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小麦主产区、销区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和传导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小麦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差距不大;各地区市场价格之间存在长期整合关系,且长期整合关系制约着短期价格波动;小麦主产区价格在传导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应该重视小麦主产区市场的调控政策取向,同时考虑不同地区市场的作用,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政策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下小麦期现货市场的价格传导机制的理论框架,并选取2015年我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前后两个时期各4年的周度数据,使用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方差分解对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背景下小麦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强麦还是普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对于小麦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均衡关系的形成均具有促进作用;在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之前,强麦期货市场不具有价格发现功能,之后这种功能才得以形成,同时普麦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变得更为显著;小麦期货市场的影响力强于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占据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与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关系也日益紧密。本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与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联动关系和传导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内主要农产品大豆、棉花、小麦、大米、玉米价格与对应的国际价格具有长期稳定关系,猪肉市场则不具有长期稳定关系;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大豆和棉花市场效率较高,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赵荣  乔娟 《中国物价》2007,(10):23-26
本文利用共聚合法、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中美棉花期现货市场价格之间的价格传导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两国之间棉花期现货市场价格均存在长期的整合关系,但美国棉花期现货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在短期内较易恢复长期均衡;中美两国棉花期现货市场价格相互引导,中国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对美国棉花期货市场价格的传导程度较高;短期内中国棉花现货市场价格对美国和世界棉花价格的传导程度较高,长期内美国棉花现货市场在价格传导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沈阳香雪面粉股份有限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香雪面粉已不再是一花独放,相邻的面粉加工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技术能力、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产品市场占有量不断扩大,加之南方面粉又大量涌进沈阳市场,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势头;另一方面,由于进口小麦价格上涨,而国产小麦价格下跌,使主要依靠进口小麦加工面粉的企业产品成本不断增加,同时,由于饲养行业滑坡、造成企业副产品价格暴跌,使公司面临着更为严  相似文献   

6.
大豆期货与现货市场价格传导的中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相关性、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Hasbrouck方差分解等方法从多角度实证分析了中国大豆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传导,并与美国大豆市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国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相关性较大,但低于美国大豆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这与美国大豆市场表现一致;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均存在误差校正机制,怛中国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在偏离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重新回到原有均衡关系的调整速度低干美国大豆市场;中美两国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均相互引导,但中国大豆市场上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大干现货市场,而美国大豆市场上现货市场的引导作用大于期货市场。  相似文献   

7.
价格传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所指的价格传导,是指按照产业链关系上游产品价格变动影响下游产品价格变动的过程。本课题通过对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向我国市场价格传导、我国上游产品价格变动向下游产品价格传导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描述了国际市场价格向我国市场价格传导,以及我国上游行业价格向下游行业价格传导的规律,并据此对“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阻滞”问题进行了解释。通过分析,我们的初步结论是:当前我国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已充分显现,并不存在阻滞问题,上下游产品市场竞争格局不同是导致其价格传导变动幅度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蔬菜价格问题是去年以来广元市城区广大居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价格问题,“蔬菜价格为什么那么高?”“蔬菜批发和零售价格相差为什么那么大?”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热点话题。我们对中国广元农产品交易中心、广元市城区蜀门市场、东城市场、利州市场的市场业主和20家蔬菜批发商、17家蔬菜零售商(座商)的蔬菜经营情况和流通环节的成本收益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化肥价格的稳定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基于2006年1月-2016年4月化肥市场价格月度数据,运用门槛回归和协整分析捕捉我国化肥价格传导的非对称关系,并构建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探究氮肥、复合肥价格之间的动态传导机制。结果显示,尿素价格和磷酸二铵价格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前者的变动是引起自身和后者变动的格兰杰原因;短期内滞后两期的尿素价格对当期自身价格和磷酸二铵价格均存在非对称的影响,前者的累计效应也呈现显著的非对称性;长期来看,复合肥价格存在负的非对称性均衡调整路径。最后,本文提出完善化肥价格监测、预警、储备机制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猪肉市场非对称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猪产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捕捉生猪价格与猪肉价格之间的传导过程关系,本文使用非线性门槛回归(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TAR)和动量门槛回归(Monmentum-Threshold auto-regressive,M-TAR)模型,检验2006年7月1日-2011年9月30日我国猪肉市场的传导过程是否存在一种非对称关系,并通过建立不对称调整项的误差修正模型,探讨我国生猪与猪肉零售价格之间的因果以及短期动态关系。实证结果发现我国生猪与猪肉零售市场之间存在负的非对称性的价格传导关系,这可能与我国猪肉市场受到高度政策干预和市场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1.
