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长期护理保险中长期测算的理论依据不足,预测效果差别大。本文提出“保障适度”分析框架,解析参保密度、受益广度、保障充分度、待遇慷慨度和居民保障度等五个核心要素,采用财务平衡模型,预测筹资率及其变化。研究发现,各参数“低方案”下筹资率不高,2023~2042年筹资率为0.11%~0.17%,但受益面过窄;受益广度“高方案”对筹资率的影响最大,2023~2042年筹资率为0.47%~0.64%;多个参数同时“高方案”下,2023~2042年筹资率为0.74%~1.24%,移除受益广度后筹资率为0.16%~0.33%;延长受益广度向“高方案”的过渡期,可明显降低筹资率上升幅度,“20年过渡”下2023~2042年筹资率为0.16%~1.24%,“50年过渡”下筹资率为0.16%~0.66%。据此建议尽快形成“保障适度”共识,注重提待扩面的优先次序,并平衡好扩大受益面与筹资能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之一,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2023年中国经济开局态势向好,“拼经济”成为各地政府开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消费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盘,对全年经济增长具有引领拉动作用。2023年3月,上海出台了15项举措,聚焦新型消费、服务消费、汽车消费、绿色消费领域,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背景下,2023年4月14日,由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交通银行《新金融》期刊联合主办,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高质量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恢复和扩大消费”专题研讨会在沪举办。来自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的专家围绕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多视角、多层面地剖析了消费金融的现状、重点、热点,分享了各自的观点。本刊摘编与会专家的讨论发言和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权威声音     
《中国金融》2023,(5):4-5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3年2月16日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文章中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要优化政策举措,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一是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二是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要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4.
金彤 《中国金融》2023,(21):78-79
<正>2023年第三季度金融市场整体平稳运行。股票市场指数较6月末走低,成交量和筹资额同比减少;货币市场交易活跃程度提升,利率走高;债券现券交易量同比增长,发行同比增加,国债和金融债发行利率回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股票市场指数较6月末走低,成交量和筹资额同比减少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流通市值同比增长截至2023年9月末,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5076家,  相似文献   

5.
<正>2023年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中央财政将在第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作为特别国债管理。虽然市场普遍解读为增发万亿元特别国债,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特别国债,有几个特别之处值得关注。第一,此次增发国债不是像传统特别国债那样在赤字外发行,而是临时扩大赤字、调整预算,只是形式上作为特别国债管理。今年预算内的全国财政赤字原本为3.88万亿元,其中3.16万亿元为中央财政赤字,也就是说2023年原计划增发国债3.16万亿元。  相似文献   

6.
<正>预计2023年国内物价水平温和可控2022年,国内通胀呈现出“PPI高位回落,CPI低位回升”的特征,通胀剪刀差逐步收窄。进入2023年,在外需持续走弱、内需企稳回升的背景下,预计CPI温和上涨、PPI低位震荡,通胀压力总体可控。笔者预计,2023年CPI同比中枢为2.2%,PPI同比中枢为-0.5%。从CPI方面看,防疫政策优化将带来年内消费需求回暖,通胀中枢或将小幅上移,食品与非食品走势相反,结构性通胀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7.
邓文硕  孙澳 《银行家》2023,(10):93-96
<正>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整体运作情况良好,保持了稳健运行态势,高质量发展既取得了新成效,也面临着一些新挑战。一方面,银行理财平稳渡过2022年底左右的“破净潮”和“赎回潮”,产品破净率已经由2023年初的峰值20%左右下降至半年末的3%左右。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310亿元,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达到3.39%,显著好于2022年平均收益率2.09%的水平,银行理财业绩在低利率环境中表现十分优异,银行理财规模触底回升。  相似文献   

8.
数字     
《黑龙江金融》2024,(1):6-7
<正>0.3%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2023年全年,CPI同比上涨0.2%。41.76万亿元海关总署1月12日发布2023年全年进出口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进口17.99万亿元。  相似文献   

