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构建了基于市场化配置程度、市场化运作程度以及市场准入程度三大子系统52个具体指标的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出2005-2018年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综合指数以及三个子系统指数,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揭示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区域差异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指数总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市场准入程度相对于市场化配置以及市场化运作水平较高;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区域发展不协调,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中国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且东部-中部、东部-西部、东部-东北部地区间差异呈扩张趋势,中部-西部、中部-东北、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间差异呈逐步缩小趋势。文章为构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评价指标提供有力的实证支撑,同时为提高中国及四大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体制测度: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发  周琛影 《改革》2013,(1):50-57
按照区域公共服务支出均等化—区域财力分配均等化—均等化转移支付这样一个分析框架,评估财政体制运行对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均等化上,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的均衡水平显著提高,而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的均衡效果改善一般。在区域财力分配均等化上,区域初次财力分配差异呈缩小趋势,区域财力再分配均衡水平不断提升,造成财力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由区域间、东部地区差距转变为东部、西部地区内的差距。转移支付提高了区域财力总体均衡与区域间财力均衡水平,却没有有效抑制东部、西部地区内的财力差距。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体制变迁,应从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分工、区域财力均衡分配、改进均等化转移支付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差距的基础上,建立了变系数时点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地区生产总值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和时期、地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较大,但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出现缩小的态势。全国教育经费投入的时期效应在逐年增大。大多数西部地区教育经费对生产总值的弹性高于东部省份,而自发性教育投入水平低于东部地区。多数中部省份的地区效应和弹性值介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为了降低教育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和实现教育服务均等化目标,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加强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中西部地区综合经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3-201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我国公共投资就业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公共投资就业效应为正向效应,消费性公共投资就业效应为负向效应。我国东部、中部地区公共投资有正向就业效应,但西部地区公共投资就业效应为负向效应。提出了一些提高公共投资就业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收入差距急剧拉大,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而我国阶层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实际上都可以包括在区域差距中,因为尚未脱贫的2300万人口、低收入的广大人群以及60%的农民主要分布在落后地区。据统计,2004年,我国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人均GDP分别相当于东部地区的44%、38%和73%。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引入关系数据范式,利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均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态势;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不断缩小,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异呈扩大态势。全样本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缩小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的有力途径。分区域考察显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高质量发展地区差距的驱动作用大于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的驱动作用尚不明显;南方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地区差距的贡献大于北方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改善对缩小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地区差距均存在显著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7.
张颖  辛爱洪 《科技和产业》2024,24(4):101-108
选取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K-Means聚类分析法对我国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就业水平进行测度评价,通过面板模型、分维度回归、门槛效应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就业水平二者均在时间趋势上呈增长趋势,空间特征上均表现为东部高、中西部低;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劳动力高质量就业;信息化发展、数字交易发展、数字金融普惠发展能显著促进劳动力高质量就业,互联网发展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不显著;数字经济对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促进作用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不同地区的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赂,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性,创新性地采用泰尔指数测度法,对我国1997—2007年间四大区域的经济差异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比较,设计了5个测度指标。分析得出4个结论,即全国五项指标的区域差异均有缩小的趋势;人均GDP、人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项指标的区域间差异均占全国区域总差异的主导地位,另外两项指标比重较小;从区域内部差异来看,东部大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内部差异最小;地区的教育水平(除东北地区外)差异最大,而波动幅度最大的是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这与全国五个指标的整体差异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多指标测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成学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7):40-44
为了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性,创新性地采用泰尔指数测度法,对我国1997-2007年间四大区域的经济差异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比较,设计了5个测度指标。分析得出4个结论,即全国五项指标的区域差异均有缩小的趋势;人均GDP、人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项指标的区域间差异均占全国区域总差异的主导地位,另外两项指标比重较小;从区域内部差异来看,东部大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内部差异最小;地区的教育水平(除东北地区外)差异最大,而波动幅度最大的是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这与全国五个指标的整体差异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失业问题严峻,凸显出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缺位问题。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基尼系数表明,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整体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但泰尔指数反映出农村间公共就业服务发展极不平衡,且有扩大趋势。政府应以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特别建议设立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劳动力输入和输出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证明,区域开放与区域发展直接相关.区域开放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开放程度高的区域,其发展水平一般都比较高;反之亦然.这些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发展水平的差距与区域开放的程度相关.例如,2017年东部地区外贸依存度达到61.4%,分别是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6倍、5倍和3.7倍.  相似文献   

13.
史丹  孙光林 《改革》2023,(2):1-13
基于我国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在测度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仍然处于低度融合阶段,分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较低,由东向西表现为从高到低的融合空间分布格局。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有利于促进绿色创新;机制回归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可以通过增大研发投入规模和技术市场交易规模促进绿色创新。异质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三大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状况分析 无论是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良好的公共物品。本文将全国内陆(不合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中部地区有8个,分别是吉林、黑龙江、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在此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我国三大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相似文献   

15.
李存书 《科技和产业》2021,21(11):99-105
基于中国2008—2019年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及在孵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采用改进的受教育年限法测算了中国省域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人才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中国四大经济区域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人才资本存量的地区差距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样本考察期内,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人才资本存量的年均值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而其年均增速则呈现出西高西低的特征;除中部及东北地区外,全国及东部、西部地区省域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人才资本存量长期表现为不均衡状态;中国各区域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人才资本存量分布差异的泰尔指数均大于零,其反映的各区域人才资本存量分布差异与基尼系数反映的情况有较大差异,且地区内差异始终高于地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等化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辉明 《老区建设》2008,(10):47-50
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等化不等同于平均化,在尊重自由选择权的基础上,更强调供给机会均等和原则均等,它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及困境,供给均等化的制度设计是新时期发展的一个迫切需求。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均等化,关键是要更新理念,以多元化供给方式,坚持平等的公共文化权利原则,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7.
孙千驰 《科技和产业》2023,23(12):71-77
依据新发展理念建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衡量2012—2020年中国省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索影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因素。结果发现: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方面,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稳定上升,但存在结构失衡,服务业绿色较为落后,协调和共享贡献较高;并且地区发展差异显著,东部地区持续领先,中西部地区迅速追赶;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是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东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化水平,中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业化水平,西部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消费需求水平。最后提出推动中国及各地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淑芬 《辽宁经济》2004,(9):106-106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总量上的差距。以1998年为例,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4%,不足中部地区的1/2和东部地区的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59元,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地区低7374元和1240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差异化的现实,本文运用泰尔指数对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三个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具有差异性,但泰尔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公平性有所改善。从区域内与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可以看出,区域内差异是造成床位配置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差异是造成护士配置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区域内、区域间差异共同造成医师配置的不均衡。  相似文献   

20.
王冲  程雪梅 《中国经贸》2010,(10):153-153
本文运用基尼系数与变异系数等指标对我国31个省区的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进行了的考察,结果发现,我国公共卫生总体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所提高,但地区间差距仍然明显。可以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