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对其进行围术期护理。结果患者均手术成功,无1例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7.5±1.2)d,出院后随访3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0例股骨粗隆骨折的高龄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充分准备;术中由专科护士娴熟配合,密切观察高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心、脑疾病等意外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加强病情监护,预防感染及功能锻炼。结果患者骨折固定理想,愈合良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可以有效减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顺利康复,提高高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术期联合应用阿魏酸钠及氨茶碱对糖尿病患者应用对比剂后的肾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将18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与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魏酸钠及氨茶碱联合治疗组;B组:氨茶碱治疗组;C组:常规对照组。在全部采用水化治疗的基础上,A组术前24 h及术后5 d氨茶碱0.25g及阿魏酸钠0.3 g静脉滴注每日1次;B组术前24 h及术后5 d氨茶碱0.25 g静脉滴注每日1次;C组为常规治疗对照。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d时检测,对比分析血浆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肾小球滤过滤(GFR)、尿β-2微球蛋白(β-2P)及24 h尿液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术前各组患者MDA、GFR、尿β-2P、24 h尿液NO含量等值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 d,B、C组血浆MDA水平均较术前增高,A组则无统计学差异;GFR与术前相比,三组水平均有降低,B组及C组明显低于A组;尿β-2P术后三组均有升高,A、B组低于C组;术后三组24 h尿NO排出量均有减少,A、B组术后尿NO排出量多于对照组。结论围术期阿魏酸钠及氨茶碱联合静点可以保护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前列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8例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施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结果 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康复出院后随访,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加强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前列腺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对49例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49例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血管再通44例,血管未通5例,有效率达89.8%,均未出现脑出血、脑水肿等不良后遗症。患者3~4周出院,出院时可独立行走。结论加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抗菌药物在宫颈锥切术围术期预防应用的成本-效果,为宫颈锥切术提供有效、经济的预防用药方案,减轻患者负担。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拟执行宫颈锥切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头孢呋辛联合甲硝唑预防感染,试验组采用头孢西丁作为预防用药,两组患者均在切皮前30 min开始静脉滴注,术后规律性应用48 h,比较两组方案预防感染效果、成本-效果,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围术期预防用药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预防用药方案的C/E低于对照组方案(P<0.05);扣除抗菌药物成本15%的药品加成后,结果显示,试验组方案的C/E依然低于对照组方案(P<0.05)。结论 宫颈锥切术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可达到预防感染的效果,选择头孢西丁作为预防用药,有效性得以保证且经济性更佳,患者负担得到一定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本院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提升本院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质量。方法本院于2012年1月起采取措施干预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随机抽取2010年(对照组)和2013年(观察组)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各100例,回顾性分析其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以及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用药选择、预防用药时机及预防用药疗程合理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法用量合理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指征联合用药、无依据换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可以在降低抗菌药物费用而不影响患者预后的基础上,提升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减少无指征联合用药、无依据换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护理的优缺点。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行急诊PCI治疗102例AMT,其中经桡动脉冠状动脉(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T)介入组53例,经股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TFT)49例。对比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护理量、术后患者心理躯体舒适度等进行统计学数据与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基本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则经桡动脉组低于股动脉组(3.8%VS8.2%P<0.05),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护理人员工作量也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患者的心理躯体舒适度评估明显高于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患者恢复快,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护理资源,不但有益于患者,亦有益于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9.
目的冠心Ⅰ号治疗气虚血瘀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舌脉像及中医临床证候,辨证属气虚血瘀型,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患者进行常规西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级预防药物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加予口服冠心Ⅰ号方,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低密度脂蛋白指标,评估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数、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Ⅰ号方对改善心肌梗死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法和药物疗法(M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2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根据TIMI危险评分为患者划分危险等级。低危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并定期随访;中危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1个月,同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并静脉给予硝酸酯类药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高危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年,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对照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疗法,支架置入按照标准介入技术操作完成。治疗后进行随访。结果260例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随访时间为(30±6)个月,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发生MACE(靶血管再形成术、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稳定型心绞痛和靶血管重建率均与观察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I 积分危险分级对患者预后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并不能降低患者MACE的发生率,对于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的患者可采用加强冠心病2级预防、教育强化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在全麻下行常规气管插管,全组68例患者均常规正中开胸,有34例在体外循环(CPB)下手术,其余34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OPCABG),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例数为63例,且患者住院时间及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观察时间均较短。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5例;术后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例;围术期心肌梗死2例;术后出现严重肾功能不全者1例,以上患者经住院观察治疗均得到改善。结论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效果明显,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在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的应用及对TIMI血流分级、心肌损伤、脂蛋白α(Lp-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的影响。方法选取河池市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麝香保心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30例)和常规组(常规治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情况及血清肌钙蛋白Ⅰ(c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Lp-α、Lp-PLA_(2)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Tn I、CK-MB、Lp-α、Lp-PLA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Tn I、CK-MB、Lp-α、Lp-PLA_(2)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应用于心肌梗死PCI围手术期可改善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同时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和Lp-α、Lp-PLA_(2)表达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前一日、手术日、术后第二日、术后第十日4个时点的焦虑水平,并探讨使介入患者焦虑的因素。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接受单纯PCI,B组行PCI加心理干预,C组行PCI及口服黛力新,D组接受PCI联合心理干预并口服黛力新,分别在(PCI)术前一日、手术日、术后第二日、术后第十日采用SAI量表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C、D四组PCI术前一日、手术日、术后第二日SAI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第十日则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对冠心病行PCI术患者应用黛力新联合心理健康教育治疗对改善其焦虑情绪疗效显著,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用药,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感染率及用药合理性等指标。结果经过不同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且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合理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患者给予药学干预,能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同时确保患者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下肢骨折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围术期加强护理干预,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干预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较干预前评分明显升高,且治疗依从性显著增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平均住院时间为(13.8±2.7)d。结论针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镜下切除肠息肉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4年9月至2013年9年我科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251例,以高频电为主体,配合热活检钳,圈套器及黏膜下注射技术。采用不同方法,在电子结肠镜下对患者的肠息肉拟行切除,并对其进行围术期护理。结果 251例患者中,2例患者术后便血,无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镜下息肉切除术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治疗方法,但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应加强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两种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预防钬激光碎石术感染的成本-效果,以探寻经济有效的术前预防用药方案,提高用药合理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钬激光碎石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品种不同分为A组与B组,每组100例。A组患者采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预防感染,B组患者采用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预防感染。两组患者均在术前30 min静脉滴注,并于术后规律性应用2 d,比较两组预防感染效果、成本-效果,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预防感染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B组(P<0.05)。将抗菌药物成本剔除15%的药品加成后,结果显示,A组成本-效果比仍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钬激光碎石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达到较理想的抗感染效果,选择头孢呋辛作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454例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54例患者中有84例发生AKI,其发生率为18.5%。高血压、年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术中甘露醇用量、术中羟乙基用量、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停搏时间、机械辅助呼吸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前血尿酸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AKI的相关危险因素,而术前血肌酐、转流时间、术前血尿酸、大动脉阻断时间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应进行更全面地评估、监测及加强围术期肾功能的保护,以预防AK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切除术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57例老年胃癌患者采用胃癌根治切除术治疗和围术期处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7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9例,1年内病死56例。结论手术技术的进步和有力的围术期支持治疗,可以保证老年患者胃癌根治切除术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住院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围术期护理,对照组行常规围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健康教育掌握比例、患者满意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减少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费用与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