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师》2020,(1)
科技创新政策效果评估作为检验科技创新政策实施、落实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科技创新政策的效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采用以经济计量模型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山西省2010—2017年的政府资助或投资于研发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2010年来山西政府的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并且与中部六省及其他典型省份相比具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企业是行业内的优质企业,上市企业的创新投入及升级变化基本能够反映出行业的总体情况.2015年,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研发投入继续增长,研发强度接近3%;人力资本投入总量持续扩大,主要来自员工规模和人均投入的双增长.制造业上市企业创新投入强度在2012-2015年间的变化趋势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下,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创新发展需求迫切,但总体水平与制造业强国及全球领先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总体趋势没有显著改善,部分行业甚至出现恶化.进一步分析显示:人力资本投入的行业差距在缩小,企业刚性成本增加,不利于高端化发展.制造业上市企业的行业间横向升级显著,但行业内纵向升级不足.创新资源更多向部分行业集中,而行业内部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医药制造业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关键性产业,具有高资源投入、高科技创新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等特点。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及研发投入产出效率,根据1996-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全国医药制造业研发经费产出弹性进行测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各省市医药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梯次划分,探寻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现状与规律,提出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医药制造业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关键性产业,具有高资源投入、高科技创新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等特点。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及研发投入产出效率,根据1996-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全国医药制造业研发经费产出弹性进行测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各省市医药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梯次划分,探寻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现状与规律,提出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中美两国15个制造行业为研究对象,使用GVC地位、参与度指数测算了各行业参与GVC分工情况,使用能耗强度测算了能耗情况,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指数对比分析了中美制造业在GVC地位、参与度和能耗强度协调性上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在GVC分工地位和参与度上的提升速度快于美国,但大部分制造业的GVC分工地位仍偏低;2002—2014年,绝大多数中国制造业能耗强度上升,绝大多数美国制造业能耗强度下降,但在越靠近的年份,中国有更多的制造行业能耗强度增速放缓;中国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整体水平不及美国,但近年来耦合协调度的提升速度略优于美国。最后从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主导区域价值链和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三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本产业支撑和重要保障。从政策赋能机制视角出发,以2010—2020年15项产业数字化细分政策和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产业数字化政策主要通过提高劳动力质量、增加研发投入两种机制赋能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但具体细分政策在机制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两种机制的效果存在企业技术水平、规模及区位的异质性。其中,产业数字化政策更易通过影响劳动力质量作用于中高技术、特大型、东部企业;通过影响研发资本投入作用于中低技术、中型、中部企业,且企业规模越大,研发资本投入路径的赋能贡献越低。本文对我国产业数字化的相关政策实践进行了统一评估,其中对政策影响机制的探究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拓展的政策选择方向,这对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3—2017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 000强的数据,对中国大陆企业研发投入结构特征进行系统描述性统计发现:重视研发投入成为新趋势,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强度显著提高,其中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创新态势良好;非国有控股企业更多集中在新兴技术领域且研发投入增长速度高于国有控股企业。基于中国大陆企业研发投入现状与趋势,进一步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企业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大陆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长速度高于发达经济体,但研发投入总体规模仍存在较大差距;中美企业在新兴技术领域数量较多,欧盟和日本企业更多集中在传统行业。对面向中国大陆企业的科技创新政策导向的若干转变做进一步思考,提出加强分类政策引导,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持续加大研发积累以及加速从研发投入到盈利水平的良性循环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的进展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名杰  杨超 《经济纵横》2012,(12):11-15
1995~2008年,我国制造业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到研发活动中,科技投入强度和企业技术积累明显提升,以研发为核心的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增加的主要驱动力是企业快速的技术积累;而科研经费和人员投入强度的大幅波动,严重影响创新能力增长的稳定性。从行业层面看,不同技术密集度的行业创新能力提升的进展差异较大。中高技术产业增长最稳定且增速最快,高技术产业增幅最小但波动最大,低技术和中低技术产业增长相对平稳。总体看,我国制造业开始步入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席晶  雷钦礼 《经济前沿》2012,3(6):43-51
目前关于产品种类扩大型和熊彼特质量改进型的技术创新内生增长模型均较完善,但缺乏同时纳入两类技术变革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构建了包含两类技术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综合分析了技术进步导致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并利用全素生产率核算方法进行了测算。测算发现在1995年至2009年期间政府有意识的技术研发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了12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政府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同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比较和测算发现,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工业部门中,初级原材料行业和原材料加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下降,制造业竞争力呈上升趋势,其中,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遣行业竞争力上升最为明显,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优势有所下降。目前,我国工业部门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在于产品附加值低和装备制造业落后。