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农村金融不断深化改革,为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本文选取2011—2020年29个省域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并且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具有地区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中西部农村地区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建设的促进作用显著,东部农村地区不显著。因此,应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瞄准乡村振兴突破口,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促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发展。金融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扩大器,梳理金融在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原理与条件,借鉴金融支持产业的成功案例,剖析相关问题,能够较好指导下一步农村发展。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的振兴发展。金融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扩大器,梳理金融在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与条件,借鉴金融支持产业的成功案例,剖析相关问题,能够较好指导下一步农村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逐渐加快,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日益增强,但仍面临着理论定位模糊、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滞后、金融产品较为单一、金融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创新理论、完善立法,以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以完善授信增信机制为支撑,以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为重点,以培育农村金融人才为保障,多措并举,精准实施,共同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需要金融大力支持。近年来,金融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做出较大贡献,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继续发挥组织构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农村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发展进行研究,采用熵权法测算各区域农村产业发展水平,通过G M M模型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对农村产业发展影响,从而找出制约或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农村产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农村产业发展成效逐年显现,但区域差异较明显;农业信贷的正向促进作用比较显著,农业保险的正向促进作用较薄弱,二者协同作用效果较弱,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对农村产业化发展的生产效率、三产融合水平、规模化组织化程度直逼维度产生影响,不同的指标在其对应的机制下发挥着作用,显著提升农村产业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这一重要时代背景,梳理了金融助力乡村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机制,利用我国2009—2019年30个省际(除西藏外)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村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溢出效应及两者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对本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影响,对周边地区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农村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两者之间呈现出“U”型的非线性关系。据此,本文提出调整金融资源配置方向和规模、疏通协调农村金融与乡村产业振兴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推动政策扶持的对策建议,以期充分发挥金融能动力,实现从输血式产业扶贫向造血式产业振兴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6.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对金融服务的质效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服务福建乡村振兴的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福建省分行必须依托福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大势,坚守定位,提升站位,把握方位,措施到位,在主动融入福建乡村振兴进程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我国农业领域资源要素重组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能。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从产业成本节约、产业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融合促进四个方面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但同时也在数字化支撑环境、人才支撑能力、数据共享流动机制和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振兴衔接的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现实制约。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要突出问题导向,通过补齐基础短板、完善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支撑环境,注重人才培养、强化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化人才支持,打破信息孤岛、建立健全乡村产业数据共享流动机制,以及强化多元保障、提升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衔接水平等来提升数字经济赋能效率,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8.
全面乡村振兴与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而农村金融的质效是决定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以其数字技术优势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增强金融风险控制、加快产品创新等促进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对金融机构吸引力不足、农村电商企业规模有限、农户金融素养低以及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仍有待完善等。在此基础上,促进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是金融业做好涉农金融业务的主要方向。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需要金融业的全力支持、广泛参与,不断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乡村振兴局提出要“构建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对农村金融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金融业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全面巩固脱贫攻坚任务、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加快建立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更好地满足广大县域农村差异化金融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主体发生变迁,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综合性的特点。为全面了解重庆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变化状况,课题组走访了重庆部分区县的乡村振兴试验示范乡镇及有代表性的乡村产业主体,探究重庆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特征及现行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境。数字普惠金融的兴起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本文在剖析数字普惠金融破解农村金融服务困境的机理基础上,提出五种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及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农村金融服务正朝多元化、复杂化、综合化发展,传统的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的服务需求。当下,河北省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着政府机关政策扶持相对不足、金融机构服务力量相对薄弱、农村农民思想认识相对欠缺等诸多现实困境。为破解以上问题,河北省于2022年创设“农村金融服务专员”制度,旨在通过规范和健全职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合和梳理资源,巩固金融服务力量;管理和指导实践,提高农民思想认识,以探索符合河北省农业农村农民实际需求的支持政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提供更为合理、更具效力的工作方案。