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交通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策略,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且有利于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区域差异化,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是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且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产出弹性高于东西部地区。因此,有效增加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不仅会打破中部地区发展瓶颈,改善发展环境,还可以带动西部经济发展。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对中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使要素资源在更大的地域平台上流动,创造更高的价值,更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0年~2014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由于在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方面的不同,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0~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区域金融、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宏观数据,采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来考察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政府投资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异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区域金融的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的影响程度最大,政府投资,城镇化率和人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文章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在构建基础设施投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10-2017年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31个省市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进行横纵向研究分析,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投影分析,找出影响各区域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现状的具体因素。据此,为各区域提供制定基础设施投资方案决策支持,促进东中西部地区间及各区域内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在此过程中,除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转型的作用因素外,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但同时我们应该警惕如果政府基础设施投资过度,从社会中筹集资金规模过大,政府必然面临难以承受的财政赤字问题,从而造成挤压私人般资、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的"挤出效应",并且有可能加剧银行体系不良信贷资产的风险,从而大幅度抵消基础设施投资效果,给经济增长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7.
基础设施投资、区域经济增长与减缓贫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设施关系到生产与发展、生活与社会福利的基础性问题,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与地位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试着从基础设施投资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减缓贫困的作用机制出发,再探讨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减缓贫困的内在关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波 《财贸研究》1998,9(6):27-29
<正> 一、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对国民经济的结构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作出不同的分类。在结构发展模型中可以按直接生产活动和间接生产活动把社会经济活动划分为两大类。后者也称为基础设施或社会间接资本,它通常被定义为包括那些进行一次、二次及三次产业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服务。就狭义而言,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以及供水、供电等动力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就广义而言还包括法律、教育、卫生,以及农业间接资本如灌溉、排水系统等所有的公共服务。基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1年中国31个省城截面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人力资本对碳排放密度的影响.我国省城间碳排放密度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即一个地区的碳排放密度受相邻地区碳排放行为的影响.采用不同指标测度出的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对地区碳排放密度的影响作用不同:基于教育年限法衡量的通用性人力资本对碳排放密度影响系数显著为正,即现阶段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碳排放密度也较大;以R&D人员为代表的异质性人力资本与碳排放密度之间存在弱负相关关系,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异质性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对该地区减少碳排放的影响力度有限,也难以对相邻地区的碳减排产生正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深入全面地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各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因素,从而使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9年间的多个指标数据,通过构建不同权重矩阵下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公路、铁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种类交通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存在差异,一个地区公路的建设不仅对本地经济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益于周边地区的发展;而铁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多地体现在其自身的网络属性,加速地区间的要素流通,使得生产要素主要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效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探讨了我国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全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总量水平,还是具体的行业构成都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极大地弥补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的资本匮乏,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及贸易方式。基础设施作为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即在优化国内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的宏观背景下,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投资的增加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源,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而中国投资的空间聚集特征对整个投资水平的提升有着明显的影响,本文通过空间理论经济学方法对中国投资的空间分布和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国内投资、劳动力投入以及土地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呈递减趋势,国家要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就必须从国内投资入手,以投资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郭楠 《上海商业》2023,(11):32-34
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发展处于世界前沿地位。虽然近年来增速下降、边际贡献下降,但基于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后续仍需调整投资总量与结构,重视其在时间与空间纬度上的影响。本文从供需视角出发,特别关注对行业、区域发展的不同作用,旨在揭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成就斐然的背后,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柳杰  李治国 《商业时代》2007,(30):103-104,93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增长,而随着经济不断增长,整个社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会增加。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上海市1980~2005年间的经济增长与各项基础设施投资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电力建设与交通运输投资显著影响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又能带动公用事业、市政建设和邮电通信投资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取市场规模、市场潜力、行业政策法规、行业竞争程度、行业比较优势以及哈方合作态度等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出对哈萨克斯坦交通运输行业、电力行业、通讯行业及水利行业等四个主要基础设施行业投资的优先选择顺序,四个行业评价所得总分分别为0.45,0.24,0.19和0.11,即在对哈主要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中应该优先选择交通运输行业,其次是电力行业、通讯行业和水利行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先选择投资交通运输业,制定明确的对外投资规划,积极推进国际化和本土化,加强科技研发与创新,提高对外投资风险防控能力五点有效促进中国对哈主要基础设施行业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测算了1995~2008年中国30个省市的城镇碳排放,划分了高、中、低排放区域,分析城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城镇碳排放是中国碳排放的主体;中国城镇碳排放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2001年后表现尤为明显;中国城镇碳排放存在很强的区域差异,2008年高排放区域的八个省市城镇碳排放总量占全国城镇碳排放总量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何健 《中国市场》2008,(15):80-81
文章提出了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化发展的概念,并重点对影响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化发展的政府干预、经济效益、社会舆论和公众认知以及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自身发展需要等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