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嫩江流域黑龙江境内民族在长期生存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流域特点的体育活动,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的体育活动,集中体现了在特殊历史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发展轨迹.在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嫩江流域黑龙江境内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并且总结和归纳民族传统体育如何与学校体育如何的实践研究,旨在为中华民族体育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1980年齐齐哈尔大道三家子发现鲜卑墓葬,为嫩江流域青铜时代草原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现,揭示了鲜卑民族在嫩江流域的生活轨迹。  相似文献   

3.
受历史,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黑龙江省嫩江流域达斡尔地区民族文化与原始达斡尔文化及其它地区达斡尔文化有所不同.黑龙江省嫩江流域达斡尔民族文化受满汉文化影响较深,本文主要研究达斡尔族猎户时代服饰及造型,后期民族融合阶段服饰及造型和工业时代民族融合的服饰及造型.总结归纳其服饰款式、色彩、纹样、材质、造型特征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鄂伦春民族在以游猎为主体漫长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虽然带有浓烈的游猎民族的色彩,但也具有鲜明的鄂伦春民族的特征。鄂伦春人,因所生活的环境不同,而信仰萨满,以狩猎为生。鄂伦春民族出于对自然普遍的敬畏,在生产生活敬祭活动和模仿生物活动技能中逐渐演变出了相对于其他民族的独特艺术,成为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璀璨明珠。传留至今的狩猎采集类的"斗熊舞"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郭旭  刘彦明 《理论观察》2010,(2):151-152
嫩江流域是多民族集居区,除了汉族之外,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锡伯族等都在这里繁衍生息、生活生产。这里的少数民族同其他地区的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的文化.其中的民歌以独具的特色、独有的风格成为这里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广西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具体性、多样性与民族性等特点的自然崇拜文化;阐述了广西各民族自然崇拜的表现形式;并从形式上和本质上分析了自然崇拜的内在逻辑即体现着人们对可持续生存的价值追求。该文以此为基点,阐述了在推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当代实践中,传统自然崇拜文化可转为对生态建设的文化支持,传统可持续生存观"转化"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价值认同基础。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伪当局的反动统治,生活在嫩江流域的回、满、朝鲜、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同胞团结一致,以宣传抗日思想、支持抗日义举和组织武装反抗等多种形式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共同为嫩江流域抗日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泽  敖红 《理论观察》2010,(3):130-131
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是有其不可替代的、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独创性:民族文化具有传承民族精神、记忆民族历史的功能,正是这种功能才使得民族文化的血脉生生不息、世代相传。达斡尔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民族文化的北疆少数民族.在保卫北疆领土、开发嫩江流域、建设齐齐哈尔城等许多方面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当前研究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及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理环境与资源禀赋导致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长期以来农耕文化与渔猎游牧文化共融,影响了区域发展.渔猎游牧是黑龙江流域土著居民长期以来的传统生活方式,渔业历史悠久.从清朝实行“封禁”到“开禁”政策的转变,移民实边、开埠通商等因素影响下,黑龙江流域渔业开发对区域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嫩江流域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目前大部分佚散在民间,缺乏科学系统的保存,面临着失传的险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文献数字化保护已成为国内外共识的重要手段.论述数字时代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及其文化整理与保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出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及其文化整理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为少数民族文献的保存和传播提供一个更为便捷高效的途径,更好地展示和传播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1.
民间工艺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传统义化,是民众为了生存信仰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创造的大众的民俗艺术。几千年来,农业是中国文明诞生和延续的经济基础,以土地为生的古代先民生产生活条件有限,决定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只能顺应自然。由此产生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思想,并最终反映到日常的生活中,形成了从生活的使用器具到信仰崇拜的祭祀用品为代表的民间艺术。由于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传统延绵不断,民间工艺作为民族活态文化传统,在生活中以一代代人的口传身授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2.
齐齐哈尔地区是个多民族居住区,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世代居住在嫩江、黑龙江流域的土著民族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等,还有明、清时代的流人都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些遗产的抢救、保护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必然要求,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3.
萨满教在黑龙江地区的历史沿革如何?崇拜对象、宗教仪式、神具法语、供奉方式、神职人员及其派别、品级、等级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本文围绕这几个问题,试作叙述,就正于大家。 (一) 萨满教和其他宗教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我国史籍《清稗类钞》中记载:“萨满教不知所自始,西伯利亚及满洲嫩江之土人多奉之。”从居住在黑龙江流域、松花江中下游和嫩江两岸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和汉族等兄弟民族中长期普遍盛行的萨满教中的活化石,表明这一宗教是原始宗教早期形式演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达斡尔人》以黑龙江省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民族文化为背景,采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乌钦"穿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哈库迈勒"歌舞作尾,艺术地再现了嫩江流域达斡尔人民原汁原味的生命意识和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5.
斯琴掛作为一名普通的达斡尔族女性萨满,热心于祛除族众的身心疾苦和传承发扬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并受到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和认可,具有现代少数民族女性典范意义。本文通过对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承现状进行分析,着重凸显达斡尔女性在萨满文化传承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在萨满文化不断遭受现代文明冲击的情况下,能动地弱化其宗教功能、增强文化功能,从而有效地使萨满文化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6.
嫩江流域青铜时代文化遗存,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普查首次发现以来,至今已发现30余处文化遗址及陶片采集点。地下沉默已久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得以不断暴露。明确嫩江流域青铜时代文化面貌,不仅在于认识区域性的某种考古文化,而且对于今后研究嫩江流域青铜文化类型的归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秋千 《中国西部》2007,(1):64-65
彝族是一个多种崇拜的民族,归纳起来有祖灵崇拜、自然崇拜、家神崇拜三大类。在彝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三观,即三界观(天界、地界、地下界)、万物有灵观、万物雌雄观,构成了彝族人民博大精深的核心文化毕摩文化。在大凉山腹心地美姑,为了世代纪念天界的额比祖孙的功绩,至今彝族毕摩举行招魂仪式时,还用三根顶端削成斜面的木签代表额比祖孙的神位插在神座中。  相似文献   

18.
满族的萨满     
满族的萨满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萨满相似又相异,犹同满族萨满教同世界各地之萨满教的关系一样。道理很简单,尽管信仰萨满教的各地各民族有类似的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经历、生产生活内容、社会组织结构,但他们的语言不同,经历的发展道鼹不同,各种条件的组合模式不同,因此尽管都存在着萨满教,然而绝非千篇一律、面目单一,而是多彩多姿、各具特点。世界上称之为萨满教的东西,都是由这些具体的萨满教现象组合而成的。西伯利亚、冰岛、斯的那维亚、南欧、北美、东北亚等地的萨满教各不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嫩江流域的开发,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但无论是史前的昂昂溪文化时期、汉代的夫余王国时期,还是辽金的繁荣时期,在开发规模和程度上,都难以与大清王朝时期相比。在清初的顺治到乾隆年间,迁徙到嫩江大地的各族人民和当地的土著居民一起,掀起了开发嫩江流域的高潮,初步改变了嫩江流域的面貌。一、明末清初的嫩江流域明末清初,尽管人们对嫩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但大自然造就的这条充满无限生机的母亲河却依然故我地流动着。当时,嫩江也叫脑温江或诺尼江,发源于大小兴安岭之间的伊勒呼里山南侧,沿途接纳了诺敏河、阿伦河…  相似文献   

20.
2013年,随着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因其连接我国东北部和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中举足轻重的一环,分析并比较其流域内各区域的经济现状和差异,具有较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计算各区域间的标准差和相对发展率等参数,将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嫩江流域内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