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走“两头在外”、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道路,加速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资本和产业向环渤海转移加速,发展开放型经济是今后较长时期天津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宏伟蓝图与实现路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佳集中展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文章从阐述长三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与本质要求的体现展现切入,重点从提升产业创造财富和就业能力、“城”“市”并举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理性”“经济理性”兼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角度,剖析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新要求赋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内涵,进而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议题,以期丰富人文经济地理学领域国内区域一体化研究,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挑战实际上是对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挑战,应对经济危机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后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在这方面,挑战和机遇并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中等收入陷阱”都将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丰裕的资本存量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则为中国推进产业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4.
论新型工业化战略下的工业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内容、进程和标准三个方面分析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的基本关系,认为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种基于时代“特质”(如信息化)和国情“特质”(如中国的人口资源)的“同质化”经济发展战略,而这种新型工业化战略必然要求推进中国的工业现代化进程。在新型工业化战略下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关键在于处理好技术进步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促进资金密集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共同发展。为此,需要确立工业现代化的正确指导思想和推进战略,并促进信息产业、教育事业、现代服务业和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湖南扩大民间消费需求的背景、现状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结了湖南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收入增长相对缓慢、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以及"低端制造业陷阱"引致的"消费洼地"是导致湖南民间消费率增速相对缓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民间消费成为湖南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条件与机制,并从新型城镇化、提高居民消费率和升级消费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民间消费并成为拉动湖南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撑,面对内在发展瓶颈和外部虚拟经济挤出导致的实体经济困境,要通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产业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梳理并总结改革开放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特点及二者在经济整体中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具有产业异质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产业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为在新发展阶段下政府以产业政策为牵引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转型升级提供了直观的经济理论基础。经济现实和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虚拟经济发展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作用”,而产业政策则在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政府应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和长期发展目标,进一步制定并落实有利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推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动态平衡”,实现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纪崑 《发展研究》2023,(4):54-5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部分区域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推进可持续性发展上还有许多问题。进入“十四五”时期,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时期。为此,应积极改善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持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精力的经典杰作,蕴含着丰富的现代化思想。在这部恢弘著作中,马克思揭示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共性特征,包括机器大生产与工业化、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科技进步、商品流通与市场化、人口转移与城市化、生产国际化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等。同时,马克思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行了批判,揭示了其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对物质主义的崇拜、资本积累的趋势以及暴力掠夺的实质。《资本论》作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同宗同源,其中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追求是一脉相承。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具体表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凸显了人的现代化新内涵,坚持了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主题,提供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海娜  罗玉辉 《财经科学》2023,(11):81-92
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在于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键之举在于科学驾驭资本,通过对资本逻辑的审思与超越,进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代化之路。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逻辑的审思与超越可以通过“过去—现在—未来”的脉络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西方现代化资本逻辑的根源及自我扬弃”中探寻资本的奥秘,包括“资本一般”与“资本特殊”“资本文明面”与“资本消极面”、资本的“过去式”与资本的“未来式”;其次,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运用“资本”的实践,即“节制资本—运用资本—驾驭资本”的三大历史阶段,提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必须打破“西方化=现代化”迷思,全面正确认识资本特性并科学驾驭资本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最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驾驭资本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大量的闲暇时间与收入的增长,而收入的增长又促使人们消费需求层次向上升级,“有闲”和“有钱”的结合点——闲暇消费,必将成为中国未来消费发展的大趋势。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按照客观经济社会规律进一步推动和发展闲暇消费,提高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持续推进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资本偏向的技术进步带来资本积累增速过快,引发产能利用率低下、产业整体产出低效,造成了工业化效率的衰减。探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效率下降与技术进步偏向性之间的联系,运用贸易竞争指数、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和人均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进出口额和国际份额等指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十四五”及此后一段时期,我国需要面向工业质量提升推动高质量工业化,资本积累方向应根据高质量产业发展要求进行结构性调整:向具有规模报酬特征、高市场进入壁垒和技术创新窗口大的产业和产品积累。在继续深化工业化的同时,还要抑制因为资本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而造成的边际成本上升,必须利用“资本—技能互补”机制,在要素比价关系的处理上,适当提高技能溢价,以放大技能劳动具有的更高生产率以及对新技术适应性更强的性质,补偿因为深度工业化而产生的资本要素边际报酬递减,构建深化工业化的内生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共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居于核心与关键地位,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这是基于中国积累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等现实,而进行的战略部署。