此外,我国服务贸易在总量和结构上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重要现代服务业部门甚至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美国针对虚拟经济极端膨胀与实体经济弱化提出的“再工业化”为背景,以形象反映产业价值链特征的“微笑曲线”为基础,主要从制造业技术密集度分布格局、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融合度的角度,依据中国“九五”时期、“十五”时期、“十一五”时期重点年份的中美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美制造业发展程度进行对比分析,以寻求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研究表明,从制造业技术密集度分布格局来看,中国趋于低端,美国制造业趋于高端且结构平衡稳定,但中国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两国差距正逐年缩小;从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融合度来看,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在上下游与服务业的融合都与美国存在一定差距,尤其体现在科技研发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迅速,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科技竞争愈演愈烈。本文基于2013年至2020年《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的数据,介绍全球产业研发投入概况,分析整体研发态势以及产业研发格局的变化情况,并对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的产业研发投入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产业研发投入稳中有升,但增速较上年减缓,全球产业研发格局加快重塑。当前,中国是全球产业研发投入增速最快的国家,其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成为美国潜在竞争对手,汽车产业进一步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然而制药与生物技术产业仍然是中国的研发短板,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及TFP变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魏洁云  江可申  李雪冬 《技术经济》2011,30(11):23-28,72
利用1997—2007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研发投入数据以及1999—2009年研发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我国29个省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果表明:11年间我国高技术产业年均技术效率只有0.4;三大地区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省份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水平相当;三大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以数字经济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空间,是实现传统经济模式向智能化模式转变、数量型增长模式向质量型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采用2013—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在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但随着时间推移,影响效应趋于减弱;数字经济发展会强化企业家精神和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边际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和行业异质性,东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更能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企业家精神、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非正规部门快速发展在缓解中国就业压力、满足低端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影响。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数据,分析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显著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倾向和研发投入强度;灰色竞争与企业产品创新活动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未发现与企业流程创新活动有显著关系;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受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的影响相对较弱。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为了应对非正规部门的灰色竞争,制造业企业应不断强化研发投入,通过模仿创新和微创新的方式加速产品更新升级,以区分于非正规部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探究在不同外部环境下风险投资进入时机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2019年沪深两市首次公开上市的A股公司为样本,运用异方差稳健OLS模型和Logit模型,研究风险投资进入时机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我国不同外部环境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①VC早期进入能够显著促进被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表现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提升;②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风险投资进入时机越早,越能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③企业所在行业竞争水平越高,风险投资进入时机越晚,越能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创业板上市的290个企业2007—2010年的企业数据,统计分析这些企业研发投入的分布特征,如行业分布、地区分布以及研发投入的集中度情况。统计结果分析表明:从整体来看,创业板上市的企业研发投入总量逐年增加,对研发创新越来越重视,但相对于销售收入的研发投入强度增长有限;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的数量和研发投入总量占比最大,而社会服务业和采掘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最高;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研发投入总量以及研发强度均最高;从企业年限看,企业年龄三年以下的企业年限短上市快,技术水平高,研发投入也强。  相似文献   

18.
非正规部门快速发展在缓解中国就业压力、满足低端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影响。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调查数据,分析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显著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倾向和研发投入强度;灰色竞争与企业产品创新活动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未发现与企业流程创新活动有显著关系;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受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的影响相对较弱。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为了应对非正规部门的灰色竞争,制造业企业应不断强化研发投入,通过模仿创新和微创新的方式加速产品更新升级,以区分于非正规部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2-2011年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两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增长是由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共同作用的结果,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文章最后运用时间序列对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各影响因素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潘士远  朱丹丹  何怡瑶 《经济研究》2019,54(10):183-198
本文研究美国减税如何影响中国人才流失、经济增长和中美技术差距,并据此探讨中国的应对之策。在一个两国开放经济的内生增长模型中,研发能力服从Pareto分布的异质性劳动者选择成为普通工人或创新企业家,且选择是否移民。美国减税将可能吸引一些中国高研发能力的人才移民至美国,从而在长期中扩大中美两国的技术差距。因此,中国有必要实施减税改革,以缓解人才流失问题。基于理论模型的数值模拟表明,为了提升人均社会福利水平,中国企业所得税税率需从现行法定的25%降至约18.5%。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