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对我国分阶段推进共同富裕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房屋财富差异影响家庭财富不平等的典型事实,基于房价上涨、房屋财富升值与财富不平等程度加剧的理论逻辑并利用2011—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住房价格不平衡将会加剧同类型家庭内部、不同类型家庭之间的财富不平等程度,严重恶化我国财富分布格局。家庭财富积累动机与房价水平的双重差异是造成同类型家庭内部财富不平等的核心因素,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与房价水平的双重差异是导致不同类型家庭之间财富分化的关键成因。数值模拟显示,降低收入差距与城乡差距、缓解财富顶层集中、有效管控住房投资行为、切实降低消费性住房购买压力等措施,对我国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改善财富分布格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共同富裕视域下,研究中国家庭财富分配演变及其形成机制,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居民家庭财富不平等程度较高且呈上升趋势,财富有向高财富组集中的倾向;户主的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户籍,配偶的教育水平、收入,以及家庭住房数量都会对家庭财富产生显著影响,这些因素会导致家庭财富积累差异化,进而造成财富不平等;高财富组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且城镇家庭财富占比远高于农村家庭;最高10%财富组和中间40%财富组占有大部分住房资产和金融资产,且负债结构以房产负债为主;最低50%财富组只占有少数住房和金融资产,且负债结构以消费负债为主。上述结论意味着未来房价升高和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可能会进一步拉大财富差距。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我国居民收入和财富差距持续扩大的现实,系统研究了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利用200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由于差异税率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增加了居民总税负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总消费,综合效应导致社会财富积累和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减少.同时,本文还发现了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与股市参与深度正相关、与房价收入比负相关的结论.本文的研究为拓宽我国城镇居民分享和获取更多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取向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税改革是当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中的焦点、重点与难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标志着我国分配制度建设步入了收入流量和财富存量调节并重的新征程。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求作为存量调节的现代房地产税发挥更广泛的职能作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房地产税的纳税能力、税负分布与收入规模,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纳税能力和可行税率差别较大;从税负分布的角度来看,随着扣除面积和扣除价值的增加,家庭房地产税负分布体现了更强的累进性;经测算,在不同税收优惠和税率形式下我国房地产税的收入规模,再结合国际经验来看,未来房地产税的筹资能力较为有限。因此,建议分省确定计税依据和税率,彰显量能课税原则;兼顾不同收入群体的实际情况,确定免税和扣除方案;基于房地产税的筹资能力,审慎做好改革实施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将第三次分配纳入基础性的制度安排之中,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再次凸显了推进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理论上,要在全面、准确理解共同富裕与第三次分配的科学内涵基础上,展开对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研究,这种内在逻辑可以从“四大作用”进行解释,即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生产力发展作用、社会保障强化作用、精神文明提升作用;在实践上,需要结合第三次分配出现的新特点与社会共同富裕的新要求,充分把握第三次分配的实践要义,积极推动“四个拓展”,即拓展第三次分配的主体、客体、功能、实现形式,不断完善新发展阶段第三次分配,从而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作用。  相似文献   

6.
完善财富积累机制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背景和江苏财富积累现状及问题,从做大财富流量、做优财富存量、调控财富代际传递三个层面提出了江苏省完善财富积累机制的政策建议,有助于“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虚拟资本带来的价值化积累迅速扩大,并超过使用价值形式的积累。该文主要通过阐述虚拟资本积累财富的社会属性解释其实现机制,并基于我国数据的实证分析来进一步解释虚拟资本积累所带来的财富结构效应。表明在虚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虚拟经济规模与实体经济规模之间保持协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国家在“黄金时期”形成了劳资联合的调节模式,改善分配关系并激发有效需求,支撑福特主义积累体制有效运行,形成了更快更高质量的增长并提高了更多劳动者的福利水平。法国调节学派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针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了具有动态特征和累积因果循环联系的经济增长框架,分析了工资利润分配方式调整如何通过有效需求扩张的方式反馈到资本再生产以及技术转变的过程,提出生产率、利润(积累与投资)、实际工资(需求)在“正反馈机制”下的协同增长模式,阐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机制。充分借鉴法国调节学派的观点,针对现阶段我国出现的收入分配问题和内需不足的转型困境,本文认为,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形成更加公平的生产关系以促进更高质量的生产力,以公平促发展。转变我国过去“非平衡”的积累体制,具体需要从完善分配方式、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劳动就业市场、加强就业保护,“量力而行”完善福利保障体制,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等方面重构调节模式。  相似文献   

