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凌丹  刘悦  刘慧岭 《经济学家》2022,(8):119-128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秩序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影响下开始新一轮调整,并在秩序理念、秩序内容、秩序适用范围、秩序质量以及秩序主导权上呈现出新的演化趋势。而国际经济秩序演化下伴随而来的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变化也将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产生明显冲击,并从产业链联系、地位以及空间布局三方面影响我国产业链重构。我国应顺应国际经济秩序演化新趋势,从打通产业链联系、提升产业链地位、优化产业链空间布局以及营造良好重构环境四方面着手,助推我国制造业产业链重构,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安全高效是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包括竞争性、关联性和变革性三大支柱,协同则是实现路径。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可以发挥要素配置、需求驱动、分工协作功能促进产业链要素、能力、治理协同,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由于要素配置、企业能力以及链条治理等尚不完善,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链在核心技术、重要设备、关键环节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制约瓶颈,主要表现为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融合难、工业智能自主化水平亟需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发展相对滞后等。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链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在全产业链环节进行规模化运用,通过全面的网络连接与数据互通,实现产业链贯通。这就需要精准施策,着力破解成本、标准、安全等难题,让企业愿用、能用、敢用。  相似文献   

3.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领域的数字新经济,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关键载体。以“柠檬豆”平台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工业互联网平台成长演化机理,研究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场景赋能以平台用户需求场景为牵引,开发冗余数据资源,整合异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知识传导和数字协同;工业价值网络中的资源映射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成为可调用的数据资源,数字孪生产生更丰富的场景,驱动网络效应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成长演化的本质是基于场景赋能体系构建的价值创造过程与基于网络效应形成的生态构建过程之间的交互共演。响应场景驱动创新范式,研究有助于完善平台组织理论,丰富网络效应研究情境,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晓蕾  杜传忠  刘磊 《经济学家》2022,(10):108-118
构建服务型制造网络是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内在要求,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产业链整合不足导致产业链条关联不紧密、协调性差,制约服务型制造网络的发展,而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分析服务型制造网络的产业链整合问题以及产业链整合的演化逻辑与内涵,探讨工业互联网赋能服务型制造网络优化的基础和路径。研究表明,工业互联网在“连”“链”与“联”的产业链有效对接基础上,从企业链、价值链、技术链、产品链以及空间链五个维度实现产业链整合,进而形成产业链生态系统与网络式组织,促进服务型制造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的特征,是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目前,关于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已然成为学术热点。本文以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与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双重视角出发,分析了数字技术作为产业共性技术、短周期技术与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存在的耦合效应,阐述了数字技术的知识性、可封装性通过促进邻近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集聚和专业化分工,形成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空间效应。基于2012—2021年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关中四大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先行区,省域层面关键指标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上述影响效应的存在。本文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作为“知识经济”,应当注重对于数字技术类型的选择,形成与制造业自身核心技术融合创新后的“共振效应”,同时有效推动社会各层面的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另外,在先行区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网络、数字产业园区,发挥数字经济在空间维度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地理空间分析和随机面向对象模型,基于2006年与2016年中国高校合作论文数据,探究中国高校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特征及网络演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高校间合作日益频繁,高校知识合作网络演化处于活跃期;高校知识合作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网络呈现出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985高校和211高校占据网络重要位置;网络联系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空间结构,联系强度存在地理距离衰减规律;高校知识合作网络存在7个内部成员较为稳定的高校社团,社团具有空间连片式集聚特征;中国高校知识合作网络演化受网络结构、多维邻近性以及高校自身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最为关键的推动因素是地理邻近性、互联网发达程度、认知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地理空间分析和随机面向对象模型,基于2006年与2016年中国高校合作论文数据,探究中国高校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特征及网络演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高校间合作日益频繁,高校知识合作网络演化处于活跃期;高校知识合作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网络呈现出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985高校和211高校占据网络重要位置;网络联系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空间结构,联系强度存在地理距离衰减规律;高校知识合作网络存在7个内部成员较为稳定的高校社团,社团具有空间连片式集聚特征;中国高校知识合作网络演化受网络结构、多维邻近性以及高校自身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最为关键的推动因素是地理邻近性、互联网发达程度、认知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数字化改造的基础框架,本文将产业数字化改造分为IT架构升级、数据驱动、平台化和平台依附四类模式。制造业与服务业数字化改造的不同模式主要表现在:从IT架构升级看,制造业需要逐步建立数字化架构体系,而服务业应顺应数字化趋势,快速推进数字化架构体系升级;从数据驱动看,制造业需要生产端和消费端数据协同驱动,而服务业主要是消费端数据驱动;从平台化看,制造业主要需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而服务业主要需要打造消费端互联网平台;从平台依附看,制造业主要是依附生产性互联网平台,而服务业主要是依附消费互联网平台。同时,政府对两类产业数字化改造应采取不同的政策予以扶持。  相似文献   

