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是在要求建立有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的同时,也提出了改变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的要求,即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直接调控转向主要依赖经济手段的间接调控。而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间接调控的前提,就是及时地、动态地掌握市场经济总体的有关信息。从这个角度看,要想真正实现宏观调控手段的转变,首先必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统计监控体系。如果在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微观主体行为已经市场化的背景下还沿用传统的监测体系,或者不及时建立新的监测体系,都必然  相似文献   

2.
3.
邢毓静 《国际贸易》2001,(11):49-51
2001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总体依然表现良好,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呈现如下特征: 首先,2001年以来,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依然保持增长,但是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小.2001年1月-9月,我国外贸出口达到1948亿美元,增长6.9%;进口达到1814亿美元,增长11.2%,进出口顺差134.4亿美元,同比下降30%.贸易顺差的进一步缩小将导致经常项目顺差的进一步缩小.  相似文献   

4.
改善失衡--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起飞的特定形势下,中国对外经济发展迅速。2003年国际收支总额预计超过1万亿美元,占GDP的80%。尽管2003年年初美伊战争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短期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从2003年四季度开始,在经历  相似文献   

5.
6.
追求最大限度充分就业--中国进口贸易宏观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1年我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09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出口2661.6亿美元,增长6.8%;进口2436.1亿美元,增长8.2%,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25.5亿美元。200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在世界经济形势日趋严峻的困难中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5000亿美元,这是一次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珍 《国际贸易》2006,(4):53-57
截至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8189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那么,我国外汇储备在今后几年能否一如既往地保持目前的增速呢?由于外汇储备来源于一国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盈余,与该国国际收支状况息息相关,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际收支中两大账户的发展趋势,来洞察外汇储备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中央银行在持续9年较低利率基础上首次调高存贷款利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再次提出从2005年将较长时间内执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中国国内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意味外贸政策面的变化.作为中国最主要外贸逆差的林产品进出口形势是否会发生剧烈变动,其后期走势将影响着诸多行业的发展前景.依据国内资源供需结构及政府长期推行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客观现实,研究政策面调整对中国林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反映一国经济情况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中国历年收支平衡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国际收支多年来持续双顺差,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实力突飞猛进,但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本文就1997-2010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研究,找出14年来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并对其背后原因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收支的平衡表的编制始于1982年,1984年开始公布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1997年以后的统计指标的设置完全国际可比.在这二十多年间,中国国际收支规模及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自20世纪后半段以来,更是出现了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1995-2006年(除1998年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外),中国国际收支持续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  相似文献   

11.
适度调整现有格局--我国外经贸与国际收支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召 《国际贸易》2004,(4):21-24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过只占当年GDP的9.59%,而且贸易收支表现为逆差。25年以后,2003年我国贸易依存度已经超过60%,贸易收支也由逆差转为顺差,占GDP比例达到1.81%。与此同时,实际外商直接投资(FDI)为缓解我国改革开放前期的资金短缺、提升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做出积极贡献。从统  相似文献   

12.
必须面对的可能--我国纺织业外部政策环境变化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纺织工业一直是我国传统上最具竞争优势的工业部门,在满足国内衣着消费、资本积累以及为相关产业配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贸易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总统普京第二任任期上任伊始之际,人们对其首任期间在内政与外交、经济与政治、军事与安全等方面的施政意图和多变手法仍记忆犹新。而对其今后任期内的安邦治国方略、对外政策取向等,则缺乏完整的、严谨的见解。如何评价普京首任的建树,其对寡头的政策,以及今后其对经济发展的一些设想等,各方看法不尽  相似文献   

14.
《投资基金法》作为一部重要商事法律,已由全国人大财经委组织起草.经过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和起草组工作会议,《投资基金法草案》数易其稿,逐渐臻于完善.兹就投资基金立法中有争议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The standard economic development literature posits the existence of stages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accounts through which countries pass as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ptimal growth model of an open economy in which no such stage tendencies exist. It then discusses applic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real world.  相似文献   

16.
The price predictions of the elasticity and monetary theories of balance of payments adjustment are compared with actual price behavior. Price behavior differs more from the relatively demanding monetary approach in that price levels and price movements for GDP as a whole an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xport goods varied substantially even among major industrial countries. As for the elasticity approach, price levels tended to rise with appreciations and fall with depreciations, as expected.  相似文献   

17.
赵瑾 《国际贸易》2002,(10):15-17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进出口增长情况来看,虽然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5097.7亿美元,但近3年来进口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出口,同期,贸易顺差迅速下降,顺差额由1998年的434.7亿美元下降到2001年的225.5亿美元.加入世贸后关税的下降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特别是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使我国扩大出口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尚未设防CMO--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与中国进口定量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当前转基因工程技术飞速发展,正在成为21世纪重要的新兴产业,并对`一落千丈 药、化工、环保、生命科学等产生重大影响,为解决粮食短缺、有效药品及治理环境等问题展示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张松涛 《国际贸易》2001,(11):18-21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改革、发展和管理,主要是针对货物贸易即商品贸易而言的.无论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服务贸易规模始终很小,因而未将其单独视作一种贸易形式,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这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当前,面临加入WTO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为开创对外开放新阶段,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迫切要求我国从现有贸易规模和贸易条件出发,理清思路,规范发展,逐步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国际规则,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Renate Ohr 《Intereconomics》1984,19(3):123-128
Oil price increases and the persistent OPEC current account surpluses were considered the main proble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any industrial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long after the first oil crisis. Since 1983, however, the OPEC surpluses have been completely absorbed and the official base price of petroleum has fallen for the first time in twenty years, although admittedly in terms of a “strong” dollar. Has the serious damage suffered by oil-importing countries in the two oil shocks been completely neutralised, or are the economies of many countries still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actions and decisions of the OPEC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