9.
遗产税作为直接税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以有效调节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设计合理的遗产税制度方案对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利用蒙特卡洛模型模拟了10年间的遗产继承,以及不同遗产税方案设计对财富基尼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遗产税可以有效缩小贫富差距,且征税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中国遗产税免征额不应低于400万元,采用超额累进税率、提高税率标准和细化税率级次也有助于降低财富基尼系数。同时,遗产税制度设计还要统筹考虑保护实体经济和中等收入群体等问题,充分思索其对促进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但现阶段中国个人财富与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逐渐成为减少收入不平等、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阻碍。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问题不仅是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重点话题,也是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旅游业作为消费者空间移动的现代服务业,具有天然的富民属性,其不仅能够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和人的全面发展,还能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收入和财富再分配,对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主要通过经济增长效应、创新提质效应、空间流动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赋能共同富裕。旅游业发展赋能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城乡共同富裕、地区共同富裕、居民共同富裕,更展现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基于此,笔者提出,在旅游业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乡村旅游、区域旅游、民族地区旅游、旅游创新创业和旅游业人才培养等予以有力政策支持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旅游业促进城乡均衡、区域协调、收入分配均等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目标.当前我国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同于过去的"先富带后富"策略,而是具有新的内涵:一是提出共同富裕发展要求的出发点不同,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不同,三是共同富裕目标所蕴含的物质内容不同,四是衡量共同富裕的标准不同.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不仅要构建收入分配的橄榄型格局,也要注重财产分配的合理化和相对均等化,还要注重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同步提升.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正确看待三次分配之间的关系,区分主从关系、原生和衍生因素间的关系;要正确看待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确立政府在分配公平中的重要调节地位,在完善所有制结构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进一步促进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是影响共同富裕状态与水平的基础性因素。国外收入分配在政策取向上集中于两方面:“托底”与“限高”。在调节效应上呈现出双重悖反性:“托底”上的功能积极性与“限高”上的结构局限性,并以悬置分配正义的结构性争议为代价。国内收入分配在政策取向上面临后发追赶型现代化“效率”要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公平”要求的双重压力。从调节效应上看,收入分化已经成为影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突出问题。这与收入分配领域中的多轨并行、制度缺位、过程正义不完善密切相关。以收入分配为政策干预抓手,推进共同富裕的建议有:扩大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份额;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在全体人民中的比重;坚持收入分配规范的法治化取向;维护社会保障体制的分配正义功能。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中的两个重要议题。文章对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分析探讨,研究了二者在实现协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文章认为,数字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共同富裕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理论上讲,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间存在着紧密的协调关联机制,数字经济赋能并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和拓展空间。但在具体实践中,二者的关联存在不匹配不协调问题。文章认为,应从提升社会数字化水平、补齐数字技术短板、缩小区域及城乡间数字差距和调节收入差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等多方面发力,推动实现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体现了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要求,是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统一体。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财税制度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政治经济学视角系统梳理了财税体制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机制及现实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来推动共同富裕的财税体制改革路径,指出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优化税制结构,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纵深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社会第三次分配,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分配公平,推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效率观,重塑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的动力和制衡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分享经济机制即共同富裕经济机制,是坚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社会收入分配体系的必然选择.《共同富裕经济学》做出的理论贡献如同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样,将载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册.  相似文献   

16.
《经济研究》2017,(11):27-42
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试图应用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当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等的形成机制,以及这种分配不均等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的分析框架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特征,包括阶级分析、劳动价值论和资本雇佣劳动等,又结合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某些特征,放宽了现有文献中"工人阶级无任何储蓄"的假设,所得到的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1940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富和收入分配情况,对于分析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条件下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等问题的成因和治理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面板门槛模型对可持续经济福利与共同富裕二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可持续经济福利均能对共同富裕产生显著驱动作用,且呈现区域异质性。可持续经济福利通过影响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收入分配在二者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经济增长能够显著正向调节可持续经济福利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基于此,应完善兜底为要、适度普惠的可持续经济福利体系,形塑规范有序、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探索协同共建、均衡发展的可持续经济福利区域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转型期居民间财富差距问题的主要矛盾是结构和利益失衡, 具体表现为居民间财富分布的不平等程度已经比较严重, 城乡居民之间的财富差距巨大,不同行业人群的财富差距不断增大和中等收入者群体比重严重偏低等。导致财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具体原因包括劳资利益关系失衡、市场经济缺陷问题、财税体制缺陷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地区或行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愿景、财产结构和财产价值的变化,以及受到隐形收入、灰色收入影响等。实现共同富裕,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财富分配制度, 需要在核心价值取向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观; 在制度功能上, 形成有利于财富创造和财富合理分配的制度功能体系; 在制度构建上, 形成国家干预和市场机制共同起作用的多层次收入分配调节机制; 在具体的政策实施层面,注重从初次分配领域、再次分配领域和三次分配领域调节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实现共同富裕有两个必要步骤,一是大量地创造财富,二是合理地分配财富,形象地讲就是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显著标志,就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推动共同富裕的"施工图""路线图",关键在于"调高、扩中、增低"六个字.而对照我国现实格局,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在0.46左右的高位徘徊;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占整体人口比例不到40%, 而且内部结构也不均衡, 相对较低收入人群在中等收入群体中占比较大——这显示出我国收入分配仍偏重"哑铃"型结构,距"橄榄型"社会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也是分配伦理的价值目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强城乡居民的收入,逐步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目前已到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的时候了,应当作为科学发展的一个中心课题,认真研究和谋划。鉴于分配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伦理问题,本文从分配伦理的视角,围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改革分配制度,整顿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提出6个方面建议: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化改革,完善收入决定机制;重视理顺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调节力度,遏止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突出一个"带"字,坚持先富带动后富,促进共同富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本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