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提升到52.27%,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前,中国城镇化进入由加速向减速转变、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不完全城镇化向完全城镇化转变的战略转型期。面对城镇化建设中用地失控严重、城镇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较为普遍等诸多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必然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构建,是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优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城镇化,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城镇化。实现城乡劳动者自由流动、公平择业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扶持县域经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户籍制度等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最新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指出要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传统城镇化有许多问题需要改善。中小城市是吸纳转移农村人口的重要载体,是践行绿色发展的主力军。加快发展中小城市需要加强城市群建设和生态建设,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构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城乡统筹、绿色低碳、创新发展”五维度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时序加权平均算子法及空间统计分析法,对2009—2020年广东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各维度分指数的变化态势不尽相同,“绿色低碳”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最大,“创新发展”的贡献最小;珠三角地区综合发展水平较高、持续发展能力强,粤西和粤北次之,粤东最弱;城市空间关联模式以同质集聚为主,高—高集聚型城市分布在珠三角,低—低集聚型城市分布在粤东西北;经济基础、技术创新、政府引导、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是广东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最后,从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制定差异化发展规划和优化实施路径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戴浅语 《时代经贸》2013,(12):178-179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新“四化”的重要保障,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试验区,按照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的方式实施小城镇建设,构建世界生态田园城镇体系,形成了“以人为本,城乡协调,互促共进”的成都特色,为全国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新型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新时代的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要求。顺应这些要求,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依托创新驱动构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体系;有序推进城市群高质量集聚,把城市群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区与先行区;全面推进县城高质量发展,将县城和小城镇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区;深度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奋斗方向;依托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别,做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综合区划,因地制宜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图与时间表;正确处理好中国式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及路径依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逐步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新“四化”的重要保障,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试验区,按照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的方式实施小城镇建设,构建世界生态田园城镇体系,形成了“以人为本,城乡协调,互促共进”的成都特色,为全国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相似文献   

8.
张扬 《经济研究导刊》2013,(34):224-226
从新型城镇化的实质入手,指明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从改革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和创新,推进人本理念下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城镇化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城镇化建设问题正越来越成为一个关系到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话题。第五届比较研究工作坊于2014年9月20日在重庆工商大学举办,研讨会主题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等与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相关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实践.重庆作为中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点开展了以农民工城市化为主线的综合配套制度改革,为中国城镇化构建了基本成型的制度体系.基于重庆改革实践,提出中国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顶层包括了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的运行机制和产业发展两个板块.运行机制取决于政府政策,产业发展取决于因地制宜下的产业创意.运行机制建设中应重点克服严重不利于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利于农村发展的农地政策和以政府为主的投融资模式,建立起以“三农”发展为基本、政府管控、农村主导、市场参与、多方共赢的新型城镇化利益格局、组织机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发展,而农村金融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通过改善农村经济环境和政策制度环境、规范农村金融法制信用环境等对策,构建一个能够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乡市场关系的演化与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受我国长期农村支持城市发展战略方针的影响,我国城乡市场关系经历“商品市场”不等价交换、“要素市场”不平等交换和“统筹发展”三个演化阶段.当前构建新型城乡市场关系,要从政策层面正确厘清城乡市场辩证关系,重视发挥政府在城乡市场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关键是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市场体系,城镇化是城乡市场互动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刚刚结束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型城镇化作了全面解读和部署。常州市作为率先发展地区,必须遵循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中,更加自觉地把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努力走出一条高效集约、城乡一体、功能完备、环境友好、社会和睦、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常州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推动由粗放增长向集约高效发展转变,由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由城乡分割向城乡发展一体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必须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西部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导致二元结构问题突出。本文认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不协调性,是导致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依托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社会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姜启波 《当代经济》2016,(33):16-20
习近平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在人的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人为核心才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本质.然而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城镇化发展效率低、发展质量不高以及生态不和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进程.为探索符合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针对传统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重点中心镇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这些重点中心镇均以人为核心,以产业创新和平台创新为核心动力,走因地制宜的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重点中心镇的成功实施,为江苏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走集约、绿色、环保、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在城镇化过程中面临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大、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缓慢等问题。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优化城镇体系规模、启动生态城镇化试点工作、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措施,提升吉林省新型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武士勋  郑金芳 《经济论坛》2004,(10):146-147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和艰巨任务,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城镇化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城镇化发展“十五”重点规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新型城镇化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型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从体制、制度、政策多维度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更需要在实践中尝试,树立科学的城镇化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9.
申丽荣 《当代经济》2016,(33):36-37
新型城镇化是一种旨在促进城市农村和谐协调发展并且促进大中小城市能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涉及到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的方方面面,如今更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它涉及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以及实现新的现代化以及和谐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在过去的阶段里虽然城镇化促进了中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巨大进步,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某些地区和时期也出现城镇化无序发展,大中城市边缘的盲目拓展,生态环境恶化,失业率上升,这都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吸取其他国家城镇化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的国情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色道路,解决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面对这一艰巨任务,作为鸡西这样的正面临从资源型城市转型并且发展较慢的老工业基地必须立足实际,把加快城镇化建设作为突破口,以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山区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以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从而化解“三农”难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