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颖 《英才》2009,(1):101
从周伟焜手中接过权杖的两年来,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不仅有条不紊地推进着IBM中国在全球定位的提升,同时也增强着IBM在中国的影响力。没有了PC部门后的IBM,依然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品牌,这是他引以为傲的地方。“钱大群面临的挑战比我当年要大得多。”执掌了IBM大中华区12年的周伟焜曾如此评价。  相似文献   

2.
李源 《中外管理》2011,(6):42-44
如果要在IBM里找一个领导力培养的鲜活案例,非现任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莫属。回顾IBM转型的历史和钱大群的个人职业生涯,几个重合时点出现在我们面前:1993年郭士纳入主IBM时,钱大群履新IBM台湾总经理;1996年伴随IBM推出第一个领导力框架,钱大群被评为年度最佳总经理;1997年他被选派为郭士纳的行政助理;2007~~经历了一系列重要岗位之后钱大群出任现职时,正值IBM第二次成功转型之际——他的经历,几乎为IBM领导力培养画出了一条经典线路图。  相似文献   

3.
1947年,小沃森刚刚成为IBM销售副总裁,销售总经理伯肯斯托克提出辞职,原因是他的导师和小沃森是竞争对手,他确信小沃森主政后会把他挤垮。意外的是,小沃森对他笑着说:“如杲你有才华,就可以在我的领导下展现出来,在任何人的领导下!现在,如果你认为我不够公平,你可以辞职。但如果不是,你就应该留下来。”伯肯斯托克留下来了,并在后来为IBM立下了卓著功勋。小沃森不仅挽留了伯肯斯托克,并提拔了一批他并不喜欢但有真才实学的人。  相似文献   

4.
徐珊 《中国企业家》2010,(18):18-21
9月10早上9点多,汤先生和他的同事一起排队进入盈科中心IBM大厦。  相似文献   

5.
任职IBM20年,他成为迄今为止在IBM美国本土职位最高的华人。从宏碁离职时,他也是宏碁发展史上颇具争议性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2006,(14):85-85
当年郭士纳接手混乱中的IBM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IBM不可救药了,媒体和内部人士都认为应该拆分IBM。他们认为信息产业更加细化的今天,没有人愿意和巨型公司打交道。但郭士纳面对残破的现状,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通过认真的分析后提出:IBM的核心竞争力正是他的系统和规模,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几乎令全世界业内人士都惊愕的决定:保持IBM的完成性。重塑公司,向客户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经过一系列的整顿,IBM这头大象走出了泥沼。郭士纳回头总结时说:IBM不能面对现实的心态是系统性的,  相似文献   

7.
公司如何用     
李开复 《经营者》2006,(2):21-21
在现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人才是最关键的一点,尤其是高科技公司。 在人才方面,微软有几个比较好的做法。一个是人才追踪。比如,徐峰雄博士加入微软,他原来是在IBM做深蓝的人,他是发明深蓝的人,他是我追踪了至少五年的人,我每年给他打电话.我也不认为自己有希望能够雇到他,但是我就是不放弃,在这种执着不被弃之下终于把他挖来了。  相似文献   

8.
IBM公司在相当长时期占据着计算机行业的领先地位,其战绩辉煌,曾被人们称之为“蓝色巨人”。然而,正当人们手捧B·Rodgers的《IBM道路),对IBM的管理经验赞叹不已的时候,1992年,IBM却亏损47.6亿美元,并进行大幅裁员。IBM缘何亏损,并非计算机行业出现了危机,而是其自身因素所致。1.规模过大,导致管理混乱。1963~1966年,IKvi的销售钱上升了97%,而它的雇员数量却上升了130%(由8对万人增长到19.8万人)。在以后的20年中,雇员人被直线上升,1986年总数达拥.7万人。人员过快增长不仅加重了IBM的经济负担,而且也给其…  相似文献   

9.
蔚子 《上海质量》2007,(12):13-15
哈林顿博士是著名的国际质量管理专家,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上世纪八十年代摩托罗拉、GE进行质量改进革命以应对日本产品长驱直入美国本土之时,他正担任美国质量协会主席一职。此前,他担任IBM质量经理一职长达30年。此后,他继续为质量事业在全球奔走,并开始关注中国,关注上海,成为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顾问。“哈林顿卓越绩效长江行”、“卓越绩效五大支柱报告会”等,就是他在中国留下的佳话。2007年12月12日他抵达上海,开始了“青浦质量行”,考察了青浦的企业,并为该区的160家企业作了“质量兴区报告”。12月14日上午,在上海质科院他那充满阳光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0.
他的遗憾是,没能等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实现郭士纳曾经要求的“IBM中国业务做到IBM全球前三名”IT记者松了一口气,以后不用再写“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个冗长的头衔了;IBM的人叹了一口气,在公司39年、领导IBM中国12年——还有比这更厉害的“四朝元老”和“不倒翁”吗?同行们也很感慨,随着“蓝色巨人”这位象征人物隐去,自1995年以来的中国IT史已经历了一次轮回。  相似文献   

