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收入分配严重失衡,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此重不断下降,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居民,不同地区居民、城乡居民、行业劳动者和不同层级劳动者之间的不合理收入差持续距扩大。随着收入分配失衡的加剧,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率持续走低,消费占GDP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下降,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明显不足。需求结构的不均衡发展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突出困难。因此,2012年乃至“十二五?’期间如何优化和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成为推进经济稳中求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郭雅娴 《经济问题》2012,(11):41-44
从部门结构的角度对中国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发现劳动者报酬占比上升主要得益于1993~1999年期间个体经济和农户经济的发展环境相对宽松;而在1999~2002年期间虽然整体劳动者报酬占比基本稳定,但已经出现了住户部门发展减缓的趋势,同时金融机构的劳动者报酬开始迅速增加;2002~2008年期间劳动者报酬占比迅速下降,则源于劳动力供给增加而工资议价能力相对下降、宏观政策中资源投放偏向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部门、政府用于投资的资金快速上涨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1.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  相似文献   

4.
王佳莹  张辉 《经济管理》2023,(6):193-208
要素收入分配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如何优化资本和劳动要素分配结构,是发挥初次分配基础性作用和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课题,但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旅游业等新型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与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中国31个省份1998—2020年的面板数据,深入探究旅游业发展对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能显著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并降低资本收入份额,有利于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旅游业发展对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的正向作用在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显著;时间异质性分析表明,其正向影响在2008年后开始凸显;分位数异质性分析表明,其正向影响在劳动收入份额较高的分位处更为突出。本文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和旅游收入效应视角,证明旅游业发展能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不仅有助于丰富和拓展要素禀赋等相关理论在旅游业等新型服务业中的应用范畴,也能为发挥旅游收入效应在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中的积极作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扩大内需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结构会有哪些影响?能否依靠扩大内需更好地带动就业增加、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既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又实现就业和收入分配调整,从而更好地协调宏观调控政策和目标?本文利用2007年中日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分析测算了中国国内需求对就业和劳动者报酬、税收和营业盈余①三者的拉动作用,结果表明,如果要从根本上确保劳动者报酬比重提高、实现“十八大”报告中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还需要出台能够直接带动劳动者报酬增加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扩大内需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结构会有哪些影响,能否依靠扩大内需更好地带动就业增加、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既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又实现就业和收入分配调整,从而更好地协调宏观调控政策和目标?本文利用2007年中日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分析测算了中国国内需求对就业和劳动者报酬、税收和营业盈余①三者的拉动作用.测算结果表明,如果要从根本上确保劳动者报酬比重提高、实现“十八大”报告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还需要出台能够直接带动劳动者报酬增加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分配格局合理与否决定着居民福利水平的提高、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持续发展能否协调共进。中国与日本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日本相比,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中国住户部门的所得份额明显偏低,而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所得份额明显偏高,中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着明显的向企业和政府倾斜的倾向。这对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应该采取提高劳动者报酬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减轻居民税收负担、增加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出、放松对企业向职工提供补助和福利的管制等措施,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构失衡与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国强 《财经科学》2010,(11):48-56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失衡的困境,需求结构、国民收入分配、城乡结构、产业结构等都处于非均衡状态.经济结构的失衡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要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必须调整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同时要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和产业结构,减少结构摩擦,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9.
中国劳动者报酬提升的需求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统计描述和国际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后卡莱茨基宏观模型实证研究劳动者报酬提升的需求效应,结果发现我国的内需体系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工资领导型需求转变为利润领导型需求。为推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在劳动者报酬逐步提升的同时应积极推进投资结构优化,以充分发挥劳动者报酬提升的需求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科学界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及其表现的基础上,从合理化、高效化、高级化三个角度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并测度1995—2014年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综合值,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合理化和高效化水平呈协调增长态势,高级化水平明显滞后于总体优化升级水平,存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能源供需结构、生活性服务业供需结构不协调,投资效益偏低,新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实际高级化水平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常态下,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攻坚阶段,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保障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的关键.根据多年投入产出表,利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诱发系数等分析,发现我国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工业发展正在由原料和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金融业作用迅速提高;利用动态归因矩阵模型,分析发现2002-2007和2007-2012时期需求拉动增强型的产品部门,由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等第二产业逐渐转向商务租赁服务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同时,发现制造业生产效率不高、高技术产业发挥作用缓慢、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影响力低且不敏感、消费需求拉动不足且城乡新消费热点存在差异等问题.因此,按照“有效顺序”发展原则,提出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大力发展旅游业、引导居民消费转移等对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2.
