构化解自身经营危机、拓展业务领域方面的尝试,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谈我国中央银行对银行业资产风险的监管赵文杰,王建欣金融监管的内容繁多,其核心是对银行业资产风险的监管。而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历史包袱沉重,中央银行监管的难度极大。现阶段找出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原因,排除各种障碍,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刻不容缓。我国银行...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大量的拨备缺口和呆账贷款,制约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如何有效运用呆账核销方式,消化不良资产,使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有效化解风险,轻装上阵,提高竞争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现实课题。本文拟从影响呆账核销的现实因素分析,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改进贷款分类提高资产质量为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根据中共中央[1997]19号文件精神和朱基总理重要指示,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全国银行业中开展清理信贷资产、改进贷款分类工作,简称“清分”工作。这是我国信贷...  相似文献   

12.
目前,许多市联社已经或者正在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这些改革,并不仅仅是名称转换这么简单,会涉及到一系列机制、体制的转变。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最核心的改革应该是信贷审批制度改革。信贷审批制度改革,信贷审批流程的重塑,会直接影响到新生后的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风险文化,最后乃至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13.
说到为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银行业曾经普遍有一种看法认为,小企业风险大,需要的拨备高。但在建行看来,小企业成长快,如今的支持,很可能无形中会为银行培养一大批客户。另外,相比于大企业,小企业业务综合回报高,数量多、行业分布广泛,可以有效降低集中性风险,其融资需求以短期为主,也可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有鉴于此,小企业贷款业务在建行内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不健全的拨备规则可能加剧银行的顺周期行为,危机后建立微观反周期机制的途径之一就是改革拨备规则.本文通过对西班牙动态拨备系统的经验分析表明,动态拨备规则虽不能消除商业银行的顺周期行为,但其较好地解决了拨备的充足性及其"旱涝保收"问题.提高了银行系统抵御风险的缓冲能力.随着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应借鉴西班牙动态拨备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银行业拨备制度,提高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抵御风险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八月中旬,二季度银行业数据如期出炉。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平稳,利润增长基本稳定,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其中,不良贷款数据引发市场关注。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6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29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较上季末上升0.12个百分点。另外,拨备覆盖率为178.70%,贷款拨备率为3.33%。  相似文献   

16.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效益不佳,信贷资产质量不高,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要障碍。本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7.
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与逆周期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璐 《新金融》2010,(1):34-40
银行业的顺周期性既具有内生性,也与现行资本、拨备、公允价值计量政策有关。缓解顺周期性和建立逆周期调整机制,被一致认为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国际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关监管当局已在朝着建立资本缓冲、实行前瞻性的拨备制度、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修订新资本协议这些方面努力。但银行业内生的顺周期性很难消除,确定合理的资本缓冲技术上非常困难,动态拨备机制的建立尚存争议,当前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改变也并不能改变经济的实质。因此,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仍然是永恒的主题,各种逆周期监管工具的设计还应抓紧研究,监管者应提高对经济变化和风险变化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8.
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贷款五级分类,是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行五级分类,对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加强银行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金融业的巨大需求以及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资产的风险管理。对贷款的行为约束和管理实践是银行业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基本要素。但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制度形成上的历史路径依赖,使得目前国内运行的“总行-分行-支行”三级信贷审批管理体制的缺陷局限了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 为了真正实现审贷分离制度,许多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借鉴境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实施的审贷垂直管理体系(以下简称“垂直审贷”)。从实行的效果观察,垂直审贷对保持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作用是明显的,其有效性和先进性也越来越被银行实务界所广泛认同和接受。[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王欢  唐晓亮 《中国金融》2012,(21):57-59
我国应该不断地规范信贷资产转让行为,为资产证券化培育出良好的市场环境信贷资产转让是近年来银行业的一大新兴业务。虽说是新兴业务,却绝不意味着信贷资产转让在我国刚刚产生。实际上,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有信贷资产转让的足迹了。2003年末,中央汇金公司分别向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225亿美元,支持其启动股份制改革。国有银行将不良资产打包,折价转让给专门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由其通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