11.
提起企业研究院,我们不少人会想起IBM研究院、微软研究院、LUCENT研究院、英特尔研究院等世界著名大企业的研究院。而对中国企业研究院,我们却说不出几个,而事实上,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化竞争朝代的到来,联想、春兰、海尔等国内著名大企业早先行了一步,正凭借企业院的原动力向世界制高点冲刺。  相似文献   

12.
王长胜 《中国企业家》2011,(23):105-105
2011年,IBM迎来自己100岁生日,这是家真正的“百年老店”。 钱大群是见证者之一。1977年即加入台湾IBM公司的他,30年后的2007年1月,被任命为IBM大中华区CEO;2年后,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煜宣布退休,钱大群接任。  相似文献   

13.
9月1日,IBM中国研究院与北京大学(秦皇岛)科技产业园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秦皇岛物联网技术中心”。这个全球首家由IBM提供技术支持的物联网技术中心的落户,将改变国内物联网产业布局,北京大学(秦皇岛)科技产业园也将借此成为国内最主要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的输出地。  相似文献   

14.
不提“蓝色”很多年了。在过去的两三年里,经历着全球整合的IBM,更愿意将对“人”的要求描述为:多元的、差异的、个性的。而在更远的以往,有着蓝色LOGO的IBM曾经将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形容为对蓝色的无限接近。2009年3月末,当记者看到IBM最新的“员工士气”计划时,不禁疑惑:在2008年取得骄人业绩的IBM,也要在2009年的HR管理上,回到文化认同的基本层面吗?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这并非天生使然。而是环境使然、机制使然、历史使然。郭士纳在中国不会成为今天的郭士纳。因为,这位商业奇才有不少的”坏”毛病,比如,不讨人喜欢,狂妄十足,跳槽频繁;在为自己争取利益时。常常是狮子大开口。最初郭士纳向IBM提出要100万股份,尽管只是50万股,但不久他的股份就像越滚越大的雪球。到1996年他的股份总数已达825万股,这使他每年帐上的红利高达6900万美元。1997年3月在IBM最新的协议书上.郭士纳又获准取得兀万股。而更令人眼红的是,协议书上注明7一项从1999年到2002年的分期股份转让…  相似文献   

16.
IBM的“高效绩文化”只要你是IBM的员工,就会有个人业务承诺计划。制定承诺计划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和你的直属经理坐下来共同商讨这个计划怎么做切合实际,几经修改,你其实和老板立下了一个一年期的“军令状”,老板非常清楚你一年的工作及重点,你自己对一年的目标非常明白,剩下的就是执行。大家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地干了一年,到了年终,直属经理会在你的军令状上打分,直属经理当然也有个人业务承诺计划,经理的上司也会给他打分,大家谁也不特殊,都按这个规则走。IBM的每一个经理都掌握了一定范围的打分权,他可以分配他…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眼中,“IBM功臣”周伟煜给人的印象永远都是和蔼平易,猜想他在家一定是一位慈父.而不是严父。通过面对面的近距离接触,更加深了我们这种印象。当他说起在澳洲工作被迫亲手裁员一半时.虽努力克制,却仍然流露出了隐痛。  相似文献   

18.
周伟焜笑着说,IBM中国的平均年龄在30出头,“因为有我拉高了”。 从1968年加入IBM,先后负责过IBM香港及台湾地区业务,1995年在郭士纳“到中国去”的号召下到中国,周伟焜在IBM36年的职场经历始终是业内一个奇迹。你叫他“老大哥”也好,视他为“IBM恐龙”也好,他的秘诀是:一,坦诚地把事情告诉总部;二,很幸运,像郭士纳、彭明盛这样热爱中国的上司不太好找;三,不是“空降兵”;四,当然也要有一些沟通的技巧。比如他每季  相似文献   

19.
在IBM,创新不是一句口号或是高深的课题,只是每个人身边的“小事”小C是IBM中国公司的一名员工,在后台部门工作。每年他都看到公司淘汰下来的电脑被压碎处理, “公司使用的电脑基本上每三年就要更换,很多电脑只是因为机型旧了就  相似文献   

20.
谢克人已经离开 TBM 很久了。因为他曾经的声誉和朋友关系,有不少企业来找他做咨询;另外他还有一家网络技术公司,包括 IBM 在内的很多外食,以及几家国有银行的网站都是他们制作的。为 IBM 效力30多年,作为一位老牌职业经理人,谢克人开创了 IBM 在中国的广阔市场,而今回首往事,他称:人生如舟。“一条小船,瓢飘荡荡地从河流驶向大海,就如问一个人离丌学校,走入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