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高新区》2013,(12):18-18
11月20-21日,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北京举行。10家初创企业、10家成长企业和10支创业团队在5位创业导师和50位创投机构大众评审的现场打分下,初创企业组、成长企业组、创业团队组三组的三甲脱颖而出。科技部、教育部、全国工商联、共青团中央及招商银行等指导和支持单位的领导为获奖选手现场颁奖。  相似文献   

2.
“双创”背景下,深入研究创业生态系统对创业活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创业生态系统分为直接参与主体、间接参与主体、创业环境3个构成部分,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5—2019年我国创新创业活跃度较高的96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测度创业生态系统不同构成部分的发展水平,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创业生态系统对创业活力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城市创业生态系统3个构成部分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创业活力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直接主体参与度、间接主体参与度、创业环境均对城市创业活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生态系统的演进与完善可直接提升区域创业活力;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区域创新效应是创业生态系统间接促进创业活力提升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胡兰  王芳 《中国高新区》2014,(10):18-22
9月25日,由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人民政府5家单位共同主办的2014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主持。此次论坛主题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协同.分享.共赢”,重点关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要素和内涵,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如何共同创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动协同创新和产业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丽萍 《黑河学刊》2010,(11):128-129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等途径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界面、共生环境对以运营管理方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并进一步从动力机制、进入退出机制、信任机制三方面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选取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河南省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商务产业园生态系统是随着共生模式演化而发展的,是由偏利共生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演化,最终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创业领域研究的深入,学者从生物学关于生态系统的概念中抽象了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大学生创业支持生态种群是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中有利于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种群,主要包含大学生创业企业、政府和高校等。种群协同包含种间协同和种内协同两个层次,种间协同就是通过一定整合性目标促进种群间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协同推进大学生创业,种内协调就是要处理好种群主体内部的协调运作。  相似文献   

7.
陈政霖 《中国高新区》2014,(10):164-166
正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根基,是推动企业健康成长、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南宁高新区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和南宁广告产业园孵化基地的创业导师,笔者经常与基地的创业企业交流,发现不少初创企业甚至成长期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有的认为企业文化是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的必备品,对初创企业来说则是奢侈品;有的企  相似文献   

8.
张虎龄  傅振星 《科技和产业》2022,22(11):158-16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认知行为模式有其特殊性,大学生因年龄和社会阅历等决定其创新创业认知始于感性,要经多维环境持续相互作用才能达到完全认知。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来源出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认知特点进行研究,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认知行为宏观、中观、微观三维“耦合”模型,同时探讨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资源的认知,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认知行为模式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企业动态能力与大学生初创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超 《北方经济》2011,(16):47-48
大学生企业在创业初期都面临着资源禀赋的制约。但是在相似的资源禀赋条件下,很多企业的发展命运却截然相反。本文从企业动态能力视角出发,探讨大学生初创企业动态能力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并对这一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高校大创项目为研究平台,通过对优秀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孵化出先进的科技成果,并通过团队管理、个人创业、校企合作等方式实现成果的快速转化和良性运营,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突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育的内容;重视大创项目导师队伍建设;定期举办科技创新成果大赛;依托高校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孵化高新科技成果,加强与企业的互通有无;培育学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建立高校—青创中心—企业对接机制,推动成果及时转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增促转,提高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创新创业,宁波出台了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创新创业项目无偿资助、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税收减免、创新创业服务建设等一系列政策,以规范、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发展,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各个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作的重要抓手。作者从拓宽视野,高度重视;完善机构设置,创新运作机制;打造一支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师资队伍;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各项保障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等五个维度进行了大胆探索,以期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模式,文章随机抽取了南京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中196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呈现8种典型模式。同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设计出一种伯乐相马的评价手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的五星评价表,能够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分门别类进行关注、引领、管理、扶持,培养一批优质的企业,并且能比较清晰地反映出大学生企业成功的概率,争取打造出像淘宝、微软这样的杰出企业。  相似文献   

14.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科技企业创业发展的摇篮,通过为初创型企业提供孵化单元,提供优惠政策支撑,提供创业服务支撑,营造一流的创业创新环境,孵化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和企业。无锡科技企业孵化器自创办以来,以创造环境、孵化项目、培育企业、造就人才为宗旨,吸引了了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在此研发生产,营造了一个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已经成为高科技企业和人才聚焦的热土。发展才是硬道理,创新才有新发展,无锡科技企业孵化器正是坚持发展不动摇,坚持创新求突破,才取得了各项改革和发展的新业绩。  相似文献   

15.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思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创业已成为大学生流向社会的一种全新的就业方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有效途径。在借鉴美国关于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应从构建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的融合、加强政府引导和制度创新、优化创业融资体系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学生、企业、教师、高校等主体,系统运行涉及教学互动、培养资源、校企合作等关键平台。文章以吉首大学商学院为例,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措施和运行保障机制。针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运行中的难题,从系统平台构建、基础条件完善、主体积极性激发、协同系统治理等层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研发技术为背景的科技型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应以何种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才能提高产品的成功率与存活率,从而提升企业在初创时期的成功比例?本文主要探讨科技创业团队在选择突破性科技产品进行创新时,怎样选择管理架构方式,以提升企业在初创时期的竞争力与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湖北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创业中心位于武汉东湖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是湖北省第一家农业专业孵化器,以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目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自成立以来,创业中心以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环境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己任,充分发挥武汉南湖地区的农业科技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增强服务功能,取得了快速发展,实现了从初创到全面发展的跨越。  相似文献   

19.
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创新研究的新一代范式,关注度日趋升高。运用科学计量方法,系统分析创新生态系统领域研究的发展现状和主题分布。研究发现:20年来创新生态系统领域研究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研究主题大多集中于商业生态、服务创新、平台生态、技术生态和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内容已从创新生态系统的架构解释,转向对不同创新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组织运作、原理和机制的探索。基于此,对未来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暨首届"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和颁奖仪式近日在广州举行。从赛区决赛胜出的6家初创企业、6家成长企业展开了激烈角逐,在5位首席评委专家和50位大众评审团专家的现场投票下,分别决出初创企业组和成长企业组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各2名、三等奖各3名,同时评选出广州市科信局、佛山市科技局和东莞市科技局为优秀组织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