9.
以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实体经济,发挥数字经济的动力源与润滑剂作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是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演绎,本文认为国民经济循环强调经济结构的稳定性、经济活动的时间继起性和经济空间的协同性,是经济活动周而复始的过程。工业经济循环的技术空间和社会空间无法分离必然导致工业经济活动受到空间的限制,进而存在断链可能。以“数字空间+物理空间”虚实融合的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有效降低断链风险:一是通过要素数字化和数据要素化,精准实现生产要素的比例协调和结构匹配;二是利用数字技术的信息聚合与算法控制,保障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时间继起;三是以数字空间的无限性和融通性,促成均衡化、网络化的区域空间生产结构,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  相似文献   

10.
刘雪蕾  左丽  刘正  刘真真 《经济师》2023,(7):116-117+120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对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湖南省经济支柱之一的制造业在面临着内外激励竞争环境的压力下,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既要抓住机遇,又要面对现有的在数字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安全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题,随着数字技术不断革新以及制造业急需转型升级,文章从数字产业化、“互联网+先进制造技术”融合、数字产业化布局为突破口,提出数字经济赋能湖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数字经济实现逆势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动大数据、智能传感器等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从我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现状出发,研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从要素共享、创新驱动、生产方式三方面分析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机制,最后从政策设计、创新研发、区域协同发展角度提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正在快速从消费极向生产极转变,并对传统制造业的经营模式与资源配置方式形成挑战。同时,随着发达国家重振高端制造及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快速崛起,我国制造业亟待快速实现转型升级。而"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主要应厘清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认识误区;有序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新方式;以互联网思维重构制造业价值链;推进产品个性化智能定制生产模式;构建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生态圈。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空间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约束包括竞争环境空间和产业链空间。从这两个角度,探讨了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在产业链空间约束下,我国制造业进行自主创新最紧迫的任务是力求使附加值内部更大化和实现产业竞争力的终极提升。  相似文献   

14.
如何实现发展中国家传统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理论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智能化、网络化促使价值创造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重组、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将突破传统行业界限,产生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提出工业设计、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三业”融合创新的概念,进一步从创新理论演化角度出发,阐述“三业”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路径。利用三者互动演化规律,构筑协同新兴制造平台,促进设计、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三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转型升级,找到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制造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为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实现赶超及高端突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长春市工业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95、2003、2008年长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13年卫星影像图,借助Arc GIS技术,综合运用分布重心方法和空间关联分析法,对长春市工业空间格局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春市工业空间整体经历了"东南方向—西南方向—东北方向"大规模开发过程;2工业用地整体分布具有空间正相关特征,在部分近邻区域具有集聚性,但集聚程度呈现出先降低后逐渐增加的趋势;3工业用地空间集聚情况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工业空间变化呈现出"主导地域集中—交通轴向扩展—轴间指状填充"的特点;4工业空间扩展模式遵循"扇形结构模式—圈层结构模式—扇形+圈层结构模式"的规律。研究认为自然条件、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政府调控作用以及交通机制是长春市工业空间时空演化特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如何实现发展中国家传统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理论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智能化、网络化促使价值创造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重组、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将突破传统行业界限,产生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提出工业设计、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三业"融合创新的概念,进一步从创新理论演化角度出发,阐述"三业"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路径。利用三者互动演化规律,构筑协同新兴制造平台,促进设计、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三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转型升级,找到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制造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为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实现赶超及高端突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时代的经济运行方式呈现出数据驱动、万物互联、创新迭代的特征,数字经济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属性对创新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361座城市2010-2018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够带动本地创新绩效提升,而且对周边城市创新绩效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空间溢出效应也更显著。由此,建议可从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搭建数字化平台、推动数字技术创新等角度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创新绩效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8.
选取中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在2016年后、盈利能力较强产业链、技术密集型产业链以及东部地区更为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两条路径间接影响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据此,应多措并举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制造业产业链针对性发展战略、打造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直通道”。  相似文献   

19.
杨旸 《数字经济》2021,(5):100-103
工业物联网可连接工业资源、数据和系统,灵活配置工业制造,在生产过程按需执行并帮助优化制造过程,帮助企业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是新型工业领域的数字化神经中枢.随着运营技术(OT)和信息技术(IT)的融合趋势,将给工业企业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在推动我国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新经济发展中,工业互联网起到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经济时代,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智能制造的新模式.辽宁省作为传统装备制造业大省,"十四五"期间将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本文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上下游产业链智能制造模式,针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分析发展智能制造的突出问题、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关键任务点,认为应首先构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和标准化体系,"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企业依据标准化的技术层级个性化迭代同步推进;其次建成省内优势产业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典型工程,在代表性制造行业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办法;同时构建出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制造转型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