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陈皑  罗涛 《国土经济》2008,(6):29-30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民生之本,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关系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了加强土地管理,200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6年,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通过努力,土地违法行为得到一定程度查处,土地市场秩序有所好转。但土地违法行为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在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土地执法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秦皇岛市为例的土地收购储备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作为土地经济学的一个学科范畴,在规范调控土地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土地收益的最大化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秦皇岛市为例粗浅地分析了当前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各地都进行了土地流转的实践,文章以湖北省为例,指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主要形式,土地流转对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影响,指出了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规范土地流转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进行土地流转,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4.
从1987年正式对外办公到1992年全国土地管理制度建立,5年中,国家土地管理局组织各级土地管理人员,紧锣密鼓地落实国家关于建立土地管理制度的要求,颁发一系列法规政策,从在全国开展建设用地大清查做起,迅速开展各项具体业务。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工作也很快开展起来。土地调查、统计、土地确权登记等都有了统一的规则和规程:基本农田设了标,土地规划上了“墙”,土地监察有了人……改革前一直推不动的土地详查,也在大部分县市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在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我国打破靠计划和行政指令配置土地,土地资源无偿、无期限、无流动使用的旧体制,创建了主要靠市场配置土地,土地有偿、有期限、有流动的新体制,土地得到了节约集约利用,寸土真正成了寸金,并初步形成了土地市场的基本制度和政府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技术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科学评价土地整理效果的依据,也是土地整理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土地整理效益内涵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界定,结合当地土地整理工作经验对国内外土地整理效益评价内容、方法、技术手段进行了评析,对今后土地整理效益评价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是国家行政管理措施之一,是强化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使地籍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本文就当前土地地籍管理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加强土地地籍管理的发展思路,以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服务。  相似文献   

8.
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有很多,其中土地是重要资源之一。我国土地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土地矛盾日益尖锐。作为油田企业,在占用土地上具有点多、面广、量大、用地性质复杂等特性,对土地的依赖性很强,如何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验,首先简要介绍了油田企业土地管理工作常见问题,其次针对问题简要介绍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孙丽  高原 《活力》2010,(2):151-153
由于我们国家的公有制性质,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土地这项财产的所有权只能由国家和农民集体享有。国家和集体垄断了土地的所有权以及土地使用权的供应市场,土地使用权是地产市场的唯一权利载体,具有实现土地民事流转的功能,土地流转可以分为初次流转和再次流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产市场》2007,(3):69-70
山东省土地市场的发展历程:1989年,青岛在全省率先试行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探索和建设,山东省土地市场已具雏形。2000年以来,围绕发挥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配置的作用,土地市场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省17个设区城市和84%的县建立了土地有形市场,所有县(市)全部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全面开展了建制镇以上土地基准地价定期更新和全省平衡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国各地农村掀起了土地流转热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然而土地流转中如何协调各方关系?农民流转土地后,能否享受流转“红利”?流转土地后,农民的出路在哪里?针对土地流转涉及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去基层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2.
何之飞  杨帆 《民营科技》2010,(4):104-104
生态环境的恶化大多表现在由于土地资源被破坏,由于人口压力,引起对土地需求的剧增,从而造成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破坏了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打破了土地生态系统长期存在的良性循环的格局,这已是无容置疑的客观现实。搞好城市建设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国际上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了,而我国这一课题的研究才刚起步。我国本身就是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当前工作中该做好土地利用规划非常关键,不仅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更是保护生态的前提。本文从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内容入手,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意义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土地紧缺与珍贵土地的闲置和浪费成了硬币的两面。一方面房价猛涨,住宅用地不足成了最大的推力;一方面是工业用地,市政用地粗放利用,工业用地占城市用地比例过大。 工业用地供应采用市场化方式出让,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遏制土地腐败、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比例、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王洪德 《乡镇论坛》2014,(13):21-21
近年来,山东省滕州市柴胡店镇通过探索土地规模化的托管模式,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及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如今,这种“土地托管”模式在柴胡店镇高桥村走俏,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产市场》2007,(3):71-71
武汉市土地市场建设经历的三个阶段:1992年~1998年,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契机,推动土地资源管理向土地资源与土地资产并重管理转变;1999年~2005年,在土地一级市场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实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并以市土地整理储备供应中心成立为标志,建立了具有武汉特色的土地储备供应制度,市土地有形市场逐渐成熟;2005年至今,以市土地交易中心挂牌分设为标志,市土地有形市场平台进一步健全,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城市待整理土地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城市土地整理的对象,设计了城市土地整理评价的指导体系,采用了两步法的评价方法,提出了江北区待整理的城市土地的可整理性大小和整理方向,为土地管理部门推进城市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有助于城市土地整理工作更具有效率和操作性。(本文有删节)  相似文献   

18.
土地级差收益是反映城镇土地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在城镇土地定级别的基础上,建立不同土地级别的土地收益模型,为快速.方便地评估城镇地价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城镇基准地价。因此,本文从城镇土地级别单元土地收益样点入手,定量测算土地级别收益,建立土地级差收益模型,并利用土地级差收益模型评估城镇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导致土地腐败有如下几方面的制度原因:土地政策的落实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土地管理中监察制度不完善,土地市场的配置制度不合理,地方与中央在土地政策上没有协调一致,土地的出让没有统一的程序和标准。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一是完善土地运行机制,建立阳光土地市场;二是完善相应的监察机制和核查制度;三是利用审计制度的优势遏制土地腐败。  相似文献   

20.
日前,国土资源部以第53号部令发布《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7月1日起施行。《办法》对原《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5号令)作了全面修订,完善了闲置土地定义,细化了“动工”认定标准,增加执法可操作性;区分政府原因和企业原因造成的闲置,依法明确不同的处置方式,强化对土地权利人保护,落实政府违约责任;全面完善闲置土地处置程序,充分保障土地权利人的救济权;增加预防和监管措施,明确法律责任,重点加强对因政府原因导致土地闲置的控制,推动地方政府加快闲置土地盘活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