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需求结构、贸易结构等,在各类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金华市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并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劳资契约剩余占有的不均是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水平较低的重要表现。不完全劳资契约条件下,对剩余权利的占有带来剩余收益。劳动者获取契约剩余收益的多寡取决于占有剩余权利的多少,而剩余权利的配置取决于劳资双方谈判能力的高低。既定的劳动供求关系下,劳资双方谈判能力的高低主要受制于一定的制度环境,它和制度偏好成正比。本文主要从制度偏好对谈判能力和劳资契约剩余分配的作用机制入手,阐明我国劳动者讨价还价能力较低、契约剩余份额较少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数据显示,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经济国际化的先导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将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推进经济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的主要着力方向,采取多种政策举措促进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层次的提升。总体上看,近几年吉林省服务业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增长速度平稳运行,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推进,吸纳就业的作用逐渐显现,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需求结构、贸易结构等,在各类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金华市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并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国引进式技术进步及不平衡结构增长等特征出发,建立两部门投入产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的特点和形成机制,并从逻辑上解释了收入分配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关系。在经济危机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背景下,改善当前结构矛盾的短期政策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即减少高端部门资本报酬,增加高、低端部门劳动者报酬),进而扩大消费需求。实证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这个观点,同时,本文的研究模式为投入产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框架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非位似偏好、非线性本地市场效应与服务贸易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Stone-Geary偏好嵌套到CD-CES效用函数中,构建了基于非位似偏好下的服务贸易模型,并把总需求分解为需求结构与需求规模,从理论上推导出相对需求结构与需求规模对服务业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HME);同时基于2000—2014年42个国家或地区间29个服务业分行业双边贸易数据,计算发现世界各国分行业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差异显著,呈现出明显的非位似特征,并首次从实证上验证了世界整体服务业出口存在需求结构作用的反向HME和非线性HME;并发现当相对市场规模越大时,相对需求结构的反向效应越强。分类型情形下,消费性服务业需求结构作用的反向HME及其非线性效应均高于生产性服务业,而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规模作用的HME高于消费性服务业;不同类别收入水平国家之间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作用的HME差异显著。据此,扩大内需规模、优化需求结构,结合供给侧结构改革倒逼服务业创新,构建外贸增长和收入合理分配并行的激励政策体系等,对一国迈向服务业大国乃至强国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斌 《现代经济探讨》2015,(4):39-43,48
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是否合理,以及谁是挤占劳动者报酬的主因等议题,一直备受争议。作者运用1978-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收入法构成项目的数据,计算了历年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占比,以及四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并比较了各国劳动者报酬占比数据。研究得出中国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企业是挤占的主因、政府因税收刚性而间接挤占了劳动者报酬等认识;进而提出了稳定经济增长、提高中低收入组群的劳动力价格水平、以"宽税基、低税率"思路推进税制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和政府以"转移支付"手段承担中低收入组群的教育投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的系统论内涵出发,分别从城镇化通过作用于资源要素供给结构优化、消费需求总量增大与消费结构高级化、地理空间集聚与扩散效应最大化拉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演进通过生产要素的部门和空间转移影响城镇化,以及产业结构内部与城镇化的作用机理三个方面探究了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机理.  相似文献   

20.
经济转型以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民收入分配从向居民倾斜逐步演变成向政府倾斜.分析1992-2007年16年间我国国民收入在企业、政府和居民三部门之间分配格局的变化,可以发现:居民部门在全国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1996年达到最高,此后逐年降低,截至2007年,总共下降了8.6个百分点.在初次分配阶段,居民部门下降了5.41个百分点,而企业和政府部门则分别上升了3.89个和1.52个百分点;在再分配阶段,居民部门下降了8.60个百分点,而政府和企业部门则分别上升了3.03和5.57个百分点.在初次分配中,居民部门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占比的下降,分别使其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下降了5.99个和3.21个百分点.因此,应该适当调整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并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与各经济主体内部收入分配结构的调节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