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能从微观层面提高其运营效率,而且能够在宏观层面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俨然已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本文选择兼具“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督”双重属性的ESG表现为锚定对象,重点分析其在促进企业有序数字化转型并进而实现创新型发展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基于2016—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促进其创新绩效提升,且ESG表现有助于强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该效应在融资约束较小、治理效率较高以及资源冗余程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且更利于促进企业实现突破性创新。本研究有助于企业借力数字化转型、强化ESG表现以提升其创新绩效,进而为促进国家创新能力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基于文本分析方法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07-2019年数据,借助爬虫技术归集企业年报中的"数字化转型"关键词,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其渠道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价值水平.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价值水平都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但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这种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高科技企业-非高科技企业"的价值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于其中的高科技企业而言,这种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从渠道机制检验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强要素配置水平并对风险具有更强的可控力,这些因素的改善,都有助于企业价值水平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李增福  冯柳华 《财经研究》2022,(12):151-165
近年来,企业ESG表现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ESG表现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表现促进了企业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机制检验表明,ESG表现能够通过强化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加强外部监督、提高企业声誉和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从时间维度上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ESG表现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更强,这与整个社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相关。异质性检验发现,ESG表现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在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以及信贷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更显著。经济后果检验发现,ESG表现所带来的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效果提升了企业的实体经济投资,表现为创新投入的显著增加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显著提升,进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揭示了ESG表现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效应和途径,为我国持续推进ESG建设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数字中国建设,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无锡市积极探索以推进“数实融合”为导向,以“数字经济”“数字生活”“数字治理”“数字协作”和“数字生态”为抓手的无锡模式,为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提供无锡经验。文章在梳理数字化转型实践和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存在的短板,从优化落实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培育数字生态的良好格局、持续激发数字经济产业活力和强化创新性政策优势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双碳”目标的提出推动了碳交易市场的向前发展,也使碳信息披露的问题进一步取得了利益相关者的关注,随之而来的是投资者理念的转变。碳信息披露作为企业积极承担ESG责任的重要表现,在“双碳”目标的影响下,企业ESG表现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被加强。文章聚焦于高碳企业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探究碳信息披露质量在企业ESG表现和企业价值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以高碳行业的上市A股企业为对象,运用双重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其2015—2020年的ESG表现、碳信息披露得分以及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良好的ESG表现可以正向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加,且碳信息披露质量在此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效应。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提升企业ESG表现价值效应的科学性,为企业提升市场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对ESG理念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志红 《经济问题》2023,(11):25-32
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能否提升企业价值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利用2015—2021年中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资源基础观理论,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提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提升企业价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企业资源异质性视角的机制检验显示,企业绩效、行业竞争和企业性质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的调节作用显著不同。进一步分析得到,内部控制和运营效率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价值影响的传导路径。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转型赋予企业经济绩效与非经济绩效增长新的驱动力,但其能否进一步改善企业在环境、社会与治理方面的表现,助推“双碳”目标实现?以2012—2021年华证ESG评分披露的2 909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可以改善企业ESG责任表现,尤其可以提升其在环境与社会责任两方面表现,且云计算技术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贡献最为突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第二,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绩效提升并降低企业风险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故有助于提升企业ESG责任表现。第三,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与重污染企业ESG责任表现对数字化转型更为敏感。结论基于数字化视角可为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为实现“双碳”目标与经济目标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众对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日益增强,企业ESG表现逐渐引起国内外各界的重视,并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标准纳入企业建设并由此构建起ESG优势,能否成为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以及创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创新视角探究了企业ESG表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ESG优势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ESG建设主要通过促进创新产出、提高创新效率、提升创新质量三个层面释放企业创新效能,进而改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ESG优势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据此,要加快推进ESG治理,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规范完善ESG信息披露体制机制,释放企业创新效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安然  陈艺毛 《经济纵横》2023,(8):98-106
近年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实践与发展受到各方关注。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企业践行ESG理念可能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探究了企业ESG表现对出口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企业ESG表现与出口绩效呈U型关系,ESG表现的改善在短期内会抑制出口绩效,但长期会促进出口绩效的提升;技术研发是企业加强ESG表现促进出口绩效提升的关键因素;企业环境责任改善与出口绩效正相关,加大研发投入能更好地发挥环境责任改善对出口绩效的推动作用。ESG评价标准倒逼企业改革生产和管理方式来维持国际竞争力,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实现企业可持续经营和外贸高质量发展。因此,应重视价值重塑,将ESG理念融入发展战略;重视价值转换,构建ESG绩效管理体系;重视价值提升,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尚洪涛  吴桐 《技术经济》2022,41(7):158-167
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社会责任—企业价值之间的链条传导关系,以及行业竞争程度和企业竞争地位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而提升企业价值。行业竞争度正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价值的中介效应,企业竞争地位负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价值的中介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履行社会责任进而提升企业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如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2008~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均能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且技术创新具有中介作用;数字化转型会对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强化效应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并会对渐进性技术创新产生替代效应进而弱化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规模越大,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促使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越弱;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也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与构建竞争新优势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构筑企业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举措,也是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施“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基于战略联盟视角,理论分析企业参与战略联盟对数字化转型的内在作用机制,并采用大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企业参与战略联盟能够推动数字化转型,且股权式战略联盟、联盟对象为企业和政府、联盟内容涉及数字化技术有助于增强战略联盟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2)企业参与战略联盟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3)与其它企业相比,参与战略联盟更有助于推动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和地处商业合作文化浓厚地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研究结论可为揭示战略联盟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如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文章选取国内外相关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工具挖掘和识别了研究重点趋势与热点信息,总结近年来该领域的科研动态与发展趋势。根据定性分析,构成一个包括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情景-理论基础-前因-行为-后果”(CTABC)知识框架,从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与组织变革相互赋能、企业战略应对数字化、企业数字化效果三个维度提出管理内涵。  相似文献   

14.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效能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元胜 《经济纵横》2020,(7):106-113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智力资本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关键驱动因素。本文利用2010—2020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构建反映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指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强化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关系推动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好发挥智力资本的价值驱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ESG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以2009-2020年3549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ESG表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ESG表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基于地区和行业竞争视角结果表明,对于中西部地区、处于高竞争行业的企业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ESG表现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和降低非效率投资行为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绿色发展理念和政策的指引下,中国正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以激励企业通过绿色发展而提升价值。以ESG作为企业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以托宾Q值衡量企业价值,通过收集2013—2020年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金融支持企业绿色发展及其对企业价值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绿色发展可以显著提升其价值;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务融资,都在推动企业绿色发展、提升企业价值中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绿色发展更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随着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政策的不断深化,绿色发展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正不断增强。此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依靠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突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从资源赋能和结构赋能双重视角出发,对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需进一步通过技术进步扩展绿色发展空间;(2)企业内部数字化技术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提升;(3)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作为绿色工艺创新的两个维度,在数字化技术转型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4)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能够正向调节数字化技术转型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通过识别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情境因素,可为我国有效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数字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以2011—2022年1320篇研究成果为样本,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现状以及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研究在2011—2018年为起步阶段、2018—2020年为逐步上升阶段、2020—2022年为高速增长阶段,但研究者与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广泛密切的合作。现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多与数字经济、中小企业以及制造业等关键词结合研究,引用该主题频次较高的期刊具有一定权威性与知名度。在未来,学术界应进一步关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实体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