而且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也赋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凸显新发展理念引领性、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联动性、在显著提升效率中促进公平正义性等新内涵,这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推动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但是其在实践中也会遇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有待进一步培育等难点,基于此,应以中国式经济治理现代化、以中国式科技现代化、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作为实践方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家规划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它的演变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后续规划提供支撑与推动。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的十四个五年计划和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通过三条机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一是以持续动态调整的具体任务明确现代化发展目标,二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引导地区现代化发展,三是厘清发展思路确保现代化发展道路行稳致远。国家规划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作用很明显,而且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国家规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在于坚持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划制定的领导,以充分调研预防潜在风险,以现实导向确定有效目标,以两阶段评价提供纠错机制。总结国家规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基础上,“十四五”规划及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国家规划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地位,协调宏观调控与市场发展的关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以政府定位和职能转变促进服务型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14.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是提升经济发展内生稳定性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重心从生产转向消费,经济发展阶段从供给约束转向需求约束,经济发展战略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双循环新格局,经济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动力从投资主导型经济转向消费主导型经济。消费对经济发展发挥基础性作用,匹配的生产、平等的分配和畅通的交换等环节为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条件,是消费主导型经济的典型特征。我国整体上处于消费主导型经济初级阶段。推动经济发展动力转型,需要匹配经济发展动力与经济发展阶段,促进投资主导型经济向消费主导型经济适应性转型。  相似文献   

15.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区土地资源、人口在我省占有很大的比重,山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如何,直接影响到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发达地区不少乡镇企业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和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而山区不少地方乡镇企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山区与沿海乡镇企业差距呈现出逐年扩大的势头。加快山区乡镇企业发展,推动山区经济快速发展,缩短山区和沿海发展差距,已经成为当前一项艰巨的重要任务。本文作者就山区与沿海乡镇企业如何协调问题阐述了很好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质量版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转型的必然要求。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在于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培育现代化新动能、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形成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驱动力,推动供给侧的产业结构升级,以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新优势;推动动力转换,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新动力;实现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升级版;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形成新型工业化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而工业化始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单位体制,使得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扩展也呈现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要素分布特征,即工业资本迅速向外扩展,而人口与服务业高度集中于中心城区。以中部中心城市武汉市为例,利用土地遥感影像、产业空间重组信息和街道级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土地、资本、人口等要素在城市空间的运动轨迹与分布特征,并对城市扩张的机制进行了总结。当前这种生产要素的空间分布格局造成了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不足、城市的社会融合度低、城市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为此,研究认为要以增加新城区人口数量、推进人口融合和产业转型为导向,通过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提档升级、推动土地的混合利用、深化创新引领的经济发展方式,来推动新城区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从历史纵向维度看,数字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力量。从横向对比维度看,发展数字经济是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突破口。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考察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创新驱动的数字经济发展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协调性;二是系统观念的数字经济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体系性;三是人本逻辑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四是制度保障的数字经济发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五是和平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基于此,笔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健全平衡保护与共享的数据产权政策、兼顾公平与活力的数字平台竞争政策、统筹安全与发展的数字经济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19.
加快湖南工业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各国经济发展经验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一般要经过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三个时期。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中由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过渡的较长发展过程,是工业结构不断升级、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制度不断进步的过程。美国、英国、日本等工业化先行国家从发动产业革命到完成工业化都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经过4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才初步完成工业化任务。  相似文献   

20.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挑战,中国经济仍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对世界经济复苏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宏、中、微观多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测度分析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而后立足国际比较,纵向跨越时间、横向跨越空间,将各角度分析结果进行整合对比,揭示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现实困境。研究发现,中国在“十五”计划时期至“十三五”规划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对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其他金砖国家,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韩为代表的亚洲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呈高速追赶趋势。综合来看,中国在绿色发展质量、市场环境质量、产业结构质量、国际开放质量等方面发展亟须加强。基于此,面对全球化进程的变革期,提出缓解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问题、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规避风险的基本路径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