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日本农户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及产业化也迅速发展,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由此导致日本农户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户数目大量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萎缩及老龄化、兼业农户比重迅速增加等.农户结构的变化对日本农协的组织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农业迅速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因素之一是农业结构的变化,它不仅加速了日本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以下简称“对外投资”)结构的变化,是推动它对外投资迅速扩大的重要因素,对于促进日本对外经济关系发展有着愈来愈突出的作用。本文拟就日本对外投资结构变化的表现、原因及其实质等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战后,特别是六十、七十年代以来,日本对外投资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国日本自五十年代初期起恢复和发展了军事工业。目前日本军事工业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由于军事工业同现代化的尖端工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日本又把“技术立国”作为八十年代经济发展的总战略,所以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它在日本经济中将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一) 战后,日本的军事工业主要是依靠防卫厅订货与驻日美军的“特需”发展起来的。目前日本的军工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仅为0.38%,而且,除飞机制造工业、造船工业外,军工生产在石油制品、车辆、电气通信机械等工业部门中所占的比重均不到  相似文献   

5.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最终环节它是由生产决定的。也就是说,生产结构决定消费结构,只有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改变人民的消费结构;但消费作为再生产运行机制的一环又不是被动的,它反作用于生产,促进生产结构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使再生产发生结构型的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对战后日本消费结构的考察,说明个  相似文献   

6.
股票市场结构是股票市场的中心课题,是股票发行与交易的基础,也是影响股票价格形成与变动的前提,缩观西方主要国家的股票市场可以看出,日本股票市场结构最具鲜明的特点,其突出特征主要表现在股票所有制结构和股票交易结构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大战后,日本曾对工业宏观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它废除了战后初期的直接控制体制,实现了向间接控制体制的过渡,建立了日本式“官产协调”的工业管理体制。这次体制改革的成功,使日本适应工业发展和开放体制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宏观控制,并有效地促进了全国工业以及整个经济长期相对均衡和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文化论"研究始自江户时代末期,迄今已有约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了。有关于它的学术探讨,经常会对社会思潮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在日本进入重大历史阶段、社会转型期或发生重大历史事件之时,关于它的探讨都会在质与量两方面集中爆发。二战后,日本文化论的探讨随着教育的普及在更广的范围内呈展开来。但囿于时代背景的不同,每一时期日本文化论的基调、性质、特征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工业布局是工业生产的地域运动形态、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布局的核心问题是选择最优地点建厂,即经济上产品成本费用最低、经济效益最高的地点。对于资本家而言,则是在能获得高额利润的地点设立工厂。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很多,既受社会经济规律的作用,又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日本基础结构投资效果分为需求效果和社会效果两部分,分述如下: 一、战后日本基础结构投资的需求效果基础结构投资的需求效果是指基础结构投资对总需求产生的影响效果。根据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计量方法,需求效果大致可分为对生产的诱发效果、乘数效果及对经济周期的调节效果。 1.对生产的诱发效果基础结构投资对生产的诱发效果指基础结构投资促使其他产业部门生产增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战后,在日本经济飞跃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集团在日本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日本经济的主要动力。在此,本文拟侧重于日本企业集团的发展条件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欧阳秀 《北方经济》2013,(12):77-79
贸易立国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两大支撑.本文利用战后日本货物贸易的数据,分析了1950-2011年日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此为基础,揭示日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变化,并结合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贸易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日本贸易结构演变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战后日本在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选择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这种选择是由当时日本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首先,日本是“资源小国、人口大国”,必须以其丰富的人力资源与国外的天然资源相结合,确定“贸易立国”战略,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外向化过程的统一;其次,日本战后初期是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发展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新兴产业部门,才能使经济全面发展。战后日本外向型经济发展主要是先扩大轻、纺工业的出口,然后利用所得外汇来增加对重、化工业的设备投资,使其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产品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最终将机电工业扶植为出口工业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整个国民经济也随之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战后初期,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当落后,比欧美发达国家至少落后20年,可是,大约经过10年时间就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又用了近20年的时间实现了经营管理现代化。进入70年代以后,日本企业不仅造就出一大批一流的人才,而且具备了一流的管理,掌握了一流的技术,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近20年来,尽管遭受了两次“石油危机”的打击,不断发生日激烈的日美贸易摩擦,使企业陷入了困境,但是,由于企业的素质好,应变能力强,它的许多产品在国际竞争中,仍然处于有力地位。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卓有成效的,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能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环境的千变万化中,善于寻找正确的对策,冲破危机,谋求新的繁荣。诚然,日本企业发展的道路也不是径直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商品经济激烈竞争和国际环境急剧变化的条件下,广大中小企业受压榨、被盘剥、甚至遭到破产,少数大垄断企业从中渔利的情况仍然存在。尽管如此,日本企业在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后,在国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中,善于寻找时机,采取正确对策,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经验还是可取的。尤其是这些经验对正在进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提高企业应变能力的我国来说,借以摆脱暂时出现的经济困境,也不无意义,因此,本文拟从战后日本企业发展的几个阶段上,来探讨一下日本企业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而作出正确对策的。  相似文献   

16.
17.
张舒 《现代日本经济》2001,117(3):45-48
战后有关日本农业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理论性研究甚少,其研究重点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以地域实况调查为中心,研究个别地域性及其背景;二是以日本全国为研究对象,主要以统计资料的分析为中心。本文旨在对现代日本以日本整体为对象进行的农业地域性、地域划分、地域类型化及其在方法论和认识论等农业地域结构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经济的兴起与其正确的产业政策和对政策的及时调整有很大关系。从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看,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日本企业走过了联合、兼并的道路。企业联合和兼并使得战后日本大量闲置或利用率很低的资产流动起来,从总体上提高了资产利用率;同时,资产存量的流动又促进了资产增量的革命,从而挖掘了已有的社会生产力,减少了重复建设,改善了日本的投资结构,使不同国有经济主体拥有的资金流向资金产出率高的行业和企业,使有限的资金得到了合理的配置。通过企业的联合和兼并,战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战后日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作为一个指导机关,不仅要求有明确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和掌握这种理论的人才,而且还要求有明确的战略思想和经济发展战略,以指导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是战后日本国家新的经济职能之一,它对宏观经济管理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