9.
王雪梅 《中国外资》2023,(16):54-56
<正>数据资源成为价值创造的关键,但数据资源不能直接被确认为资产,需要扩大解释准则内容,以双边保护框架为基础明晰数据资源权属,通过ARPU值合理计量数据资源价值,为规范数据资源会计核算奠定基础,促进互联网企业数据资源流动和增值。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占GDP比重41.5%,名义增长10.3%,已连续11年高于GDP增速。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收入达1.46万亿,202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收入0.64万亿,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府采购》2023,(6):22-25
<正>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面实现了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实现了“线下无交易、采购全监管、信息全公开”,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政府采购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政府采购管理手段提升到新的高度。为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水平,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府采购”的工作目标,202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制定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23年3月1日起,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均要实行电子标流程,不再进行线下交易活动。目前,全区已有94%的政府采购项目实现了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  相似文献   

11.
《现代商业银行》2023,(1):10-11
<正>2022年12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经济蓝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1%左右蓝皮书分析指出,综合各种因素和指标,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依然维持在中高速水平;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等产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经济增长动能不断增强;社会稳定,疫情防控措施不断完善;再加上较低的基数效应,蓝皮书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1%左右,呈现进一步复苏态势。  相似文献   

12.
陆婷 《中国外汇》2023,(19):32-35
<正>预计德国经济低迷的情况将持续到四季度,2023年全年难逃萎缩命运。这也将阻碍欧洲经济复苏的步伐,欧盟和欧元区经济修复将比预期需要更长时间。2023年9月1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新一期的经济展望报告,该报告预计2023年德国经济将同比萎缩0.4%,成为欧盟主要成员国中唯一一个会在2023年实现负增长的经济体。受其拖累,欧元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也从1.1%大幅下滑至0.8%。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经济,特别是通胀形势还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应该集中精力制定和执行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积极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应该力争在2024年实现超出市场预期的经济增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3年7月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在2023年和2024年都将是3%。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是3.5%。换言之,同2022年相比,2023年和2024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将会有所恶化。2023年10月的最新预测是:全球经济增速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别是3%和2.9%。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被进一步下调。还预测,  相似文献   

14.
财经要闻     
《中国信用卡》2023,(4):90-92
<正>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日前,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金融稳定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金融稳定系统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统筹发展和安全,压实金融风险处置各方责任,积极稳妥压降存量高风险机构;要加强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和能力建设,强化监测、预警、评估,推动金融风险早发现、早纠正、  相似文献   

15.
资讯     
《中国外资》2023,(19):6-7
<正>HEADLINE头条商务部:1-8月吸收外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8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471.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5.1%。相关负责人表示,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出现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世界经济恢复缓慢,全球跨国投资乏力。联合国贸发会议《2023年世界投资报告》称,202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12%,今年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7月发布的报告,初步估计2023年一季度全球外商投资同比下降25%。  相似文献   

16.
<正>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要推动消费从疫情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化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相似文献   

17.
财经要闻     
《中国信用卡》2023,(5):92-93
<正>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支付结算工作电视会议4月14日,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支付结算工作电视会议。主要内容会议要求,2023年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工作要坚持“支付为民”,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对安全高效支付服务的需求,全面提升支付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质效。  相似文献   

18.
吴昊 《银行家》2024,(2):11-15
<正>2023年美国实体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展现出了相当强的韧性,但美国金融系统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利率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及信息安全风险持续高企的状况贯穿全年。正如我们在2023年初展望中所预计的,美国银行业净息差的扩大、贷款规模的增长及信贷质量的提升在2023年放缓或逆转;债券投资浮亏问题及商业地产板块风险隐患等导致不同银行的业绩出现了显着差异,区域中小银行遭遇了更多负面因素挑战;  相似文献   

19.
<正>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将促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2023年的财政经济形势将如何演绎?如何理解2023年财政政策基调的实质内涵?2023年财政政策如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本文将聚焦三大问题展望财政形势与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