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经济研究参考》2014,(9):24-34
国际货币体系应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但近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并未随经济全球化深化而同步优化,在金融危机爆发频繁、破坏升级背景下,各界对于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诉求愈加迫切。国际货币体系短期内难以突破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的格局,未来通过大国主权信用货币竞争、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仍是国际货币体系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人民币通过市场竞争充当国际货币是未来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2.
从美国债务上限调整的议案及美国信贷主权评级的下调,可见现行由美元和欧元所组成的二元国际货币体系并不稳定。为测度出人民币的引入能否增加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本文先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因素,并在模型的基础上,测度出人民币在可自由兑换后将成为一个能与欧元相互抗衡的国际货币。通过方差比较,本文论证了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种货币所组成的外汇储备组合较二元体系下的稳定,说明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改革现行的二元体系,使国际货币体系发展成为更稳定的三元体系,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华尔街金融危机,从根本上来说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弊端的集中体现。改革现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各国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超主权货币”是对其进行的一些探索。但现行国际经济秩序下,“超主权货币”是不现实的。在此情况下,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建立单一的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诉求,支持和加强特别提款权(SDR)的作用,重新唤起了国际社会对SDR的重视。而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对SDR应有作用的发挥和IMF未来改革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应继续坚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诉求,以特别提款权为支撑点,推动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同时深化境内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改革,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国际货币体系为主要视角,回顾了美元国际化的演变过程,探讨了现有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三个方面的缺陷:美元道德危机、外围国的美元需求刚性以及全球性收支失衡等,进而分析国际货币体系主流改革方案的可行性,以此为基础提出观点:未来多元化的主权货币(而不是超主权货币)将构成主流国际货币,各主要货币将在全球贸易、投资以及储备等方面占据大量份额,并成为其他国家的货币锚。面对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演变趋势,本文最后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现存的优势和弱点,并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长期培育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国际货币强权”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认为美国对货币强权的追求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重要因素,牙买加体系下的浮动汇率制、真正美元本位的形成并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进一步扩张了美国的货币强权。但美国货币强权的扩张又对该系统产生了反身性冲击,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亚洲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之后,各国改变了对传统最优储备规模的认识,全球外汇储备迅猛增长。这使得任何单一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安排都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储备的迅猛增长形成了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倒逼机制;美国的双赤字、美元低利率及美元流动性扩张,都是内生于美元作为单一主导国际货币体系安排之中的,是美国为维护“美元强权”而采取的“刀刃上的平衡”措施,这进一步发展了特里芬难题。因此,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是提高其稳定性的必然选择,国际货币权力重新分配的依据就是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这是顺应全球经济多元化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和摆脱单一货币强权控制的内在要求,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基于此,本文最后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历史视角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并由此促进国际货币多元化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7.
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动人民币升值可谓"表现积极",然而这种求它不求己的政策并未如其所愿地提振其国内经济。就中国而言,汇率制度改革一直内生推进,而建立"超主权货币"的设想由于缺乏有效理论和实践支撑,无法真正改变目前内外受困的被动局面。基于主权货币理论并结合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文章认为拥有主权货币的经济大国具有不受"汇率制度"约束而自主调控经济的灵活性与弹性,中国合理的汇率制度应该是中外经济交往内生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过快推动或人为抑制人民币升值不但无助于贸易均衡的实现,反而会影响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进程,而内生、渐进地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不但能够强化人民币的"货币主权",保证国内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还可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我国不断壮大的经济金融实力、不断扩展的全球政治经济影响力很不相称,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并不天然地需要将其货币提升到第二大国际货币的地位。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的国际地位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主导货币对货币地位的滥用以及履行国际储备职能的缺陷,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迫切性所在。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不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市场竞争优选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是方向所在,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必须占有一席之地。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对我国的损害,主要体现在货币被动投放和外汇储备损失两个方面,本币国际化将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部分对冲储备损失。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潮流缩小了人民币在履行货币基本职能方面与现有国际货币的差距,国际化面临机遇。目前"管制是前提、政府来主导、离岸做平台、升值为驱动"为特征的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模式有其合理性,进展超过预期,但潜在成本巨大,可持续性存疑。应着眼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冲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对我国带来的损失,以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为目标,以国内金融改革开放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育为基础和平台,以资本项下人民币流出入为主要渠道,不拘泥于周边、区域,直接面向全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履行国际价值尺度职能不是短期政策重点。