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作为国际语言的电影,是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传递信息和情感、民族文化输出最有效的载体之一.本文试图分析美国电影形象输出方面的特点,并探索其对中国电影形象输出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杨勤 《魅力中国》2011,(11):229-229
放眼于当今的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电影无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好,影像语言也罢,抑或只作为意识形态或国家的文化产业出现,怎样充分发挥影视元素的全球化传播交流功能,提升中国电影的文化传播价值,是中国电影不得不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事实证实,对年少时纯真意境的表现和渲染无疑是在全球化语境下发展中国电影的一个切入点。本文通过一些案例,指明中国电影要做的,就是打破内容上单纯的低龄化趋势,突破选材的低龄化限制,超越传统意义上低龄化影片的单一教育功能,使低龄化成为推动中国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下乘风破浪的一面风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好莱坞电影的成功为例,探究其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独到之处,讨论其对中国民族电影在走向国际化道路过程中所带来的启示。文章发现,民族特质是国家电影的灵魂和支柱,坚持民族电影本土化是其走向国际化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同时,他国资源也是中国民族电影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有效利用的重要资源;最后,坚持电影商业化更是中国民族电影不断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4.
黄芳芳 《老区建设》2022,(17):42-49
左翼电影在早期共产党人的引领下,在事关民族危亡的1930年代,通过本土化、大众化和功能化三重维度,建构起红色话语体系在文艺阵地上的表达,形塑起中国革命与抗战场域的影像符号,彰显了本民族的文化血性与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红色电影的发端,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瑕不掩瑜,依然可以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观照当下,反思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艺术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重视角出发,结合电影市场调研,管窥中国电影30年的发展历程,并从中寻绎中国电影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方付建  占康 《科学决策》2007,(10):54-56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美国好莱坞就不遗余力地推行全球化策略,把整个世界的电影工业都推入全球化的大潮之中,它也成为电影工业全球化运动的主导者和受益者。90年代以来,好莱坞电影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渗透到全球的每个角落,其票房及其副产品收入在全球电影市场所占份额也从70年代末的60%飙升到如今的90%。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得以迅速扩张,是因为它采用了多种多样的策略,包括政治上的保护、资金上的投入、制作的本土化及制作的高技术化等。  相似文献   

7.
王运歌 《魅力中国》2010,(22):158-158
本土文化与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不同或为其分支。本土文化中有非常适宜于电影表现的元素,方言、本土风清可以作为方言电影的有力辅助工具,方言电影在挖掘本土文化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在叙事、表现风格、发掘现实社会和刻画人物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电影作为强有力的传播手段之一,是文化传播的最佳宣传员.中国元素在苏联电影中表达了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规范.在融入中国元素的苏联电影中体现了中国建筑、服饰、自然、动物等文化元素.作为"他者视野"的表达客观上强化了中俄文化的融合和电影文化的交流.电影人通过他们的创作,将精彩的形式和动人的叙事展现在人们面前,在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中,电影用影像记录了那些故事、精彩画面和文化元素,苏联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已成为永恒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我国政府提出了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的战略.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电影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论述了中国电影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的国家政策法规、 产业垄断、 活力不足、 文化折扣等问题,提出了要发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共通之处,使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注重双向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西方小说在中国的每一次电影改编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语境密切相关。这种跨文化语境的演变,是中西方文化对峙、妥协与交流的过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促使改编者参照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适度的调整和改变,以符合自身的文化价值取向,亦即跨文化改编中常见的文化渗透与融合的现象。研究早期的跨文化改编现象对我们理解中国早期电影生产和创作状况、中国早期电影与外来文化的交往状态、中国早期电影的价值意义以及电影改编理论的自身拓展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影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其发展受到三股力量的影响:全球电影市场的竞争推力、顾客需求拉动力和电影人的首创驱动力。中国电影产业要不断推动技术发展,回归对中国文化的演绎,艺术与商业并重,创新盈利模式,走全球化发展之路,加强电影产业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雨婷 《中国经贸》2014,(13):85-85
微电影和拍客电影作为整个电影产业的新商业模式,对繁荣整个电影市场、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长尾理论自2004年被提出之后,也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反响,本文旨在从长尾理论角度探讨中国电影产业,并进一步窥探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电影产业中的长尾现象及其机制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浩  李世亮 《发展》2007,(5):131-132
中国电影在人文内涵、文化传统、消费市场等多个方面都不同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电影产业,这些独特性构成了中国电影长足发展的巨大潜力.当前,改革现行电影制度,实行中国电影分级制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中国电影分级应借鉴香港及新加坡的经验,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切实保护青少年同时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兴盛的分级制度.  相似文献   

14.
电影是展示一个国家对外形象的符号,电影出口可以弘扬本土文化,促进国际间文化的交流与认同,促进高质量经济的稳定增长。作为文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影出口是促进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关键。目前,中国电影出口在主题挖掘、创意技术、翻译表述、营销手段、融资渠道等方面存在诸多困境,提升中国电影出口竞争力,需要在情节描述、国际合作、提供专项基金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在电影的商品属性与艺术属性中,艺术属性应该成为电影的基础支撑。而与近十年的中国古装武侠片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相反,这些影片在艺术审美方面则表现得相当肤浅。电影应传达给人以高尚的审美感受以及主流价值观,这一点正是大部分当代中国电影所缺失的,也应该是电影文化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朱骏 《今日重庆》2012,(12):74-76
1938年9月,当时中国最大的电影制片机构,中国电影制片厂(简称“中制”)从武汉迁到重庆,厂址设在渝中区七星岗纯阳洞的一排平房内,摄影棚就建在纯阳洞。  相似文献   

17.
张艳辉 《中国经贸》2012,(24):149-150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企业越来越重视,要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电影作为文化产业阵营的主力军,显得尤为重要。电影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工作执行的好坏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在电影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面临着筹资难,预算的制定、执行和监督不到位,没有有效地控制好成本,导致亏损严重等问题。加强电影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拓宽融资渠道,增强筹资能力,加强资金预算,严格控制成本,从而提高电影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林筱 《魅力中国》2014,(12):59-59
台湾电影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各时期鲜明的特色,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诞生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电影不可避免的带有“日据时代”的痕迹,随着历史的变迁,台湾的电影中的“日本书写”也逐渐发生变化。通过研究新世纪台湾电影中的“日本书写”促进对新世纪的台湾社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中苏电影文化交流是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而展开的,苏联电影中的中国形象走过了从模糊到清晰,从无知到认知的过程,体现了当时中国文化背景和社会规范中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作为一种别样风情,既丰富了苏联电影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中华文化在俄罗斯人心中的标志.在电影中,俄罗斯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在客观上强化了中俄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相似文献   

20.
风靡世界的电影《哈利波特》的延伸产品在中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人们对电影副产品的需求预示了电影产业化发展的前景。在哥伦比亚公司即将出品的几部电影正在发售专利权之际,我们的报道将力图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