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时代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利用2007—2019年中国266个城市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对于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有效提升了城市经济效率;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通过改善城市营商环境、促进区域内要素集聚,进而推动城市经济效率的提升,但其带来的市场竞争效应对于城市经济效率呈现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效应更加明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效应更为明显,政府效率越高越有利于政策效应的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没有产生虹吸效应,并未对本省其他城市的经济效率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不是通过存量资源再配置产生的,而是具有显著的净增长效应。未来我国应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高质量市场体系;提高政府效率,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经济发展成果;重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成果的推广与扩散。  相似文献   

2.
基于超效率DEA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度的绿色经济效率视角,本文检验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的经济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后,试点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显著提升,这得益于试验区设立的绿色技术效率提升作用,但绿色技术进步的效果不明显。机制检验显示,试点地区主要通过吸引外商投资、促进绿色企业创新、抑制污染企业融资等路径提升绿色经济效率,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路径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对产业升级类和资源开发类试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明显;对大规模污染企业生产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对小规模绿色企业的作用不显著。本文研究体现了进一步推进试验区的绿色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紧迫性,有利于为绿色转型政策的优化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3.
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所带来的制度环境变革对企业技术水平的作用机理,依据2009 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多期DID经验验证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显著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效果在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支持产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增加了企业对先进知识的发现、获取、转化和运用能力,这加强了吸收能力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对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并带动周边地区企业的技术进步。上述结论说明,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有助于企业将先进技术“引进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且能够促进企业吸收高技能人才,有效运用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目前的情境下,社会资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配置方式,企业通过社会网络寻求稀缺资源的配置方式在当代中国已成为一种主流方式。本文将社会资本理论嵌入到公司投资行为中进行分析,梳理公司投资行为与企业社会资本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微观视角实证检验企业社会资本对上市公司投资机会及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资本对公司的投资机会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并能提高投资效率。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社会资本在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内容,而且从微观层面验证了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如何借助绿色金融推动中国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议题。本文利用上市公司工业企业数据,检验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该研究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通过金融资源配置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资金导向和信息传递作用引导企业增加技术改造投资和绿色创新投资,进而提升产能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设立门槛限制企业融资,倒逼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非国有、成立时间较短、市场化程度较低和环境规制强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上述结论为推进企业绿色转型,助推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提升对外开放平台功能的重要载体,对促进高质量出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出口技术复杂度视角出发,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DID模型考察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中国高质量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可以显著推进中国高质量出口,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和考虑其他干扰因素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主要通过聚集高端要素、优化产业链布局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三种渠道推进中国高质量出口。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推进作用在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产业结构层次较高的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本研究为持续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试点范围、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曙光  马忠  王龙丰 《当代财经》2022,(3):126-139
以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间的会计信息可比性为视角,考察了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间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对集团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可比性越高,集团资本配置效率也越高;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集团内部成员企业间会计信息可比性对集团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作用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程度高会弱化集团内部成员企业间会计信息可比性对资本配置效率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冯晓晴  文雯 《经济管理》2022,44(1):65-84
具有国资背景的机构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考察持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持股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并且该影响在代理冲突更严重和所处信息环境更不透明的公司中更加显著。机制检验表明,降低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是持股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越长,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治理效果越好;细分国有机构投资者类型后发现,致力于长期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和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证金公司和汇金公司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显著,但没有发现“救市”基金和外管局旗下的投资平台对企业投资效率有提升作用。研究结论从企业投资效率视角为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在微观企业日常经营中发挥的治理作用提供了新颖的经验证据,对进一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0—2019年间中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考察行业锦标赛激励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相应的情境特征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行业锦标赛激励显著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行业锦标赛的激励效应在不同情境特征下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当CEO参与行业锦标赛竞争意愿较强和CEO职业生涯发展预期较高时,行业锦标赛激励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烈。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锦标赛激励通过缓解代理成本进而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主要表现为过度投资水平降低,代理成本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本文从薪酬激励视角考察了CEO的投资决策行为,研究结论丰富了行业锦标赛激励方面的相关文献,同时为如何有效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探讨了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可以通过提升市场交易效率和城市生产效率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会因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初始产业结构以及科教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和环境规制对大数据试验区设立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广 《经济学家》2023,(12):36-45
以2008—2020年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企业金融化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对改善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在替换核心变量测度方法或控制模型内生性后依然成立;国有企业和低绩效企业的金融化对改善资本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大,企业持有长期金融资产形成的金融化对改善资本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大,企业金融化对投资过度企业改善资本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大;财务风险在企业金融化影响资本配置效率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企业金融化对实物投资存在“挤出”效应,且该效应在持有更多长期金融资产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强。本文的政策意蕴是企业应充分认识金融化对实物投资的影响,不断合理分配资金和优化金融资产期限结构,避免“脱实向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付东  钱爱民 《经济经纬》2022,(3):97-107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疏通经济循环堵点的关键在于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以提高供给质量。基于代理理论,从企业资本引入战略视角考察各类引入资本对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引入内源性资本提升产能利用率,引入外源性资本降低产能利用率。(2)在三种外源性资本中,债权资本对产能利用率的抑制作用显著,政府补助次之,股权资本不显著。(3)机制检验发现,内源性资本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提升产能利用率;外源性资本增加代理成本,进而降低产能利用率。(4)进一步研究发现,内源性资本提升产能利用率的作用在好的营商环境中更显著,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供给质量的重要举措。研究结论揭示了资本要素配置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机制,有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也支持了正在进行中的营商环境改革。  相似文献   

13.