无须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不预设分阶段定量目标。相当长时期内,国际化的人民币仍需美元信用背书。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的主要风险,应有所预见、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蒙受重大损失,也使世界各国进一步认清了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合理性。在2009年4月G20国集团伦敦会议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创建新的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言论,以及在会议期间,要求改用一篮子货币或是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等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取代美元的呼声不绝于耳,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已由理论层面扩展到现实政策层面,本文尝试讨论国际货币改革的不同选择及改革过程当中人民币所担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货币的国际化是一个"良币逐劣币"的市场选择结果,同时也是一国努力推动的过程。中国应当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找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准确定位,进而选择合适的路径予以推进。考虑到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和国际货币体系发展趋势,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应当定位于加快成为亚洲区域的关键货币,进而成为与美元、欧元抗衡的国际货币和IMF特别提款权的主要篮子货币,最终在国际超主权货币构建中发挥关键作用,以保障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7,(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清楚地认识到,以美元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它带来的国际经济失衡是全球经济危机频频爆发的根源。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改革,世界需要超主权货币,黄金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织的特别提款权是当前主要的超主权货币形式,但二者均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而比特币作为超主权货币的一种新型形式,具有去中心化、超主权等的特点,具备作为一种假定的世界货币基本特征。文章在分析其现状与利弊的基础上,展望其发展趋势,并为超主权货币取向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国际经济热点问题主要有:国际金融危机问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主权财富基金问题等。本文拟就这些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的研究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的国际金融体系亟待改革,与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相应的主权货币国际地位有待转交,尤其目前风生永起的碳金融市场在全球蓬勃发展,我们应抓住机遇,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货币体系在经历了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实践后,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刻——美元本位制。在二战大发横财的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经济上的一枝独秀使得美元本位制大放异彩。然而,由于美元流动性过剩和全球性通货膨胀的积累,2007年美国的金融泡沫终于破损,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被提上了日程。在简单分析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缺乏可能性之后,提出在目前国际环境下,任何一国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都无法避免"特里芬难题",建立一种超主权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方杰  张丽丽 《时代经贸》2010,(18):172-172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的国际金融体系亟待改革,与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相应的主权货币国际地位有待转变,尤其目前风生水起的碳金融市场在全球蓬勃发展,我们应抓住机遇,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6.
论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玮 《经济师》2009,(5):172-173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使世界经济失去了被清楚界定的政府干预规则,造成国际经济失衡.要深刻认识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吸取历史教训。对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各种方案,应该在尊重各国主权的基础上,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高度,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共同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目标的实现,促进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平衡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陶士贵 《经济学家》2022,(10):44-53
长期以来,对美元地位和前景的争论不断且异常激烈。若从美元现实的职能和作用这一新的视角看,美元充当国际货币、债务货币和制裁货币这三大形态,但不管哪一种形态,都需要国际信用的支撑。美元作为主权货币但行使的是世界货币的职能和作用,再加上美元的非商品货币特性,决定了美元的寄生性,国际信用的支撑并不稳固;美元作为债务货币容易形成货币资源“诅咒”,导致产业“空洞化”“债务陷阱”和“债务螺旋”,是对国际信用的极大耗损;美元作为制裁货币,将货币“武器化”,容易产生“制裁依赖症”和“反噬效应”,更是损毁了国际信用和市场经济的基石。由此推衍出美元的“不可能三角”。鉴于此,应正确认识和把握美元的本质和趋势;改革和健全国际规则,由维护国际债务人权益转向维护国际债权人权益;国际组织对国际经济金融制裁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提升人民币的货币权力,稳步推进人民币成为国际性货币;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新型金融对外双向开放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杨晓军 《时代经贸》2009,(10):176-177
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解决其内在的系统性风险,是化解目前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从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责任主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确立新的SDR(特别提款权)“纸黄金”地位、如何控制sDR的供应与总量调节、人民币国际化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为指导,参考了当前世界的前沿金融理论,对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晨泽  阎治淼 《经济师》2011,(11):83-84
文章以蒙代尔的货币星云学说为理论基础,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下,探讨中国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改革。文章认为:建立超主权货币和亚元制度具有不可实施性,逐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形成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多元化的储备体系才是中国进行国际储备货币改革的最优选择,而改革的第一步是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  相似文献   

20.
未来的国际储备体系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既是稳定国际金融秩序的需要,也是大国和区域经济集团实力变化在经济上的反映和政治上的诉求。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25年国际储备体系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一是美元维持现有的绝对主导地位;二是国际储备体系呈现多元化———美元、欧元、人民币成为三种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三是超主权信用资产SDR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