该举以“承上”与“启下”的协同关系、“守旧“与”创新”的具体工作、“输血”与“造血”的队伍建设为鲜明特色,对其他省市农村金融服务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源。近年来,数字经济“井喷式”发展为传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转型提出了要求,以重庆为代表的部分地区积极开展了数智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实践。但就现阶段来看,数智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仍然面临农村金融法规制度尚未健全、农村居民存在认知偏差、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数字技术人才匮乏、数字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探索性提出数智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突破路径,以期为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强化农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稳定经济增长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而农村金融又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面对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和内部结构的不断变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推进,持续改变着农村金融的内部结构,农村金融供给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供给格局的“二元结构”和金融资源投放的相对失衡方面,农村金融供给侧的发展难点还体现在农村金融市场建设、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科技应用等方面。在新形势下,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采取综合性的改革措施,调整供给格局的主体分布和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依托金融科技手段和市场循环逻辑组织生态运转,围绕主体活动和资源特色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从而推动农村金融供给侧的格局调整和生态优化。同时,还要在农村金融的组织引导下,促进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水平提升,通过产业链和供应链拓展农村经济的利益联结关系与方式,并借助数字技术的赋能,在数字化层面实现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市场化连接。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0-2020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构建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指标体系。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探究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的相互关系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实证研究表明: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存在高度融合发展;两个体系之间存在较强的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重新定义农村产业融合概念并重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金融支持影响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具体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在逐年提升,但以融合路径方面的提升为主,融合成效提升不明显,融合可持续自2016年开始加速提升,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存在不明显的区域差异并在逐年缩小。第二,整体看,以信贷支持为主的正规金融、传统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不利于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正向影响低于传统金融。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支持和财政支持均采用以规模的增量扩张为主的粗放方式支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在引导高质量发展即促进融合成效和融合可持续提升的积极作用有待增强;农业保险虽然会对融资可持续产生正向影响,但仅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手段发挥辅助作用;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会强化金融支持对农村产业融合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经济之田需要金融活水的灌溉,乡村的振兴需要金融的支撑。基于我国城乡金融的发展差距,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必要环节和重要保障。为此,探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设法持续改进,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可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水平和能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对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是“双碳”目标下经济稳增长的助推器。探究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研究,对于提升农村金融市场供需匹配度、保障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发展作用的内在逻辑进行机理分析,再运用耦合协调模型以及BVAR模型对“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这两个系统能否融合发展以及融合发展路径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发展相互促进作用不断加强,融合协调发展优势明显。从具体路径来看,目前绿色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居民增收的影响较大,通过提供资金和风险补偿方式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对绿色金融的推动作用较强,能够扩大绿色金融需求,并促进绿色金融创新。但目前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渠道并未完全畅通,建议政策引导加强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内源动力、加大绿色保险产品及服务的覆盖率和创新力度、完善绿色乡村项目的认证评估标准和体系、扩大绿色金融教育普及度。  相似文献   

18.
作为乡村振兴的投资主体的金融保险业,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是当前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本文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为主题,从健全金融支农组织体系,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更好满足乡村各类经营主体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政策,优化农村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持续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加快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立农村金融风险缓释机制等五方面回答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择2011-2020年中国城市经济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乡村振兴综合指标,测算赫芬达尔指数度量银行业竞争程度,实证探索银行业竞争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是银行业竞争程度提高与乡村振兴呈显著负向关系;二是银行业竞争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在中西部区域银行业竞争程度减弱促进了乡村振兴,而东部地区相反;三是银行业竞争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呈现显著银行类型异质性,即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提升、农商银行市场份额降低有利于乡村振兴,而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作用不明显。为充分发挥银行的血液作用,继续深化农村金融和市场改革,发挥不同类型银行的不同优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重帮助乡村振兴薄弱地区打牢自我振兴的基础,建立自我振兴的发展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亟需农村金融机构回归“三农”本源,但社会责任目标与经济效益目标二者间的权衡可能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回归“三农”的掣肘。本文通过构建双重目标兼顾模型,以2017—2019年西南民族地区88家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平衡面板数据多元回归检验。结果显示,农村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目标与经济效益目标可实现兼顾,但在实践中表现为相互替代关系与相互统一关系的交叉,其中政策监管是农村金融机构双重目标权衡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提升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承载力的长效动力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