王倩  谢玲玲 《技术经济》2022,41(7):93-105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深化改革与开放的一项政策实验,尝试通过制度创新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其政策效果究竟如何?研究基于2000—2019年21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广义合成控制法实证检验了我国自贸试验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且随着时间推进,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向促进作用愈发明显;控制其他政策因素的多期双重差分法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研究进一步发现:自贸试验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效果存在差异性。从时间趋势看,不同批次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导向不同,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力度不同;从区域层面看,自贸试验区建设中,东部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强,中部地区的政策效应存在滞后性,西部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力度有下降趋势;从城市规模看,自贸试验区建设对一线城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度更明显,级别越低的城市可塑性越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效果越显著。从不同发展梯度看,沿海自贸试验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向影响程度高于内陆自贸试验区,而沿边自贸试验区并未发挥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14.
转轨经济阶段,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微观经济主体家族企业如何在面临信贷歧视的背景下实现成长?本文从商业信用视角,提供了推动家族企业成长的微观机制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家族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越强,企业资本配置效率越高。这种效果在社会信任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家族控制权异质性特征对商业信用的资本配置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商业信用资本配置效率在家族股东大会层面的超额控制越低、家族董事席位控制程度越高和家族总的控制程度越高的企业效果更为显著,股东大会层面上的两权分离度对商业信用的资本配置效率发挥着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而董事席位超额控制和家族总的控制发挥着竞争优势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商业信用的资本配置效率的微观机理是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提高投资效率。商业信用通过提供非正式的融资机会帮助正式融资渠道受限制的公司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5.
如何更好地通过市场化体制机制配置信贷资本要素,对缓解我国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企业与银行建立战略联盟这一市场化机制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企业与银行建立战略联盟可以显著降低其债券融资成本;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作用通过监督效应、信号传递以及流动性担保得以实现,并且在较长期间内依然存在,而经银企联盟有效降低债券融资成本的企业投资效率、经营绩效和市场价值显著提升。本文的研究结果——体现市场逻辑的银企战略联盟对缓解企业“融资贵”和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不仅支持了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完善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所坚持的前进方向,而且对战略联盟和债券市场发展的学术研究进行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为背景,采用2008-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整体上促进了制造业企业“脱虚向实”,其传导路径为降低企业套利动机、提升企业实体资产收益率、增强企业创新投资意愿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等四种机制;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对制造业企业“脱虚向实”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在非国有企业、中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高管持股比例较高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显著;并且营商环境改善在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何平均  曹丽 《当代经济》2023,(10):63-72
农业上市公司作为农业强国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绿色发展背景下ESG表现对农业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影响日益显著。基于A股所有上市公司2009—2022年的面板数据,在异质性视角下,考察了ESG表现对农业与非农业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ESG表现能显著提升农业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但其提升效应并不比非农业上市公司高,而农业上市公司E、S、G分项的作用明显强于非农业上市公司;在机制分析中发现,ESG表现能通过缓解代理问题、降低融资约束促进非农业上市公司投资效率提升,农业上市公司主要是通过融资约束机制起作用;在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对于外部关注度高、中部地区以及国有性质的农业上市公司,ESG表现的投资效率提升作用更大。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设立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对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基于2005—2019年中国275个城市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评估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区域来看,内陆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超过沿海自贸试验区。对于沿海地区而言,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显著体现在长三角地区。从时间上看,第一批次和第三批次设立的自贸试验区对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突出。机制检验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可以通过制度效应、投资效应、贸易效应以及金融效应等渠道促进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建设在促进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会对相邻城市经济发展质量产生“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9.
喻彪  杨刚  李沁洋 《经济经纬》2023,(4):93-103
以2012—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数字化转型视角探讨了非效率劳动投资行为的治理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该结论在经过若干内生性处理及稳健性测试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发挥信息效应与治理效应,主要通过改善企业信息透明度和内部控制质量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和劳动要素密集度较高的企业、竞争性行业以及劳动者维权环境较差的地区,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效应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经验证据,丰富和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经济效应的相关研究,也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劳动投资效率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遵循新发展理念,构建基于“双循环”发展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通过测算2003-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及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简称ICT)生产性资本存量,运用中介效应、动态门槛效应模型对ICT资本结构变化点及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ICT资本深化作用明显,ICT资本每增加1%,经济发展质量将提升2.8%~3.6%;从传导机制看,技术扩散效应、人才配置效应和自主研发效应是ICT资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其中,技术扩散和人才配置起非线性调节作用,随着技术扩散和人才配置越过门槛值,ICT资本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特征,但人才配置位于倒U型左侧。该结论表明,当技术扩散越过对经济发展质量正向影响的临界值时,ICT资本积累将成为经济发展质量阻碍因素。通过揭示中国经济亟需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换的内在逻辑,为促进内循环经济投资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