苗珊珊  陆迁 《财贸研究》2012,23(1):27-34,89
基于2006年2月—2011年3月的月度数据,对国际大米价格波动与中国国内大米价格波动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检验,分析国内大米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程度,考察国内外大米市场价格波动的时滞效应与调整效应,并从外贸途径和期货途径测度国外大米价格波动对国内大米价格波动的传导效应,基本结论是:国际大米价格波动与国内大米价格波动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长期内国内大米价格波动主要由通货膨胀带动,且价格传递具有明显的时滞效应和调节效应。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大米价格通过外贸渠道和期货渠道对国内大米价格产生影响,其中期货途径对国内大米价格波动的传导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为了解决国内棉花供需缺口,实现供需平衡,中国由棉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在分析中国棉花生产、需求及进口贸易特征基础上,综合使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对2001-2021年中国棉花进口量、棉花国际市场价格和国内棉花市场价格进行相关性和因果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棉花进口量与国际市场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棉花进口量对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有显著影响;中国棉花进口量与国内棉花市场价格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棉花的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之间为单向传导。鉴于实证分析结果,建议全面统筹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利用联合采购和战略采购模式争取市场主导权和定价权,提升中国棉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议价能力,加强与世界棉花主产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李建 《中国物价》2006,(1):29-32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观点出发,认为价格调控政策是一种典型的外生制度安排的通过对价格调控政策的微观基础和传导机制分析,指出,中国价格调控政策绩效不够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市场制度微观基础和价格机制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价格调控制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进程中,农业的市场化改革道路离不开期货市场的充分发展。本文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品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小麦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内的价格波动造成影响,并使之向长期均衡状态回归;小麦期货价格引导现货价格,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郭晨憨 《现代商业》2014,(6):109-109
本文将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划分为货币政策影响资产价格和资产价格作用于实体经济两个环节,以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的月度数据为样本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别检验政策变量和资产价格之间,以及资产价格同实体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验证我国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5年1月~2014年12月我国大豆、豆油月度价格数据,在分析“大豆批发价格—豆油批发价格—豆油零售价格”长期均衡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价格传递路径,并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纵向价格在面对短期冲击时的反应时间和传递强度.研究结论表明:大豆产业链上的价格呈反向传递,属于下游拉动上游的传递机制.豆油零售价是豆油批发价变化的原因,豆油批发价是大豆批发价变化的原因;同时存在着价格传递的不对称.豆油批发商和零售商存在一定的市场力量,在大豆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短期传递速度上,大豆产业链的下游价格对上游价格的传递速度均滞后一期,并表现为正向影响;短期传递强度存在非对称性,豆油批发价的传递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当前,正值夏收夏种期间,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夏收夏种顺利进行,宁津县物价局采取措施加强价格监管。一、加强农资市场价格监管,局里抽调检查人员,由分管领导带队,对全县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农资市场供求情况进行调查,密切关注价格动态,对农资商店明码标价情况进行检查,通过约谈、告诫、政策提醒等方式,切实加强农资市场价格监管。二、切实保障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落实,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提高201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要求,我局从6月1日起,启动小麦价格监测日报工作,实地查看粮食收购企业小麦收购质量、收购价格,查看收购凭证,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将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的层次上,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而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市场经济活动的灵魂。因此,价格管理必须适应迅速变化的客观形势。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是“三个克服、三个完善、三个规范”。三个克服“三个克服”就是克服“无必要管、无办法管、无权力管”的所谓“三无”思想认识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已基本完成了计划价格机制向市场价格机制的转变,建立了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到1998年底,我国市场调节的比重,在社会商品零售…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2004年1月-2012年6月的猪肉批零价格月度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猪肉批零价格总体保持一致的波动趋势,同期相关系数高达0.978;批发环节具有较强的"利益分享"能力,零售环节"成本转移"能力较弱;零售价格向批零均衡关系的靠拢速度明显快于批发价格,猪肉批发价格具有较强的"自我形成性"和"自我稳定性",零售价格则显示出较强的"被动形成性"特点。为提高猪肉批零价格联动性,应提高批零环节的信息化、一体化水平和零售环节的组织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选取白糖市场数据,借助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Hasbrouk信息份额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分析方法,从价格发现效率的视角对期货市场在我国食糖市场价格形成中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的效率明显高于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对我国食糖市场价格形成中处于主导地位.应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完善我国食糖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形成以期货价格为主要参考的多层次、高效率的食糖市场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